沿运河走河南、山东第2篇一一从开封到洛阳

陈小鸽-啸尘

<p class="ql-block">(一)开封府</p><p class="ql-block">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后一站即将到达的是由于宋朝靖康之难让杭州与之有了无形联系的汴州(即开封)。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从夏到北宋、金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尤其是北宋,历经9帝168年,“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国际性的大都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都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当时的繁华景象。</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今日重建的开封府,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p><p class="ql-block"> 到达开封,天色已晚,于是我们一行便在包公湖畔欣赏了灯火通明的开封府夜景。</p> <p class="ql-block">到开封,第一眼看见的是包公湖那一汪碧波和精致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外墙一侧</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门前的宣化牌坊,有宣传教化大众之意</p> <p class="ql-block">亮灯的开封府群楼</p> <p class="ql-block">公园水面上硕大的龙凤灯已然翘首以待元宵节了</p> <p class="ql-block">(二)开封黄河渡口浮桥</p><p class="ql-block"> 在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离黑岗口险工不到1公里处,有一座盛鑫浮桥,据说这里是黄河与运河交汇处。原来京杭大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水运网 ,使其成为古代南北交通的主动脉。尤其对黄河,有时要用其长,有时要避其短…… 问了当地人,才知道浮桥并不是长年通车的,而是视其水位情况而定的 。 </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时,下着毛毛细雨,那风是真冷。我们顾不上这些,各自用手机、相机、航拍机为浮桥留影。浮桥造型奇特,看上去是用钢铁船只托举起来的,整座桥没有一个桥墩,却可以承重上百吨。桥上诸多的安全警示牌让过桥的车辆看上去都有点小心翼翼的。站在桥头高地上四下望去,眼前烟波茫茫,波涛翻滚;耳边似乎听见风的呼啸,旗的猎猎,马的嘶鸣。面对母亲河,有一种混杂着悲悯与感恩,激昂与豪迈的情愫在心头滋长、蔓延……</p> <p class="ql-block">由钢铁船只托起的开封黄河浮桥</p> <p class="ql-block">桥面诸多安全警示牌</p> <p class="ql-block">透过雨幕望见的对岸</p> <p class="ql-block">岸边废弃的机械</p> <p class="ql-block">黄土的垭口</p> <p class="ql-block">过了垭口看见成片的青苗</p> <p class="ql-block">(三)天下第一塔一一开封铁塔</p><p class="ql-block"> 转过天去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塔的开封铁塔。</p><p class="ql-block"> 铁塔所在寺院是北宋皇家寺院,北宋历代皇帝经常到寺内游览、祈祷,举行科举考试。据记载,宋真宗赵恒有一次在此拜佛、诵经后,见福胜塔塔顶放光,遂下诏改福胜塔为灵感塔,寺院即为灵感寺。</p> <p class="ql-block">开封铁塔坐落于皇家名苑内</p> <p class="ql-block">开封铁塔也称灵感塔</p> <p class="ql-block">北宋皇帝们经常光顾的灵感寺</p> <p class="ql-block">皇家名苑内一角</p> <p class="ql-block">(四)有着辉煌制陶历史的甘泉村</p><p class="ql-block"> 离开了位于河南东部 的开封,一路向西来到居大运河 中心位置的洛阳。 在新安县北冶镇南部,北临黄河,南面畛水,有着丰富坩土资源以及中通豫晋古道的古村落——甘泉村,是我们到洛阳后的首选之地。这里既是日用陶瓷的发源地,也是豫西地区最主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拥有上千年烧制陶瓷的历史,曾被誉为”小洛阳”。 </p><p class="ql-block"> 甘泉村原名”碗窑岭”,因村北半坡有一眼清泉,泉水比周围其它地区的水都要清冽甘甜而得名。甘泉村陶瓷业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宋元时以烧制钧瓷为主;明末清初,始盛行黑瓷;到了清朝中晚期以及民国时期,民用瓷、黑瓷更加繁荣。当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烧制瓷器,直到现在,还保存有宋元时期和明朝时期的窖址。上世纪随着搪瓷、钢铁和塑料制品的出现, 村子的制陶业也慢慢衰落,村子里的手艺人逐渐减少。近年来,有些村民又回到难以割舍的家园,村子里还修了小学校。 制陶业尽管不复兴盛,但这里遍地的砖窑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博物馆,向世人倾述着从“碗窑岭”到“甘泉村”的前世今生及凡此种种。</p> <p class="ql-block">快要离开时,甘泉村飘起了雪花</p> <p class="ql-block">曾经,村里的大户</p> <p class="ql-block">牌子上写的是:新安县历史建筑一一燕家胡同</p> <p class="ql-block">又见警示牌</p> <p class="ql-block">新安县历史建筑一一武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残垣断壁谁家院</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全国只此一处,形似铜钱的“笼盔墙”</p> <p class="ql-block">寄语甘泉村一一希望你是一棵倒伏了却仍在生长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五)中原第一门一一丽景门</p><p class="ql-block"> 近晚,雨雪极寒之中,我们终于来到了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的十三朝古都,同时也是隋唐大运河中心枢纽的洛阳,见到了中原第一门丽景门。丽景门造型独特,构造细致,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走近城门,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被评为洛阳八景之一。站在城楼往下看 ,西大街街边店铺林立,游客络绎,灯火璀璨,美食诱人。于是立马下得城楼 ,感受那最抚人心的烟火气了。</p> <p class="ql-block">雄伟壮观的中原第一门</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城楼内侧</p> <p class="ql-block">历史与现实已然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下,西大街的人间烟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