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又在弥勒过年!

河水

<p class="ql-block">  今年还在腊月二十五、六,弥勒的年味已经浓浓地弥漫开来,比去年要早一个礼拜。这是疫情阴霾过后第一个春节,百姓已经摆脱人为的束缚和心理上的恐惧,可以轻轻松松地过一个佳节了!</p><p class="ql-block"> 因是龙年,就以舞龙的视频开头吧,这是大年初二,在弥勒拍得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与去年一样,除夕一早,楼下的大马路就成了集市,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来卖货买货,热热闹闹一直到傍晚。</p><p class="ql-block"> 以下视频摄于除夕的早晨</p> <p class="ql-block">  虽然时值隆冬,集市上的瓜果蔬菜却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大多是四周乡村农民自产自销的。</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一早用手机胡乱拍摄,汇于一页,这些都是云南弥勒的时令蔬菜、瓜果。</p> <p class="ql-block">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处,就是年味儿比大都市要浓,平时节俭的人们,此时照样的大包小包地采购,那些肩扛手提年货的人们,无论城里的、乡下的、汉族的、少数民族的,人人笑容灿烂,使人感受到节日的洋洋喜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除夕日</p><p class="ql-block"> 同在弥勒小住的云海先生邀我们夫妇在他们家吃年夜饭,同被邀请的还有欧阳夫妇,许先生和蒉先生,其中云海、许、蒉三位都是从上海下到云南的老知青,而我和欧阳是上海远放北大荒的老知青。</p><p class="ql-block"> 云海的夫人刘女士是宁波人,弄了一桌有宁波特色的菜肴,令这帮远离家乡的游子欢欣鼓舞,大快朵颐。</p><p class="ql-block"> 图中菜肴有:清炒虾仁、香菇烤麸、清蒸淡菜、熏鱼、芦笋白果、葱烤鲫鱼……</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庆来公园。</p><p class="ql-block"> 根据我们的习俗,正月初一正是串亲访友,拜年收压岁钱的日子,而弥勒的彝族同胞,成群结队自发前往庆来公园,载歌载舞,给城市带来欢快喜庆的节日气氛。</p><p class="ql-block"> 弥勒的阿细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发源于弥勒市西山一带,</span>阿细人古朴的“阿细跳乐”,因多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细跳月”。阿细跳月参加者少则十几人,多则上千人,多在祭祀、节日、盛典时表演,具有较强的自发性、自娱性和群众性。阿细跳月的伴奏乐器以大三弦、小三弦为主,辅以三胡、月琴、竹笛、木叶、哨子等。</p><p class="ql-block"> 以下视频为大年初一阿细人在庆来公园“阿细跳月”。</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平时的庆来公园</p> <p class="ql-block">  节日的庆来公园,到处可见穿着节日盛装的彝族姑娘,少妇,她们随时加入舞蹈队伍。</p><p class="ql-block"> 庆来公园为开放式公园,系以我国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名字命名。公园与周边马路,湖泊,绿植等有机组合起来,棕榈、荷塘、草坪、山丘、花木……靓丽风景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说起庆来公园,不得不说一说红河烟厂,因为两者密不可分。公园本来是烟厂的一部分,是烟厂奉献给弥勒人民的一份厚礼,更确切点说,是广大烟民对弥勒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附注:</p><p class="ql-block"> 熊庆来(1893年9月11日—1969年2月3日),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1920年获得马赛大学理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span>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云南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p><p class="ql-block"> 下图这些美丽的彝族姑娘都是信手拍得。</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红河烟厂一隅,是否有皇家园林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即使如此华美所在,烟厂却并不在乎,如今烟厂已经迁往近郊,连家属生活区也一并搬离。</p><p class="ql-block"> 真格是: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还是庆来公园。</p><p class="ql-block"> 比较初一,公园里更加热闹,跳舞唱歌的彝族同胞和观看的市民更多了,特别是出现了两条舞动的红龙,游弋在欢快的人海中,好喜庆!</p><p class="ql-block"> 一红一黄,都是最为红火、高贵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三,庆来公园。</p><p class="ql-block"> 下午,庆来公园的节日气氛达到高潮,来到公园,只见人潮涌动,连附近几条街的人行道上都无法停下自行车。许多人还在赶来,特别是那些兴高采烈的女生。</p> <p class="ql-block">  下午,节日狂欢达到高潮,整个公园除了荷塘已经人群密布,三弦、竹笛伴着“阿细跳月”,从公园中心至各个角落,此起彼伏,人们忘情地跳动着,彼时的场景热烈、沸腾。一些在弥勒度假、旅游的外乡人也不免为之心动,大胆加入,一招一式虽显笨拙,却满脸洋溢着快乐。</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四,东风韵</p><p class="ql-block"> 下午,陪昨日刚刚自驾抵弥勒的儿子儿媳游著名景点:东风韵。</p><p class="ql-block"> 东方韵在弥勒南边的南乡坝。这里曾是一个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云南省劳改局在这里建立了劳改农场。1957年“反右”斗争后,云南省党政机关及各大专院校的“右派”分子纷纷被发配此地。1958年1月28日,农场正式挂牌为“云南省地方国营东风农场”。</p><p class="ql-block"> 彼时,一个接一个运动造成的灾难,其残忍、痛苦的程度,非亲历者是无法体会的,仅60年代前后,农场死于非命的竟达200余人!</p><p class="ql-block"> 有亲历者后来回忆当年,这样写到:事非经过不知难,东风几度百花残。</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东风韵景区内还原的东风农场旧貌</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前后,大批上海、重庆、昆明及红河本地知青被充实进东风农场,经他们十数年的辛勤建设,东风农场开垦出万亩良田,成为如今的葡萄和柑桔生产基地。</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在当年苦寒之地建设成的景点:东风韵</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景区主要景点之一:万花筒艺术馆。</p><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以红砖修建,不用一根钢筋和木料,融合了红酒文化和彝族支系阿细人的火文化,其建筑造型独特奇异,被誉为"魔幻未来主义的魔幻城堡"。万花筒艺术馆成为了弥勒市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以下作品都是出之于民间艺术家罗旭之手。</p><p class="ql-block"> 出生于1956年的罗旭曾是一名建筑工人,凭着对艺术的爱好和执着,终成大师。这些作品均在没有设计蓝图的情况下就地烧砖,随心而作。</p> <p class="ql-block">  放眼东风韵景区,大多都是罗旭的作品,是不是具有异国情调?</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西班牙高迪的作品,用以比较罗旭的作品,都体现浓厚的自然主义和宗教文化象征,甚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都相差无几,都是最简单的砖块,残瓦碎瓷。</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五,可邑小镇。</p><p class="ql-block"> 可邑小镇平时游客络绎不绝,节日里应该更加热闹吧。疫情尚未漫之弥勒时曾来过,一晃已经快四年了。</p><p class="ql-block"> 说是小镇,其实是个村子。 “可邑”彝族阿细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小镇位于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距市区21公里,属封闭式的岩溶发育高山地貌地区,景区掩盖在核桃、香椿和森林之中,青山环抱、空气清新、风景宜人!</p><p class="ql-block"> 可邑景区彝族支系阿细有占99.6%,是世界十大名曲“阿细跳月”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前往小镇的山路,两旁岩石上有许多岩画,这是上次来所没有的。这些岩画多反映彝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有神话故事,农耕狩猎的场景。岩画显然刻意表现得古朴、粗旷和自然,若非以前来过,还以为是古人所留。</p> <p class="ql-block">  行抵小镇,村里的舞蹈表演刚刚开始,完全由村民们出演的,极具民族风格的舞蹈和乐曲,吸引了全国各地来此旅游度假的人,特别是那最为纯正的“阿细跳月”。</p> <p class="ql-block">  毕竟是乡村,村民们除了热心于本土民族文化的保持、传承,还是要靠耕种为生的,村民家门口晾晒的玉米,正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最适合山地种植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  过了初五,年味逐渐淡去,临时搭建的售货亭、高挂的大红灯笼以及树上粘的纸花也都拆的拆,收的收,不几天便年味不再。</p><p class="ql-block"> 不过,元宵过后不久又是祭火节,祭火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彝族阿细人会举行一种隆重而精彩的庆典,除近乎原始的祭火仪式,还有极为精彩、刺激的斗牛比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