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仙逝三周年祭

带月荷锄归

<h3>   父亲仙逝三周年祭 <br> 阳世坪 <br> 今天,是父亲仙逝三周年的纪念日。2021年父亲86岁。上午,我们夫妻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父亲坟前长跪不起。 <br> 三年,一天天过。家中似乎没什么变化,但似乎变化又特别的大。 是2022年10月后我不教书了,在家听妻子的数落?是周而复始地白天,做事,晚上,照顾老母亲? 不是。 <br> 今年母亲83岁,二O一八年八月起,需要24小时陪护。她,脑萎缩了,全盲,忘了自我,饭要喂,但,放不下父亲,不忘“儿媳、妻子、母亲”的职责,2天2晚“忙忙碌碌”不停歇,再嗜睡一天一晚……“忙时”,农活、家务、老的少的都兼顾;睡时,茶饭难以下咽。但给她喂食,她会经常停下来:“给你爸爸吃点啊!” 父亲离世那年的四月六日,我告诉她日期。她在洪荒中忽而说:“你爸生日,你要给他烧点纸啊!” <br> 母亲同先父一样,没有自己,心里尽装着他人! <br> 母亲20岁进入这个家,归门不久,就听从了父亲,将当时最最珍贵的唯一嫁衣:毛衣,交给夫家哥哥迎娶大嫂归门。(后来,奶奶知道了这事,叫我伯母还给了母亲) <br> 之后,四兄弟分家,我们奶奶轮食。但一个月不到,她就决定不再轮食,在我们家不走了。母亲当时虽有一万个不情愿,也顺从父亲,让婆婆将自家当作“幼儿园”,直至奶奶1981年90岁过世。父亲的劝解很实在:“如果爸妈只生了我一个,又怎样呢?” <br> 现在,母亲是老了,痴了,但她年轻时,似乎也不“敏感’。有这样一件事,怕有七八年了吧!几位堂兄问母亲:“我们小时候,世坪经常捧米饭来换我们的点心(稀饭),你知道吗?” “知道。” “知道!你为什么不阻拦呢?” “你满叔说了:‘命好都还在一锅食啊’,计较什么?” 但母亲和父亲对“家”、“业”都很看重。他们节衣缩食,历尽艰辛,出钱出力操办了我和他们两位侄儿、一位徒儿的婚事;手把手地教会了九位徒弟手艺,使之赖以养家糊口。 <br> 母亲,现在是“一如既往”地不计较,喂她什么她就吃什么,要求极低。但她也有很认真的时候,就是若有亲友给了她红包,她不会将钱给其他人,包括我,而要交给我妻子。问她为什么,她就说:“世坪有钱啊!” 其实这是父亲以前熏陶的结果,父亲常说:儿媳是外来“做种”的,更要爱惜! <br> 难怪妻子每每在坟堂都显得格外虔诚庄重,敬酒也陪酒,烧纸一定要跪下。 <br> 哦!我忽而明白,三年里家里变了的就是不能再聆听父亲的教诲了!但好在我们都记着父亲临终的叮嘱:“好好读书 ”。而且在努力。 <br> 去年,父亲在读的六个曾孙儿女,四个得了“三好”,两个分别得到四川、浙江所在市市赛的一等奖。我曾问其中一个小不点:你的xx应该算是班上最好的了吧?他应声说:“不是的,是我们邹老师!” 是的,我们会谦虚、谨慎踏实地活。 谢谢您 ,爸爸!放心吧,父亲! <br> 谨以此文纪念没做“法事”、没打“斋饭”,托体山阿的亲爱父亲。 <br>  愿父亲在天堂安好! </h3> <h3>父亲病榻旁守护的母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