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卜算子·咏梅》(瞿秋白)

与诗同行,一路书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卜算子·咏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瞿秋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寂寞此人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且喜身无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落知春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任风和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p> <p class="ql-block"><b>创作背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瞿秋白先生的《卜算子·咏梅》写于1935年,红军长征走后,瞿秋白留在敌后坚持斗争,不幸被俘,囚于福建长汀监狱。正是其被囚于福建长汀监狱之时。身陷魔窟,面对屠刀,备受屈辱,自知来日无多,写了些诗词以自遣,本词被确认为其遗稿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载,关押秋白先生的长汀监所位于汀州试院的偏僻角落,那个小院的墙角倒是有一株石榴树。正是在这里,他以近似残酷的方式剖析着自己的思想,拷问着自己的灵魂。也许,正是在他仰望着云卷云舒之时,慨叹着花开花落之际,他完成了一个革命者与中国传统文人信念的完全交融,更为确切的说也许是完成了向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文学家的回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诗词赏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瞿秋白的《卜算子咏梅》写于1935年,红军长征后,瞿秋白留在敌后坚持斗争,不幸被俘,囚于福建长汀监狱。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瞿秋白大义凛然,誓死不降。瞿秋白自知生命将殒,于是在狱中写下了这首《卜算子咏梅》。他知道,眼底云烟就要过尽,但生命也将就此“自由”。瞿秋白写下这首词后不久,枪决令下达,瞿秋白视死如归,高唱着《国际歌》,含笑走向刑场,壮烈牺牲。这首词被确认为其遗稿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载,关押瞿秋白的长汀监所位于汀州试院的偏僻角落,那个小院的墙脚有一株石榴树。正是在这里,他以近似残酷的方式剖析着自己的思想,拷问着自己的灵魂。也许,正是在他仰望着云卷云舒之时,慨叹着花开花落之际,完成了一个革命者与中国传统文人信念的完全交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文人墨客的眼中,梅是凌霜傲雪、冰清玉洁的,在中国传统文人的笔下,梅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瞿秋白在身陷囹圄之时作下此词,亦可见他的坚贞气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词没有直白地咏梅,而是从侧面赞美梅花的品格和高洁乐观的情操,同时采用暗喻手法展示自己的处境,表达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下不屈服,勇敢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