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库布里克素描:老天赏饭

永远的1984

<p class="ql-block">(斯坦利·库布里克早期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p><p class="ql-block">(1928-07-26 — 1999-03-0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晚在看英超曼彻斯特德比的中场休息时,意外刷到了一位好莱坞电影大师的早期个人摄影作品。就是标题中的这位。他的电影我都看过,的确令人印象深刻,真正的大师级。</p><p class="ql-block">以下的文字算是对他的电影作品的简略素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从人类电影诞生以来,说起好莱坞电影大师,在声名显赫如雷贯耳的一长串电影史名单中,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存在绝对是群峰耸立的众多大师级导演中的一座高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他是一位天赋异禀无师自通的大导演,没有经过任何科班训练,只因为他在高中时代突然喜欢上了摄影,然后就拿着他父亲作为礼物送给他的一部简易相机,成天像幽灵一样游走在大街小巷,以他敏锐独到的眼光捕捉着这个如同迷宫般的世界中昙花一现的人世景象。慢慢地随着照片越拍越多,他开始给大大小小的杂志社供稿,然后当他觉得自己仅仅用手中的相机对动态的捕捉和定格感到无法满足的时候,他就想进入更高阶位的电影世界,于是高中毕业后他在继续拍摄照片之余不断尝试应聘各种电影公司的摄影助理工作,也许是他拍摄的照片打动了电影公司,最后他好不容易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电影公司谋到了一份异常辛苦的摄影助理的差事,从接手单调繁复的片场打灯光,做场记和布景之类杂活开始,年轻但天生异禀的库布里克由此入行,一边辛勤工作一边偷师学艺,当他对电影理论有所不解的时候,甚至独自一人跑到大学去旁听一些电影艺术的免费公共课程,通过观摩和实践,一个年纪轻轻但不世出的未来天才级导演,就这样无师自通地宣告属于他个人鲜明风格的好莱坞电影时代即将来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于,时间来到1953年,这位满腹创作欲望的天才大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恐惧与欲望》,这一年他25岁。电影剧本出自他的高中同学、诗人Howard Sackler之手,拍摄资金也是库布里克自己筹措,大部分是向父亲、叔叔和朋友们借的。这部带着个人鲜明风格和叙事手法的实验性作品和库布里克以后的影片一样充满了超现实主义象征性,因此只有一家艺术片商愿意发行和放映,而库布里克认为此片只是一部实习作品,他只答应私下放映,并多次想将拷贝销毁。尽管如此,本片还是赢得了一些评论家的好评,尤其是在摄影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紧接着,当他牛刀小试的作品逐渐在电影圈的评论人圈子里引起广泛注意之后,库布里克在1955年和1956年先后拍摄了另外两部《杀手之吻》和《杀手》同样带有个人实验性质的作品。与他的第一部电影不同的是,这两部电影获得了市场和专业领域的双重认可,前者在1959的洛迦洛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导演奖。年轻的天才大师凭借自身独特的集编剧,摄影和导演三位一体的驾驭能力,以及通过浓烈的讽刺和荒诞手法来展现导演内心深处悲悯特质的先锋犀利的影像风格,在收获了市场的认可和大量赞誉后,终于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这意味着有实力的电影投资方即将对他的电影进行大手笔的投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7年,让库布里克确立自己在电影圈一流地位的电影《光荣之路》终于在好莱坞投资方的重注下开拍。这是一部关于一战题材的电影,同样是用黑色荒诞的艺术表现力,来讽刺战争背后的人物命运和他所处的时代之间的关系。影片人物形象丰满,剧情节奏紧凑,这部库布里克出手不凡的大作成功上市后,先后斩获了1958年芬兰影艺学院奖最佳导演奖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9年意大利国家影评人协会银带奖最佳外语片导演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然而这并不是令库布里克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库布里克自己的编年史中,他自认为自己最满意的第一部作品是诞生于1962的《洛丽塔》,就是根据当年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要知道由于时代的原因,经典小说《洛丽塔》当年一经问世就引起欧美文学圈毁誉参半的评价并一度在一些保守地区遭遇禁止出版发行的命运,然而,经典毕竟是经典,它内蕴的光辉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始终是无法蒙尘的。自从小说《洛丽塔》问世以来,它先后三次被搬上大荧幕,而库布里克拍摄的这部电影所呈现的艺术表现力,直到今天依然被全球专业影视圈公认为是关于这部小说的最好版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部影片中,慧眼独具的库布里克除了担任导演之外,还和作者纳博科夫联合操刀担任剧本编剧,此片也获得第35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天才大师的脚步终于开始迈向属于电影人的专属名人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以后,涉猎题材广泛的库布里克拍摄的每一部影片,都因其独特的叙事节奏和影像风格,既叫座又叫好,并且在国际电影节的荣誉榜上不断跃升,到1968年,被影评界誉为“未来三部曲”之一的库布里克历时四年精心拍摄的《2001:太空漫游》以其划时代的艺术视觉体验和深厚的哲理内涵,确立了自己在好莱坞现代科幻片历史上的里程碑地位。一片既出,影坛封圣。库布里克凭借这部展现了惊人视觉效果的天马行空之作,获得第4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视觉效果三项提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年后的1971年,常年居住在伦敦并往返于英美之间的库布里克完成了又一部史诗级作品《发条橙》,这部揉合了乌托邦和科幻等多种元素和风格的电影一经问世就好评如潮。世人惊讶于库布里克再一次用大胆犀利的推进节奏和先锋的影像风格深度展现了人类生存的荒诞主题,影片获第3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同时获得第4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四项提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行进中的库布里克在1975年拍摄一部揉合了古典文艺和现代黑色幽默的电影《巴里·林登》。在这部影片中,库布里克把战争,科幻,悬疑,惊悚和Cult元素等多种风格淋漓尽致的呈现在世人眼前,同样在业界引起巨大轰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0年,再接再厉的库布里克执导的影片《闪灵》横空出世。影片根据美国科幻惊悚大师史蒂芬·金的原著改编而来,但却开创了欧美传统黑色Cult风格的心理恐怖类型电影的新模式,被全球影迷奉为欧美恐怖电影的典中典。它也是本人今生看过的所有心理惊悚片中最棒的电影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信手拈来完成了恐怖题材的电影革新之后,库布里克在1987年重新将目光聚焦于人类战争母题。同年公映的《全金属外壳》,是库布里克标志性的反思越战的大手笔。在好莱坞历史上的关于越战的电影中至今占有无可撼动的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及至1999年,在千禧年到来之前,库布里克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大开眼界》隆重登场。这部在令人晕眩的惊艳视觉中充满了符号学、隐喻和神秘感的《大开眼界》真的令人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烂片到处充斥的今天,我们经常说老天赏饭四个字,其实说的就是真正的电影大师,其之所以能鹤立鸡群,不是因为他一生拍了多少粗糙的作品,而是因为,他的每一次出手都令人叹为观止,更重要的是,就是这么一些才华横溢享誉全球的电影人,他们一生所拍的电影,无论早期的稚嫩还是艺术生命正当爆发的盛年之时的美誉,在褒贬两极的公众评论中,几乎没有一部仅仅是为了谋生而走到滥竽充数的地步。而且他们独特的天资和禀赋担得起戴在他们头上的重重王冠。</p><p class="ql-block">譬如像库布里克这样的天才大师。类似的还有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的费德里科·费里尼,德国的赫尔佐格,日本的黑泽明和小津安二郎,等等等等….他们构成了奥林匹斯山的一座座群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开篇附上的视频是库布里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1940年代以一个普通的摄影雏鸟的身份拍摄的街头纪实照片。</span>他在1940年代中后期成为《Look》杂志的摄影师。你可以通过细心欣赏照片中人物的神态和构图去理解对于一个天才来说,什么叫做“老天赏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