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篇

阿娟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了解当年在三线建没中的地位,重要性,以及建设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表现了在那个年代毛主席党中央领导、省市领导的重视,科技工作者以及工人们克服困难,排除万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开创了崭新的未来!成就今天的伟大事业。</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重中重就是攀枝花的开发建设</p> <p class="ql-block">简介: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常隆庆、刘之祥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就对攀枝花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实地踏勘,成绩斐然。由于种种原因,攀枝花的开发建设"命途多舛"。</p><p class="ql-block">从1964年起,共和国的领袖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决定"钉子就钉在攀枝花"。从此,攀枝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开发建设。</p> <p class="ql-block">常隆庆</p><p class="ql-block">常隆庆(1904~1979),地质学家,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重要代表人物。1930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曾任中国西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任、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今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等。</p><p class="ql-block">1934年﹣1940年先后六次深入攀西地区进行地质考察,曾发表调查报告《宁属七县地质矿产》,是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重要成果。2007年被评为四川古今杰出科技人物。</p><p class="ql-block">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刘之祥</p><p class="ql-block"> Liu zhixiang </p><p class="ql-block">刘之祥(1902年﹣1987年),字芝生,河北清苑人。1928年毕业于北洋大学采矿专业后留校任教。他曾先后在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北京钢铁学院等单位工作及任职。</p><p class="ql-block">1940年9月刘之祥和常隆庆等人共同发现攀枝花兰尖磁铁矿。</p> <p class="ql-block">运筹帷幄</p><p class="ql-block">1964年初,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共和国决策层的视野。在短短的两三年内,毛泽东对于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先后做出了三十多次指示,将其放在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p><p class="ql-block">共和国决策层高度关注攀枝花建设</p><p class="ql-block">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国家"三五"计划和国防布局问题。</p><p class="ql-block">5月,中央正式作出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决定。</p><p class="ql-block">5月,周恩来总理召开国务会议,决定由13个部委组成联合考察组,研究建设攀枝花钢铁厂和成昆铁路等项目。</p><p class="ql-block">5月27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三线布局问题。</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指出:"第一线是沿海,第二线是包钢,武钢,兰州,第三线是攀枝花。原子弹时代,没有后方不行,搞攀枝花,第三个五年不一定全建成,打个基础,战略布局才展得开。为了搞攀枝花,就要搞煤、铁路、电、机械,其它工业也跟着上。不搞第三线,总是在沿海现有基地中转,就展不开。"铁道组完成云南、贵州、四川三省选线踏查,规划"三五"期间修通成昆、川黔、滇黔3条铁路,形成西南环形交通。</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用过的美一进口轿车:雪佛莱</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及其夫人视察攀枝花:邓小平视察攀枝花</p><p class="ql-block"> 1965年11月3日到12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率队到四川、贵州、云南考察西南三线建设。在攀枝花13幢会议室,邓小平听取了关于攀枝花工业基地总体布局和1966年施工计划的汇报,盛赞"这里得天独厚",并确定了在弄弄坪建攀枝花钢铁厂</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亲自批示文件</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三丶四批示,此日定为攀枝花的成立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特区成立了领导机构</p> <p class="ql-block">召开仁和会议,听取汇报,作出决定:</p><p class="ql-block">1964年11月1日至2日,攀枝花临时工作组在"仁和招待所"展开建设工作汇报会议,李富春薄一波副总理听取了冶金、地质、交通、邮电</p><p class="ql-block">炭、城建等各小组的汇报</p><p class="ql-block">仁和会议作出决定:</p><p class="ql-block">1、将四川会理、盐边两县各一个区</p><p class="ql-block">襄四川省直辖,对外称渡口市,设中共攀枝花特区党委。</p><p class="ql-block">2、成立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设总指挥部,统一一个区划出,成立"攀枝花"特区</p><p class="ql-block">他的全部工程建设。总指挥部下按专业设冶金、煤炭、电力、交通、建材、市政各分指挥部,分别组织其所属公司及加工厂进行施工;</p><p class="ql-block">3、设攀枝花基地政治部,各分指挥部设政治处,加强全体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p><p class="ql-block">4、把攀枝花基地建设作为一个综合项目,单列计划。原属各部的单项建设一律合并为基地建设总项,建设资金和所需建设材料由国家直拨;</p><p class="ql-block">5、由四川、云南两省负责生活物资供应。全市所需粮食由四川省供应,所需糖、茶、油、盐等副食品及小百货由云南调给,猪肉及大路菜由四川、云南两省共同提供;</p><p class="ql-block">6、基于战备要求,渡口市的全部建设在施工秩序上,采取"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p><p class="ql-block">这次会议决定了整个基地建设,从筹划决策到组织实施,从党的领导到行政工作,从生产到生活,从城市到农村,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随之拉开了攀枝花基地建设大会战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召开大田会议:制定总体规划,选定厂址。</p><p class="ql-block">1964年9月9日,国务院委派国家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程子华、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书记阎秀峰主持会议。中央10个部、委的领导和云贵川三省省主要负责人,以及各路专家科技人员共180余人,在大田镇的的拉姑林业局机关楼召开会议,确定了攀枝花工业区的总总体规划,并选定弄弄坪为攀枝花钢铁厂厂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田会议</p><p class="ql-block">1964年9月9日,一个制定攀枝花建设总体规划和选定弄弄坪为厂址的重要会议,正式在大田镇的拉姑林业局机关楼群召开。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常务副主子华、西南局书记处书记间秀峰主持议。中央冶金、地质、铁道、交通、邮电、粮食等10个部委的领导和四川、南、贵州三省有关负责人,以及各路专家科技人员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研究确定了攀枝花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和选定弄弄坪为攀枝花钢铁厂厂址。</p><p class="ql-block">1964年9月1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基本建设筹建领导小组;9月22日,中共中央西南局成立了"攀枝花工业基地"临时领导小组。至此,攀枝花开发建设大会战的序幕便拉开了。</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主持的北京饭店会议</p><p class="ql-block">1964年6月19日,周恩来召集国家计委、冶金部、地质部、铁道部部、电力部、一机部等负责人,传达党中央和毛主席开发建设攀枝花的指示,责成国家计委牵头组织中央各部联合前往攀枝花调查规划,并指定程子华为调查工作组组长,全面负责调查规划组织工作。</p><p class="ql-block">程子华等对攀钢铁厂选址进行初次踏勘</p><p class="ql-block">1964年6月23日,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中国科学院、地质部、冶金部、交通部、电力部、铁道部、林业部、一机部、劳动部、西南局、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360名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汇聚成都,攀枝花调查工作组正式成立,程子华任领导小组组长。工作组从成都出发,沿乐山、泸沽、西昌和攀枝花一线实地考察。7月15日,结束室外考察回到西昌汇报总结。</p> <p class="ql-block">开展"三通一住"即:通电、通水、通路、保证住房。为攀枝花大建设创造条件,开始轰轰烈烈的建设大潮。</p> <p class="ql-block">通电</p> <p class="ql-block">通路</p> <p class="ql-block">通水</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 在渡口作(今仁和)</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 和天人于立群合作作品</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为题词</p> <p class="ql-block">当年三线建设时住的环境:早期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1964年9月,交通部、地质部、建工部抽调先遣队伍.进入攀枝花。1965年初,国家冶金、化工、煤炭、电力、铁道、邮电、建工、建材、林业等10个部门和川滇两省以及铁道兵、基建工程兵部队等从全国各地抽调40多个单位共5万余名职工,云集金沙江畔,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大会战</p><p class="ql-block">建设者们"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吃的是沙子饭,喝的是泥浆水,却喊出了"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的雄壮口号。</p> <p class="ql-block">当年建设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桥梁博物馆"起步</p><p class="ql-block">攀枝花地区江河纵横,山川险峻。从1965年起至1986年,攀枝花共建设各类大小公路桥梁185座,成为名符其实的"桥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渡口吊桥位于渡口501电厂左侧,横跨金沙江,全长180米,面宽3.8米。1964年10月动工修建,1965年3月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雅江桥(3001号桥)位于雅著江与金沙江的交汇处附近,是中国第一座钢桁结构悬索大桥。全长240米,桥面净宽7米,1966年6月1日建成通车。桥头的"雅江桥"三字,是1966年4月郭沫若同志视察攀枝花时所题写。</p><p class="ql-block">渡口大桥(3002号桥)位于攀钢主厂区弄弄坪附近的大渡口,全长304米,桥面净宽8米,1966年12月建成通车,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第一座跨径最大的钢铁拱公路桥。驰名中外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为这座桥梁的设计和建设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密地大桥(3003号桥)位于攀钢铁矿出产地的密地片区,全长284米,主孔跨径181米,是当时全国最大跨径的钢桁拱桥。1969年5月1日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荷花池大桥(3005号桥)位于攀钢主厂区一侧的荷花池,1976年7月1日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新庄大桥(3006号桥)位于石华公路新庄地段九道拐处,全长323米,桥面净宽10米,1972年12月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沿江吊桥位于宝鼎矿区附近的巴关河流入金沙江处,全长211米,桥面净宽4米为单链悬索钢桁架结构大桥。1968年5月1日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宝鼎大桥(3007号桥)位于宝鼎矿区附近的摩梭河流入金沙江处,全长391米,桥面净宽12米,分上下2层:上层通行汽车和人,下层为原煤皮带运输走廊,1982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1978年11月1日,邮电部发行5枚一套的"T31M公路拱桥"邮票,其中密地大桥、新庄桥分别以"川西三号桥""川西六号桥"之名被收录。</p> <p class="ql-block">方毅情系攀枝花</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语录汇总</p> <p class="ql-block">席棚设计院:1964年至1965年,来自国务院10个部门的21个勘察设计单位共1300余名设计人员进入攀枝花。设计人员在席棚搭建的设计院里绘制了攀枝花工业基地的建设蓝图。</p> <p class="ql-block">亓伟(1911年﹣-1972年)</p><p class="ql-block">1964年底,时任云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的元伟,为支持中央开发攀枝花战略决策,主动要求到攀枝花工作,担任宝鼎矿山煤炭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先后组织了"夺煤保电"、"夺煤保铁"、"夺煤保钢"三大会战。</p><p class="ql-block">1972年3月元伟病逝。临终前,他要求:"我死后,把我埋在宝鼎山上,让我日日夜夜看着攀枝花出煤、出铁、出钢"。</p> <p class="ql-block">亓伟强调主攻两矿两厂</p> <p class="ql-block">龙洞会战</p><p class="ql-block">"全力以赴,保证攀钢1970年7月1日以前出铁!"这是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向攀枝花建设者发出的命令。攀钢出铁炼焦所需的气肥煤,原计划由贵州六盘水调入,到出铁只有几个月时,由于发生武斗,建矿推迟,计划落空,成昆铁路尚未通车,不可能从其他地方运进。1970年3月11日夜晚,渡口市革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气肥煤由攀枝花自己解决。3月16日,龙洞煤矿建设会战正式开展。</p><p class="ql-block">煤炭部第十、第三十九、第六十一、第六十二工程处担任主攻,交通、电力、林业、建工、851部队等7个系统19个单位3千多人协同作战。</p><p class="ql-block">迎着摄氏40度的高温,克服没有水、没有电、没有住房的困难,特别能战斗的攀枝花建设者们奋战75天,使龙洞煤矿6月25日建成投产,年底产气肥煤21万吨,保证了攀钢"71"按时出铁。一座年产21万吨的龙洞煤矿,以投资少、工期短、质量好,创造了我国建矿史上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工业生产图片</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语录</p> <p class="ql-block">夺铁大会战</p><p class="ql-block">1970年初,根据周恩来总理"以三线建设为重,全力以赴,确保七一出铁"指示精神,渡口夺铁会战指挥部组织有冶金、建工、交通、林业、电力、铁道兵、解放军02部队、851部队等11个系统3万余人参加的"夺铁大会战",保证了攀钢一号高炉1970年7月1日顺利出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干打垒"学校"</p><p class="ql-block">1965年,市区内只有十九冶从湖北迁来的一所小学。1966年渡口发电厂兴建了第一所子弟学校。随着攀枝花建设进入高峰时期,职工家属陆续迁来攀枝花,子女入学问题亟待解决。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建设者们搭建席棚和"干打垒",因陋就简地创办了一批职工子弟学校。</p> <p class="ql-block">工地菜场</p> <p class="ql-block">工地医院</p> <p class="ql-block">坝坝电影</p><p class="ql-block">1965年5月,为解决攀枝花特区职工看电影难的问题,由省电影公司抽调向天富、彭茂林、但启才、李兆方、雷楷夏、徐再富6名同志组建放映队,奔赴攀枝花开展电影放映工作。《上甘岭》是攀枝花市电影放映队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它拉开了攀枝花"坝坝电影"放映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开展成昆铁路大会战</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取得了更多成就,开创未来!</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conclusion </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是新中国建设史上光辉的一页,作为一段特定的历史已深深地烙印在共和国的记忆之中。</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改善了我国生产力布局,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成功地在我国战略后方建设起比较完整的国防工业基地,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为中国的国防安全和基础工业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由于历史的原因,三线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经过国家"七五"至"十五"期间对三线企业的调整改造,三线企业又重新进发出了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者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群体,是共和国非常时期的民族脊梁。三线建设所形成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将永远成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