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学校岁月

宏友

<p class="ql-block">  退休3年多了,日常除有约与朋友同事喝茶打球需要外出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宅在家里。近日有高中同学相约去参加同学茶局,一起喝茶聊天。同学在海口工作,两年前也办理退休了,我们在喝茶坐聊交流中谈及诸多读书时往事。我们是1978年高中毕业,转眼间半个世纪已过去了,已从青涩少男少女变成60多岁大爷大妈了,同学们的感情依旧深厚,过往诸多事勾起了对中学时光回忆。学校岁月,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记忆深处。</p> <p class="ql-block">  记得46年前,我们一群风华正茂的学子,怀着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在读高中那年,共同选读美术兴趣班学习,同学间一起携手共同走过了一段高中时光。我们兴趣班由文艺、体育、美术3类专业学生组成,简称图音体班,学校高中年级共设6个班,我们是第六班,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是符大吴老师,文昌市潭牛镇人,任教高中年级物理。符大吴老师在我们毕业后不久调回广州市第二中学任教。</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美术老师叫王佛棠,海口市长流镇人,是五十年代海南师范美术专业毕业分配到我们学校从事美术教学的老师。他为人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在学习上关心学生们的进步,对待学生像春风化雨一样,无微不至,总是用正能量言语教育和鼓励我们学生进步。王佛棠老师在我们学校担任美术教师多年,八十年代初期申请调回海口市,后来担任市第十四中学美术老师直至退休。我们学校的校长在海南教育界声名非常显赫,知名度高,他叫邹福如,广东揭西县人,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也是个从教多年乐为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深受师生敬仰的校长。恢复高考后,在他的领导下,尊师重教,抓教学质量提高,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每年为全国高校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毕业生。成绩突出,他1984年调任海南中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  我们读高中是在1976~1978年间,学制两年,学校开设美术兴趣班教学,大概是在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我们班是最后一届。兴趣班美术专业课安排在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的活动时间,是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正常的数理化文化课不受影响。我们学习时间上并不很长,不足两年,但在王佛棠老师的系统指导下,仍然有机会学习一些理论知识,绘画技法都有了很大提高,虽然后来只有少数同学有过从事美术工作,大部人没有往绘画美术方面发展,但大家对绘画兴趣依然存在。</p> <p class="ql-block">  美术兴趣班的同学高中毕业后,有些参加工作,有些选择复读重新参加高考,有些选择当兵。钟文同学毕业后应征入伍,到海军某部当兵服役。由于在学校打下美术基础,在部队得到领导重视,所学专业得到发挥,一直在部队机关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其间他本人作品也获得海军某基地作品奖,后来他转业回海口市某粮食部门工作,是在副处级干部中退休。陈师同学毕业后由于有美术基础到文昌市某学校担任美术课老师。范平昆同学毕业后选择当兵,后来退役回文昌市清澜镇某学校担任美术教师。</p> <p class="ql-block">  我们读高中的年代,时值国家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恢复高考,学校开始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分设文理班和重点班,加强抓好重点班的教学。重点班的学生是从高中毕业班中,通过组织考试从中选拨优秀学生组班。学校在恢复高考的头一年,也就是1977年,推荐七八届重点班韦坚等同学提前参加高考,韦坚同学不负众望以全岛最高分考取中科大,喜报传开,震撼了全校甚至影响到全县。韦坚同学原是6班文艺生,后分班到重点班,当时韦坚高考取得好成绩其影响力非常大,大大鼓励了同学们努力学习。我们兴趣班的同学恢复高考后由于坚定执着追求艺术仍然选择留在该班学习。当时最大的理想是高考时报考美术院校。美术的文化考试归文科,1978年临近高考的前几个月学校把美术班的同学调到文科班学习备考直至高中毕业。</p> <p class="ql-block">  回想在校时,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我们穿梭在绿荫之间,赶往课堂,拿起画夹走进画室,坐在画架前,面对着讲台上的石膏像,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听老师讲课,认真做画。而每完成一幅作品,老师都耐心给予指导,指出优缺点,帮助我们修改,每一项的进步都予以表扬,鼓励我们树立信心。想想当时,同学们是在花一样年龄步入中学的,有着放飞激情与追求,有着白晳的肤颜,青春洋溢的脸庞,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在教室里青春与活跃为我们的学习添满了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学校画室里陈放有高尔基头像、亚力山大分面像、半面头像、大卫头像和几何锥体、圆桂体等一批石膏像,学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的破坏依然保存着这样一批完好的石膏像,确实是一件不易的事情。恢复高考后,也是由于有一批石膏像和好专业美术老师,已毕业多年并有志向报考美术院校社会青年也回到学校来与我们一起学习。</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在王老师的指导下,绘画学习是从简单素描,静物写生着手开始练习,学习是一种触类旁通渐进过程,由素描打基础逐渐过渡到人物头像、水彩、水粉和油画。素描画以临摹石膏像为主,加上人物头像写生,没有标物,同学们轮流当模特,静物画写生以色彩画为主,家用器皿水果等作标物摆设作画,一段时间早上我们也练习速写。同学们之间学习氛围浓厚,学习间互相调侃增加乐趣,绘画技能相互传授,同时在社会青年的加入,也给我们带来新的绘画技法。王努同学是某工艺美术学校毕业来校复习备考生,他给我们带来素描院校派画法,让我们极好地运用平涂与线条结合来绘画素描,这样画出来的物体更有质感,学习中不断有同学的加入,共同促进了我们绘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p> <p class="ql-block">  我们学生时代喜欢绘画,满腔热情追求艺术,与受那个年代影响分不开。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不论是机关、学校还是社会,时常开展一系列学习批判运动,用毛笔写大字报,出墙报是一种广泛形式,绘画艺术美术形式在社会上有着广泛应用。节庆日,有条件的大单位,如学校、党团,工会,妇联等社会团体都要组织出墙报,参加评比,进行广泛宣传。这是一种宣传栏文化,我们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墙报宣传栏,耳濡目染身在其中,深受教育与影响。</p> <p class="ql-block">  范平昆同学当年的绘画作品,保存至今46年了,每张作品显得非常珍贵,是我们挍园追梦见证。校园承载着我们青葱岁月,流动着我们青春的往事,范平昆同学当年绘画作品,让我们有一个美好的青春回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创办于1908年,是海南省创办最早的-所中学,是一所在国内闻名遐迩的名校,学校有着百年中学办学悠久历史,秉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人才辈出,桃李芬芳。学校非常注重宣传和树立良好校风,有着良好社会信誉,重视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始终坚持把节庆日出墙报参与评比当做一项不可缺少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宣传拦是文化也是阵地,文革时期,写大字报,画革命宣传画,办宣传栏是文化革命最主要内容,而办宣传栏质量如何能充分反映一个单位文化水平,当时这项任务交由执教我们美术课的王佛棠老师负责,组织老师写好稿件,并让写书法好的老师参与,在学校的重视和多方面支持下,学校每每一期的墙报都是图文并茂,在县城张帖都会引来大批群众观看和阅读,学校所办的宣传栏一直都得到县里好评。</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学校除了在县城街道文化墙上参与出墙报专宣栏外,在校图书馆楼后面也设专门宣传拦文化墙,它是两个对称固定墙体式宣传栏,学校对专栏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稿件安排老师和有美术功底的学生绘制出刊。王佛棠老师也经常让我们美术班的学生参与,如绘画报头,写版面美术字标题,文章的小插图等,让我们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读书的那一段日子是美好的,这里的一切已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中,校园中有教师真切的笑容,有学生们晨光中的读书琅琅声,有夜风中阵阵钟声,有茵茵绿草、郁郁葱葱树木,有1958年学校男排参加全国中学生排球赛获冠军,政府奖款兴建的体育馆,有华侨捐赠兴建的图书馆,有平坦宽大的操场,有青灰色屋顶、白墙的教室,这里一栋栋建筑在树木相映生辉,当我们穿梭于校园中能感受到百年名校特有的历史厚重感,让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毕业多年从未改变。</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温馨如咋,时光一晃而过,岁月给我们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让我们永远记住青春激情的中学年代,曾怀着对艺术追求,在美丽的校园里,真情放飞梦想那快乐情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