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攀枝花 走进仁和区

阿娟

<p class="ql-block">春天正是阳光明眉的季节,可是到了攀枝花却感觉到了炎热的夏天,干热而光照强烈,正是这里旱季,风特别大,这里最好季节是11 月至次年1月,冬季的暖阳使这里成了阳光城,候鸟的天堂!过冬的旅居地。</p><p class="ql-block"> 尤其这里盛产亚热带水果,释迦,枇杷等。到农贸市场转一圈可见一般!</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市,四川省辖地级市,别称渡口、钢城,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1965年2月5日,中央正式批复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是四川南向门户,是四川通往南亚、东南亚的最近点;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市境内有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p> <p class="ql-block">丰富资源</p><p class="ql-block">攀枝花市地处"攀西大裂谷"中南段,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邓小平同志曾盛赞"这里得天独厚"。水能资源高度富集,气候资源独具特色,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得天独厚的资源</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介绍攀枝花城市风光、动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p> <p class="ql-block">植物资源</p> <p class="ql-block">丰富的矿产资源</p> <p class="ql-block">矾钛磁铁矿及其分布</p> <p class="ql-block">矿产遗址及分布</p> <p class="ql-block">骨铜文化</p> <p class="ql-block">旧石器时代</p> <p class="ql-block">根据考古学的划分,使用打制石器为主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也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中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为主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蜀滇要冲,体现攀枝花的重要位置。</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的桥:水支流众多,桥也众多,成为桥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渡口及拉鲊古渡:[渡口]</p><p class="ql-block">渡口指的是遵路越过河流以船渡方式衔接两岸交通的地点。包括码头、引道及管理设施。也指有船摆渡的,过河的地方(唐)丘为《泛若耶溪》诗曰:"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p><p class="ql-block">攀枝花市依水面建,境内河流纵横,渡口自然成为衔接两岸交通的重要地点。据逼光《大姚县志》记载,今属于攀枝花境内的古代渡口主要有:河门口旗口2丙南渡口3橋弄大渡口4小詐渡口5.阿基鲁渡口6迤资渡口</p><p class="ql-block"> 拉鲊古渡:</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拉鲜一直是川滇的必经之渡。在金沙江两岸各有一个小镇,江东是鱼鲜,属四川会理县,江西是拉鲜,归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管辖。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震级为6.1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攀枝花地震就发生在这里,使拉鲜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p><p class="ql-block">拉鲜古渡这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要津,108国道西昌以南段(又称史迪威公路北延线)沿着这条灵关古道七弯八拐,蜿蜒而下,一直到渡口的东岸,再从西岸盘旋而上伸向远方。两株500多年的攀枝花树忠实地守候西岸,竟显古老苍劲挺拔,见证着古渡的风花雪月,岁月沧桑和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拉咋古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攀枝花地处我国四川省西南部,,东北与四川,凉山族自治州接壤,西南打与云南楚雄族自治州、丽江市棚邻,是进出川滇滇的“咽喉”要道、川藏迁回通道,自古就是川滇滇各民族南北交往的,重要走廊</p><p class="ql-block">攀枝花是一个因“三线建设”兴兴起的工业移,民城市,全市共有42个民族,除除汉族外,还族等41个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世居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用品及服饰文化</p> <p class="ql-block">民族传承融合</p><p class="ql-block">攀枝花是一座在民族地区新建的现代化工业移民城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者们汇聚金沙江畔,参加战天斗地、波澜壮阔的攀枝花开发建设。</p><p class="ql-block">攀枝花这座城市具有很高的民族融合度、文化多样性和思想包容性,长期以来,来自南国北疆、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不仅互相包容,和睦相处,而且还与当地的彝族、傈僳族、回族、苗族、白族、傣族、纳西族等土著民族融合杂居,形成了以"开放、包容、和谐、共生"为鲜明特征的工业移民城市民族关系。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中共米易县委、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曾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p><p class="ql-block">"三皇五帝"是华夏民族公认的真龙天子,所以整个华夏民族都自称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米易是三皇五帝中第二大帝﹣﹣藏琐的诞生之地,素有"顺琐故里.阳光米易"的美称。2016年米易县被评为"中国顺项文化之乡"。民间民俗以龙为表现形式的活动较多,耍龙灯、舞火龙、划龙舟、祭龙王赶庙会、二月二龙抬头等民俗文化活动丰富。</p><p class="ql-block">教历九月一日至十月一日为斋月,每天日出前吃好封斋,直到日落不吃任何食物,戒烟,克制一切私欲。老弱病幼可不守斋,须节制饮食。满20天后新月即可开斋,如未见新月,须守满30天过开斋节。当天人人沐浴,穿最清洁美丽的衣服到清真寺礼拜,互致问候,各家备美食佳肴招待客人。</p><p class="ql-block">事枝花</p><p class="ql-block">云南楚绿族自治州</p><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每到火把节来临,彝族人都要提前做好过节的准备,到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人人穿上节日盛装,家中挂一棵禾苗祈求风调雨顺;用酒、肉、荞粑祭祖,然后全家围坐火塘吃祭祖的酒肉。黄昏时,各家门口燃起火堆,打着火把到庄稼地里转游后,插在田边地角。是夜,各家还要用猪或羊"转脑壳"后宰杀,吃坨坨肉,喝大碗酒。然后全村人聚集于村内平坝广场,燃起篝火,男女老幼围火欢跳锅庄舞。次日白天,举行斗牛、斗羊、赛马、摔跤、荡秋千、对歌、跳舞等活动。第三天下午黄昏,各家把火把送到指定的"火把梁子"堆积燃烧,火光熊熊,烈焰冲天,照亮山林,蔚为壮观,是为送火把,节日方告结束。</p><p class="ql-block">民族大团结</p><p class="ql-block">奋进新时代</p><p class="ql-block">谈经古乐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宫廷音乐,盛唐时传入南诏国,后被僧侣、道士用作设坛诵经的伴奏音乐,明朝初期流传到大姚、永仁一带,是流传于云南省和四川省接壤地区的一种古老音乐。演奏音乐的社团称"洞经会"或"洞经社",讲演"洞经"亦称为"谈经",讲演"洞经"所奏的乐曲称为"谈经调子"。洞经音乐传入攀枝花地区,最迟为清代中晚期。洞经乐队少则八人,多则十几人。洞经音乐分"文乐"和"武乐",文乐为丝竹乐加小打,武乐为纯打击乐。攀枝花市流传的洞经音乐曲牌中,乐师尚能演奏的有《朝歌》《叠落泉》《小鹧鸪》《哭夫词》等20余支。仁和谈经古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融汇传承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攀枝花市仁和区的彝族村落,每年春节期间有演唱云南花灯戏和表演颇具地方特色的狮子灯、老狮灯、子孙灯戏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开演,子孙灯初二"开灯",二月初八"烧灯",年年如此,故又称"元宵灯"。仁和花灯戏都是从外地传入,从最早教花灯的老艺人算起,花灯戏传入仁和区已有11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移民文化</p> <p class="ql-block">南丝绸之路、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曾经是四川通江达海的通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四川省"突出南向,加快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决策部署的实施,攀枝花集聚要素、配置资源,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更加优越,对外开放的优势和特色更加凸显。敞开胸怀,开门向南,是攀枝花市在开发建设中摸索出的答案,更是转型时期的攀枝花市撬动发展的一个支点。</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康养之地、钒钛之都、阳光之城!南向门户!</p> <p class="ql-block">仁和现在是攀枝花的一个区,历史上起很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仁和,闪耀于藏羌彝文化走廊上的璀璨明珠,地处攀西大裂谷,扼川滇交通门户。从旧石器时代回龙湾洞穴开始的人类活动,到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族群繁衍、文化蔓生,记录着仁和一段远去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这里是川西南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秦汉时期开辟驿路,勾连关中,联通滇蜀。直至唐宋,作为蜀身毒道重要组成的汉零关道,取道拉蚱渡口,为入滇正途。宋元至民国时期,仍是西南往来贸易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1964年,三线建设拉开序幕,仁和作为攀枝花三线建设的策源地和大后方,积极融入三线建设和攀枝花开发,保菜增粮、援建前方,为推动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賣屠漕</p><p class="ql-block">仁和,承载着远古人类文明发展的约记忆。金沙</p><p class="ql-block">河谷勾连东西,横断山脉纵横南北北,境内布德镇旧</p><p class="ql-block">石器时代回龙湾洞穴遗址,展示示了距今两万年前仁</p><p class="ql-block">和区境早期古人类频緊活动的的清晰足迹。</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汉初期,仁和和先民团结进</p><p class="ql-block">步,延续不绝,繁衍滋长,在山川川大地上留下了民</p><p class="ql-block">族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深深印迹。</p> <p class="ql-block">仁和旧石器时代遗址</p> <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使用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西汉时期开通零关道,也称蜀身毒道,即东汉之旌牛道、唐代之清溪道,置亭驿邮路,至羊直咩城(今大理),为古代滇蜀交通西线之官道,接博南古道入缅、印。</p><p class="ql-block">泸水向东去,古渡越千年。拉鲜古渡,滇蜀交通往来的重要津渡,秦帅司马错、东汉将军刘尚、蜀相诸葛亮、成汉帝李骏、南诏王蒙归义、明代四川状元杨慎、旅游家徐霞客等历代名人均从此渡江入滇,并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文,至今依稀可见诸葛亮"五月渡泸"留下的"可以栖迟"四字。</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是多民族地区,汉族占一大半,还有其它42个少数民族,共生共融,形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古道要津</p><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秦灭巴蜀,蜀国先民南迁,避居今凉山至姚安一带。汉唐时期开辟西南驿路,拉鲱古渡为联通滇蜀、勾连关中的正道要津。秦汉以来,仁和区境民族往来、商旅穿行,在多民族交融发展进程中,孕育了灿烂的仁和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1964年5月,攀枝花被确定为国防三线建设基地,同年9月至11月,"大田会议"和"仁和会议"先后召开,拉开了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序幕。仁和作为攀枝花三线建设的策源地和后勤基地,仁和人民为开发建设前线提供最为坚实的物资保障,与广大三线建设者们共同奋斗,一起铸就了钢铁之城、英雄之城。</p> <p class="ql-block">南丝绸之路、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曾经是四川通江达海的通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四川省"突出南向,加快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决策部署的实施,攀枝花集聚要素、配置资源,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更加优越,对外开放的优势和特色更加凸显。敞开胸怀,开门向南,是攀枝花市在开发建设中摸索出的答案,更是转型时期的攀枝花市撬动发展的一个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