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钟考语(四)

六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故乡洪湖新堤西郊茅埠凤凰矶上的老官庙,有口三百多年的古钟,于上世记八十年代被调往北京,存列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作为重量级珍宝,受博物馆专家另眼青睐,享单檐四角亭独挂展出的特别待遇,足见文物专家,对其人文价值的高度认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这对古钟铭文的初步考证,收获颇丰,不愧是一口气宇轩昂,品质不凡,造型经典,工艺精湛的少有梵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更让我对它刮目相看的是它以铭文字多,信息量大的魅力令人震撼。它承载了老家历史文化,传递着故乡民俗风情信息,无疑是洪湖人文的铁证。也激发了我坚持不辍研考它铭文内涵的热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来在古钟铭文区,几行信士“祖籍江西迁居新堤”、“江右刊刻周斌”的文字,引起了我的思索和查证之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江西人迁居的地点为新堤镇,据族谱记载,我的大家族也是其中的一员,也许古钟铭文上的人员中,就有我的直系或支族祖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正好是新堤开埠,喜逢五百年华诞纪念日。因此,依照古钟铭文线索,捋清这些先辈们远道而至新堤,创造水乡历史文明拓荒者的迁徙足迹和缘由,是一种拾遗地方人文方面的补证,也是献给古镇生日的一束礼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家乡新堤镇,自她开埠至今五个世纪,名称不改,是洪湖市政府所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众所周知新堤的前称为茅江口。据明朝《嘉靖沔阳志》记载,新堤的开埠源头是由明朝正德初年,南北江襄洪泛成灾,将茅江口旧堤冲崩,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时围造新堤数千丈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如此众多的江西“老表”,在古钟记载的“清康熙二十九年”,即公元1690年之前,就迁徙到已经成为了当时江汉五埠重镇之一的新堤镇。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当时新堤的繁华?而当时像新堤这样的集镇在全国为数不少,为什么鲜见他们的足迹?这又是一股什么样的强劲力量,竞让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了新堤?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从古钟铭文中衍生的问题,说起来与明代早期《明初大移民》与宋仁宗《嘉佑赐析》的二大历事件有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初大移民又称明朝大移民,其中闻名的洪洞大槐树移民,就是典型一例。当时明朝政府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比例的法令政策,强行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钟上信士“祖籍江西迁居新堤”、“江右刊刻周斌”的二行文字透露出历史信息与明史相接,归纳起来,除确认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外,与之一脉相承的历史大移民事件,也包含从当时人口比较多的江西地区,向湖广等地的人口大迁徙活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槐树移民”,江西人口大迁徙,统称为明朝大移民事件。这一点己被史学家认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举措,对于当时的明王朝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考证江西人口大迁徙的历史缘由,是因为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二雄争霸,主战场就在湖北和赣北。元末明初战事连年杀戮无数,特别是湖广地区(今湖南、湖北两省),战后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田园荒芜、百姓亡散,人口锐减,经济遭受重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恢复生产和削弱地方宗族大户的需要,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以及其后三朝的皇帝相继下令,从江西向湖广地区分期分批进行大量人口迁移,给予了移民 “插标占地”的优惠政策,推动了移民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民间将明初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大移民历史活动,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历史事件对整个大明王朝,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明朝大移民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移民史上,是空前的,罕见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另外经考史证实,古钟铭文上众多的胡姓信众,从江西迁至新堤茅埠,缘由还与《嘉佑赐析》历史事件有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少文献已将陈胡滿公认为是一世祖,胡姓和其它由陈姓演变派生出的姓氏一样,从血源上来讲是陈姓的分支。因各种历史原因,不少陈姓一脉,潜原姓改胡姓,这一点勿庸置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研究,窃以为在现今洪湖新堤,胡范、茅埠等地的胡姓,除其它历史缘故外,也有不少是由于元代末期,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在三地之间进行反元斗争,不少陈姓民众为免受到元廷报复打击,残酷迫害,改为胡姓,这些胡氏宗谱已备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么史上《嘉佑赐析》,又是一桩什么历史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大成谱》和《宋史》中均有记载。自从陈氏家族认为耻辱悲哀的陈后主风流亡国后,陈姓一度退出了君主称雄的历史舞台。后主胞弟陈叔明一脉的子孙陈旺,于唐文宗中叶徙居江西德安,成为江州义门的始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这些在此扎根并开枝散叶的陈姓子孙,凭借着先祖们曾有过管理朝政、安邦定国经验的遗性,倚仗着有条不紊的家政管理措施,在族氏家长权威似君的领导制度下,经过几代人的经营造作,建立了义门家族十九代同聚一堂的社会,好似一个缩小了的国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巩固皇权,文宗帝在文泰博,包拯等一批群臣地力疏下颁布圣旨,派钦差临义门,实施了对义门监析措施。 这就是陈氏发展史上著名的《宋仁宗嘉佑赐析》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此,陈氏义门大小二百九十一庄,依照辈派抓阄,于以将一脉分迁到华夏各地。而新堤、胡范以及古钟所在的茅埠老官庙三地的陈胡二姓先祖,都是因嘉佑赐析移居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于钟文中那位“江右刊刻周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青史留名的人,亦经考证,其老籍为江西人,属文史中称之为江右民系的范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江右民系,通常指的是使用赣语方言地区的汉族人群。江右人分布在江西大部,而外省的江右人主要是历史上由江西江右人大本营,迁移出去或又再次迁往第三地的居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此,由洪湖老官庙古钟铭文区在整版信士“祖籍江西迁居新堤”、“江右刊刻周斌”的人员,因何而来的考证,作为家乡人员迁徙文史,从资料中得到了印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