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择一镇而终老

莫名之短文

<p class="ql-block">  锦溪古镇,不止一次在高速路上见过她的地名牌,但却未特意去过。也无所谓去啦,毕竟散落在长三角纵横水网间的古镇岂止那么几座,就像我去过的大名鼎鼎的周庄古镇就在咫尺间距。我第一次玩古镇就是去的周庄,也许是周庄人气太旺,乌泱泱的人流,使我从此避古镇而远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是在网上看见了别人对锦溪古镇的介绍,因为被其所述的故事吸引而去的锦溪古镇。</p> <p class="ql-block">  一样的条石砌地,一样的青砖铺路,一样的斑驳旧瓦,还有与其他古镇一样的古桥座座,可这里又似乎不太一样。她的不同,就在于她将她的幽雅古朴,在静谧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了我的面前。</p><p class="ql-block"> 进镇时,导航引导我把车停在了古镇的后街。失去了前面入口处的气派,后街的那种安静让我差一点就以为走岔了路。</p> <p class="ql-block">  锦溪古镇,因一条锦溪河贯穿整个镇子而得名。南宋乾道年间,金兵进犯临安,南宋第二位皇帝孝宗赵昚(shen)携陈妃逃亡到此。陈妃在此故去,孝宗在紧挨着镇边的五保湖中建了一个湖心水冢安葬陈妃,这里的地名也就随之被改为“陈墓” 。直到800多年后的1993年,才将地名改回锦溪镇。</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锦溪有二多,一曰桥多,二曰窑多,素有36桥72窑之说,表明了锦溪是河网密布的水乡格局和这里砖瓦制造业的发达。不过我想这里的36啊72的,应该不是具体的数字概念,而应该是表达一个“多”字吧!</p><p class="ql-block"> 此外江南各处历来不缺才子,锦溪也不例外。当年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长寿至九十高龄的文徵明就是锦溪的女婿。怪不得我在古镇街头见到一碑,上书“择一镇而终老”,此真乃长寿之地也!</p> <p class="ql-block">  走走停停。</p><p class="ql-block"> 只见河对岸边台阶上的大叔,一边洗菜杀鱼一边听着屋内传出的弹词开篇;河中船尾驾船的大妈,边摇橹边为游客哼唱着我听不太懂的小曲;陈墓邮局内墙面上“为人民服务”五个猩红的大字格外醒目;外墙角下那个骑单车年轻邮差与康康倒是挺对眼的。</p><p class="ql-block"> 康康的腰椎不大好,走不得长路。我在网上买了辆折叠轮椅,既减了我肩上的负担,康康走累了还能坐一坐,很不错。</p><p class="ql-block"> 到饭点了,在大众点评上找了家网红餐厅坐下来。就在普庆桥旁,门面不大,菜却是滴滴呱呱的好吃。</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上塘街一直朝着古镇的正门入口走,陆陆续续碰到一些摄影爱好者。可能是兴趣相投的缘故,康康和古代帝王以及现代舞者都能一见如故呢!</p> <p class="ql-block">  古莲长廊,一条绵延上百米的风雨长廊,将五保湖一大片湖面像堤坝一样隔成内外湖,长廊中间是一座古朴优美的廊楼。内湖大面积种植荷花与浮莲。我们来时莲荷已谢,青绿犹在,也煞是美丽。</p><p class="ql-block"> 其实古莲长廊并非古迹,是一座仿古建筑,尽管如此,她却吸引了四方游客慕名而来,没有谁不会为她的美而由衷地赞叹。虽然我们来时古莲长廊以及与之相邻的莲池禅院都只能外观,不可入内,但那宛如水墨画般的美,岂是能关得住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仿佛看到了云收雨停后的晴日;看到了绿萝浮萍拱高了本来不高的廊楼;看到了岸柳的绿荫遮掩了古朴的画檐;还仿佛看到了纱帐藤席上有妙龄女子,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夏日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想到了那首应景的古词曲:</p><p class="ql-block"> “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