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宫粉梅(Prunus mume f. alphandii (Carr.) Rehd.)是蔷薇科、李属植物,梅花品系中真梅系直枝梅类宫粉型。</p> <p class="ql-block"><b>植物学史</b></p><p class="ql-block">宫粉梅的学名是以法国景观设计师Jean Charles Adolphe Alphand的名字命名的,学名中Prunus mume为梅花的学名,alphandii则为变型加词,最初是以其在日本的栽培植株为对象定名的。</p> <p class="ql-block">宫粉梅代表栽培梅花的一个主要类型,品种丰富,至1962年中国已有统计宫粉型品种75个。因其花色常为粉红,也被称作粉梅或红梅。</p> <p class="ql-block"><b>形态特征</b></p><p class="ql-block">宫粉梅为落叶乔木,高达10米。具梅之典型枝,枝天然不扭曲,直上或斜出。小枝绿色,无毛。枝内新生木质部绿白色。</p> <p class="ql-block">叶卵形或椭圆形,长4-8米,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具细小锐锯齿,幼时两面被柔毛,老时下面脉腋具柔毛;叶柄长1-2厘米,幼时具毛,常有腺体。</p> <p class="ql-block">花单生或2朵生于1芽内,径2-2.5厘米,香味浓,先叶开放;花梗长1-3毫米,常无毛;花萼绛紫色,无毛或被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圆形;花呈碟形,花复瓣至重瓣;花瓣呈深或浅之粉红色,2-3层,瓣数13-23枚。花期2-3月。</p> <p class="ql-block">果近球形,径2-3厘米,熟时黄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粘核;核椭圆形,顶端圆,有小突尖头,基部窄楔形,腹面和背棱均有纵沟,具蜂窝状孔穴。果期5-6月。</p> <p class="ql-block"><b>生长环境</b></p><p class="ql-block">宫粉梅喜温暖略湿润的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耐寒力,需要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空气清洁的生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高、可耐瘠薄。生长较慢,寿命长。</p> <p class="ql-block"><b>分布范围</b></p><p class="ql-block">宫粉梅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引种至日本、韩国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西部、东南地区各省。其中选育后的部分抗寒品种引种至中国北部的北京等地。中国西南山区有野生。</p> <p class="ql-block"><b>主要价值</b></p><p class="ql-block">宫粉梅树姿古朴,花素雅秀丽,最宜植于庭院、草坪、低山丘陵,可孤植、丛植及群植。传统的用法常以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而配植景色。</p> <p class="ql-block"><b>近种区别</b></p><p class="ql-block">宫粉梅和朱砂梅常被统称为红梅,在形态上较为接近,分辨宫粉梅和朱砂梅,首先可看花色,宫粉梅色较浅,朱砂梅色深;其次宫粉梅木质部为白色,朱砂梅木质部为红色。</p> <p class="ql-block">直枝梅类中的种与宫粉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花色、花瓣或花萼上,如江梅为纯白、水红、桃红色的碟形单瓣花;玉蝶梅为白色复瓣碟形花;绿萼梅为白色单瓣或重瓣花,萼片通常为绿色。垂直梅类不同于宫粉梅枝直上或斜出的特征,枝自然下垂或斜垂;龙游梅类则天然扭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