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牛站社火“醉关公”--传承百年的民间艺术

于保民

兰州牛站社火是兰州地区民间传统的社火表演形式之一,牛站社火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最初是为了祭祀神灵和祈求丰收而举行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牛站社火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并在兰州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在民间传说中,关羽除了武艺高强、义薄云天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酒。据说他在战斗前常常饮酒,以增强自己的勇气和战斗力。醉关公是牛站社火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代表着忠诚、正义和勇敢。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脸上画着浓墨重彩的脸谱,手持青龙偃月刀,再现了关羽的威武形象。 兰州牛社社火醉关公扮演者小林子出自关公世家,从16岁起便踩高跷扮关公。在表演中,采用一系列的形体动作如举瓶饮酒、摇头叹气、耸肩抖臂、手挥裱纸的表情动作,挥舞大刀、甩动麻鞭、大步跨行、踟蹰不前的身姿步态,不仅表现出关羽的英雄气概和豪迈风度,还展现出醉酒后的神韵和威武,更是将关公义薄云天、济世为民的侠肝义胆表现的淋漓尽致,赢得了众多赞誉。 兰州牛社社火醉关公表演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独特表演风格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不仅是兰州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