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有礼节上的尊重和真心的尊重之分,而这种尊重或缘于对方的地位、辈分,或缘于某种特殊的原因。礼节上的尊重说明尊人者明事懂礼;真心尊重,说明尊人者为人厚道有格局。而讨厌一个人,更多的是因为这个人的内心污浊或说话和做事的方式有违常理和人情。一般情况下,远离讨厌的人是最明智的做法,因为没有必要因这样的人做无谓的精神内耗。但是,生活中你讨厌的人不一定都能被你离开,能离开的必定是和你无瓜葛的。所以,你不喜欢或讨厌他,还要尊重他,这尊重就显得有些牵强,有些累。但生活在一个的生活圈里,能叫彼此的关系维系在不伤自己,不互伤的范围内,就得保持一种平衡,维系一种平静,也许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否则,就会陷入矛盾的深渊,甚至反目,平衡被打破,感情变得冷漠,彼此相处的空间就会阴云密布。阴翳的天气会让人感到压抑,如果不能剥开阴霾,久而久之会让人精神崩溃;如果用爆发的方式排除,炸裂的矛盾会烧毁所有能让人感到一点温暖的情感。所以,让尊重归于尊重,让讨厌成为烟云,才能在平衡中惊现一缕阳光,让自己的心灵的天空宁静平和。</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或家里或社会,或小圈或大圈,都会遇到你讨厌但不能离开的人。做一个豁达的人,将厌恶放在一边,将必要的尊重放在前边,营造和谐共生的环境氛围。宽慰自己,愉悦他人。</p><p class="ql-block">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我,从上大学后就离开了农村。脱离农村久了,有一些“洁癖”了。公婆来家里住,他们的一些习惯开始很难接受。公公在客厅或卧室里抽旱烟,在客厅里用牙签挖旱烟袋里的“烟袋粑粑,学名为焦油的东西迸到浅色的地板上。他们是不屑于拖地的,因为他们看不出地板的脏。我晚上吃完饭,他们看电视的时候,我擦地。有一天,我擦过的地板上有好多带尾巴的黑色点点,使劲擦也无效,近视眼的我摘下眼镜仔细一在看,原来是公公从烟袋里挖出的焦油,所以清水洗过的拖把擦不掉,只得用纸巾粘上洗涤液进行清理。说实在的,内心的厌恶感油然而生,真想训斥他一顿。但忍住,委婉劝说,结果是劝说无果,因为他在老家习惯这么干了;他说怕早起耽误我们睡觉,所以清早五点去厨房洗脸,用厨房擦手的毛巾擦脸,解释、劝说都无效,因为他觉得那样最好;拿着小板凳到楼道里吸烟,惹得楼上楼下笑着和我说“老爷子挺自觉,还不在家里抽烟”,我知道是呛到人家了,劝说也无效……公公在世时,平日很心疼我,我必须不能像对待路人一样厌恶他,何况他是长辈,所以我要尊重他的“习惯”,尊重他的人。 </p><p class="ql-block"> 婆婆的老习惯更多,穿外穿的鞋躺在沙发上,她儿子说也无效;你要给她洗澡她说自己身上不埋汰,却抓得到处都是她身上的死皮,包括饭桌旁;她白色的擦脸毛巾脏了,你要给她洗,她会说她脸也不埋汰,洗脸都不用胰子;上桌吃饭,把菜碗翻几个遍,你笑着问她找啥宝贝呢,可下次还照样;她住的屋子,她吃干果后的脚下满身垃圾,你拖地时她还说看不到脏东西……老两口平时总是说话一言不合就呛呛起来,但有时超级一致:他儿子打麻将回来,我让先洗手后吃饭,人家二老一唱一和,一个道:手也不埋汰。一个说:吃饭也不用手抓。他儿子到饭点还在睡觉,我叫起来吃饭,二老超级一致地说:啥时候醒啥时候吃……凡此这种,改变不了,只得“尊重”他们的习惯,还要尊重他们的人。</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长辈,一辈子这样惯了,改不了,你又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当然,现今的法律没有规定儿媳妇有赡养公婆的责任和义务。但他们是家里人,家和万事兴,尊重他们习惯,维护家庭的和睦,大家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牺牲点尊重又算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我也不是矫情地说说“老之将至”的年龄了,因为我已正式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尽管今天在公园有两个七十岁的大姐猜我30几岁了,因为我擦了防晒,涂了口红,穿牛仔裤,浅色轻薄羽绒服,想必看起来很年轻,尤其在七十多岁穿老年装的人看来,但本质上真的是老年了。这个尴尬的年龄,上有80多岁的婆婆要孝敬,下有儿子一家四口需要爱护。要努力做到不嫌弃老人,还要努力做到不被小辈嫌弃,听起来好累,但放平心态,活出自我最重要。我还没退休,每天漂漂亮亮去上班,精精神神上课堂,回到家里将房间清扫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家里有绿植释放氧气,有君子兰盛开娇艳,有读书的快乐时光,把一切讨厌放到一边!</p><p class="ql-block"> 的确,不会活着就会很累,很闹心。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在公共场所,如果少了彼此尊重的调和剂,我们就会觉得人与人相处很累,但放下讨厌的重负,我们就会不内耗,也不耗他人,那么,平静快乐就会不请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