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驷骥先生的绘画艺术》

李兴洲

<p class="ql-block">  马驷骥先生1961年中央美专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新影,从事新闻电影摄影和编导工作。他在青年时代所接受的美术教育,不仅练就了他绘画造型的基本功,而且他将美术绘画方面的修养渗透到电影摄影、根艺创作和工艺美术及雕塑等诸多领域,他在根艺、摄影方面的成就掩盖了他的绘画,因此评价他的绘画不能局限在绘画作品的数量和形式上。</p><p class="ql-block"> 1980年底,中央新影的编导木铁拍摄纪录电影《老教授王森然》时,他任摄影师,我为美术,曾在一起合作,他当时刚刚遭遇了车祸不久,伤未痊愈带病坚持工作,我们从相识到成为朋友。四十多年来,我看过他大量的根艺作品和书画墨稿,以及各种版本的文章和理论著作。1994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他撰写的《纪录电影摄影艺术的绘画性》一书,他以美术家的视角对纪录电影的摄影艺术作出了具有独到见解的闸述,被中国电影出版社誉为讲述当今纪录电影摄影艺术的第一本理论图书。他将中国根艺理论探讨与他本人的创作实践相结合出版了《中国根艺》专著。他创立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并领导学会的日常工作,组织各种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正式确立和命名。三十多年来,根艺发展到全国各地并影响到国外。</p><p class="ql-block"> 工作之余,他坚持绘面,从上世纪60年代起,在甘肃任中央新影记者站站长期间,他师从常书鸿,临幕了大量的敦煌壁画,到了80年代,他又师从王森然、刘开渠、常任侠等前辈美术家,不断地向他们虚心求教。在拍摄中央美院老教授王森然时,即拜王老为师,他不仅学习王老的文学和书法艺术,也尝试中国画大写意的创作,马驷骥先生也是王老最后一位“关门弟子”。</p><p class="ql-block"> 王森然先生的画是真正的“文人画”,是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以书法性用笔的“笔墨”造型来发挥主观情感,不是单纯的强调绘画性,而是以诗文、书法等非绘画性因素的“修养”为基础,强调“画外功”。陈师曾先生在1921年最早论及文人写意画的价值中,谈到“首重精神”,即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的四要素。这些非绘画性因素的介入,使文人写意画极难学习和把握,初学者常常是久学无进,或落入陈陈相袭的俗套。齐白石先生就有“学我者死”的说法。“文人画”的特征,强调个性化笔墨的创造,这种笔墨不是随心所欲的胡涂乱抹,也不是当代水墨画强调的文化符号。马驷骥先生简称为“一笔鱼”的绘画,别具一格,他找到了自己寄情翰墨的突破口。他的作品笔墨鲜活、浓淡相宜,越画越有味道。这已经不是王老绘画的延续,而是“三马”绘画的独有风格。这种绘画形式的选择本身就依赖学画者白身的天赋和修养。马驷骥先生的“一笔鱼”,不仅突出了“一笔画”的特点,面且用笔风趋电疾,意在笔先,笔尽意在,神气十足。</p><p class="ql-block"> 马驷骥先生以其理论和绘画的修养于1986年担任编导、摄影拍摄了纪录电影《中国美术》系列片,将中国美术从远古到现代进行了一次美的巡礼。1987年又拍摄了《中国画》《新人新作》等多部有关中国美术的影片,以电影的形式向160多个国家介绍和宣传了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在这期间,他广泛接触并拍摄了吴作人、李可染、吴冠中、崔子范、张仃、启功等中国画大家,使他从较高的层面理解到中国画的内涵,形成了别有情趣的“一笔鱼”绘画。</p><p class="ql-block"> 2011年5月的北京,鲜花争艳。由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央新影(集团)等11家单位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马驷骥开创中国根艺美术事业30年艺术展》。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同时举办了《中国根艺高端论坛暨颁牌仪式》。我从春节过后就和老马及中国根艺美术学会的同志们一起筹备展览的有关事宜,出版画册、纪念册,设计、制作展板70多块,陈设根艺作品百余件。近三个月时间,我更为了解马驷骥先生创立中国根艺美术事业的艰辛,同时对他的根艺作品又做了一次全面系统的美的巡礼。他将枯木残根化腐朽为神奇,从内容上,拟人、拟物、拟鸟兽虫鱼,从形式上吸收中外艺术的表现,每一件作品都是他艺术劳动的结晶。</p><p class="ql-block"> 看到老马今天的成就,使我的思绪回到了40多年前在中央新影U字楼集体宿舍他当时简陋的家里,我第一次见到他在养病期间创作并从甘肃带来的《飞天》《催》《人物头像》等根艺作品,那种神奇的艺术感觉让我欣喜异常。时隔数年没想到马老用他的勤奋和执着一步步将根艺做成了一个事业。他不仅是优秀的“电影人”,也是这门艺术的组织创建者。</p><p class="ql-block"> 1985年他得到了国内一大批美术专家和有关部委领导的支持,成立了根艺研究会,并将首次根艺联展选定在中国美术馆,我曾协助马老设计绘制了请柬和美术馆户外展牌。1991年经民政部批准晋升为一级社团组织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三十多年来学会组织过三十多次多次全国性根艺作品的展览,出版图书、会刊百余种,扶持、培养了大批根艺人才。他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丹青不知老将至,马驷骥先生已年过八旬,亲朋好友都曾劝他要注意身体,给自己一点休闲的时间,可他却总是闲不下来,他那种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热情之火还是那样旺盛。谈到今后的安排,他还要著书、作画,他心中有着蕴酿已久的选题和绘画题材,还要向更高的艺术巅顶跋涉。</p> <p class="ql-block">马驷骥根艺作品《马空冀北》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