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年时光(连载六)

吴言(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一)大米饭</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生活艰苦乏味不是一句话可以讲述的,也不是几个字可以描述的,一年到头都是吃玉米面和红薯面,窝窝头是家常便饭,玉米粑粑,要不就是红薯面窝窝头,红薯面条,红薯粑粑,清一色的粗粮,好不容易吃一回白面还是给来的亲戚吃的,我们叫他们“戚”,是不是这个字不得而知。他们来家里,母亲就会拿出家里最好的上等美食招待,炒几个鸡蛋,杀一只鸡,炸一点酥肉什么的,柔一些白面做成饼,客人和男人(指的是大人)可以上炕围坐在一张小方桌吃饭喝酒,女人和小孩只能看着他们白面饼喝酒吃肉,等他们酒足饭饱席散了,我们才能捡点残羹剩饭填饱肚子。那个年月不分什么客厅卧室,都是盘腿坐在炕上吃饭,不同的是只要来了亲戚就有丰盛的饭菜,否则一年到头除了过年都是吃糠咽菜。一年中我只吃过一次大米饭,不像在昆明天天吃大米饭,吃的厌烦,谁知到了老家却几乎没有见过大米,很想吃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几个月后总算是圆了这个梦。那是1970年4月中旬,大姨家的儿子结婚,我们叫他表兄,其实是表哥,他在县公安局工作,农村在单位上工作的人很少,在政府部门供职更是难上加难,他结婚在大姨家的院子里摆了几桌酒席,我和弟弟年纪还小,荣幸地被选为“压炕头”。我并不懂得什么叫做压炕头,后来听大人说让童男子坐在新婚床上,意为“压炕头”,对新婚夫妻来说就是早生贵子,生个大胖小子,农村人都希望生男孩,以便给他们养老送终,女儿总是要嫁出去的,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那就是外家姓,变成外家人,无法留在父母身边。我们好几个压炕头的童男子,欣喜若狂地坐在新婚床上嘻笑打闹,等着新娘子来发红包。老人们都说,新娘子会对每一位压炕头的人发红包,而且比过年都要多,我们自然是满心欢喜,想象着红包到手后怎么花?过了一会儿,新娘子被几个打扮时髦的女子前拥后呼的带入新房,新娘子穿一件大红色上衣,头上插着花朵,肩上披着一条红粉色围巾,裤子也是黑底红花相间的那种耀眼,脚穿一双红色棉鞋,一副羞羞答答表情,只见她对着我们微笑着从衣服口袋里拿出几个用红纸包裹着的小方块,一一递给每一个压炕头的小孩。我仔细端详了一下新娘子,胖胖的,个头不高也不矮,大约1.6不到,脸显得通红,扎着两条长长的辫子,腰很粗壮,像一个良家妇女,算不上好看,也不能说难看,反正是属于那种平常之人,如果放在人堆里很难一眼看到之人,不像影视剧中结婚时新娘子美丽迷人的模样,反倒是普通的与众人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不是那身打扮,头上不插花朵,谁也不知道那就是大家渴望目睹的新娘子。</p><p class="ql-block"> 她把红包递给我们后说了几句客套话转身出门招呼客人。我们急不可耐打开红包,我的脸色立刻露出失望的表情,红包里包着的居然是一个五分钱的硬币,没有我们奢望的很多很多钱?让我极度沮丧,明明说红包里有很多钱呢?我心里埋怨新娘子太小气,新婚是人生大喜,居然才给我们这些眼炕头的童男子区区5分钱?</p><p class="ql-block"> 唯一让我欣慰的是终于吃到了久违的米饭。说是大米饭,其实就是红豆米饭,红豆占了百分之75,大米只占百分之25,老家不产稻谷,也许是根本种不出稻谷,也许是水源有限,也许是气候条件限制,总之老家基本没有大米。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吃到了久违的大米饭,对于我来说是难得的饱食饱餐,终身难忘,吃的很多,很香。</p><p class="ql-block"> 那天感觉虽然有些失落,后来想想还是莫大的欣慰。因为老家人有时几年可怜的都不能吃一餐大米饭,哪怕是逢年过节也没有这么奢侈。是那种艰难困苦的日子常年累月伴随着老家人成长?还是他们根本就不喜欢吃大米饭?我心里琢磨不透,那种无尽头的艰辛,对很多人奢望吃一餐香喷喷的大米饭而辛勤耕耘,而现实是他们追求了一辈子都不曾满足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以往我们太过于沉浸在光环的岁月里骄傲,根本不懂得岁月的艰辛,不知道人是随着岁月的变迁而决定人生的轨迹。人之所以能够在复杂纷乱的逆境中生存,不是因为他自身有多么强大,而是他适应了环境的需要,适应了生存发展的空间。我们生活在所谓的大城市,不是我们应该在哪里生长,而是客观上父母工作的需要,庆幸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城市,在这里生根发芽,在这里读书学习,在这里找寻到了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环境,生儿育女,繁衍生息,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直到自生自灭。</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人们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加充裕的生活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人的欲望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难以满足,这种追求本没有错。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即是客观规律也是发展需求。回忆过去,并不意味着背叛,而是不面向未来,砥砺前行,更是不忘历史,展望未来。老家虽然带给我太多的苦楚,但我依然怀念曾经的过往,那时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那是我少年难以忘怀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二)重回昆明</p><p class="ql-block"> 在老家的岁月就是我一生中最深刻的回忆。一年后,也是在大雪纷飞的春节前夕,中苏边境关系开始缓和,我们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昆明。因为中国与宿敌美国缓和了关系,那时的中美苏形成了三角关系。中国和美国在建国初期关系紧张,并且爆发了抗美援朝,直接与美军在朝鲜战场进行了誓死拼杀,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美属于宿敌,而那个年代中国与苏联形成了不是联盟的联盟关系,苏联与中国都是共产党执政,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自然而然地属于同一派别,有着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朝鲜受到美国侵略时中国的抗美援朝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援助,而美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军者,自然形成了与苏联对抗的局面。苏美同属于世界大国和超级强国,拉拢小国形成集团相互对抗是情理之中,蒋介石集团本身依赖美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中,美国不遗余力地帮助蒋介石对抗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共产党推向苏联也在情理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以苏联为共产主义为首的大家庭顺理成章,所以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美国当然不想世界上出现共产党统治的政权。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出动,目的是剿灭共产党所统治的共产主义运动,苏联则需要更多的国家加入到他所倡导的共产主义国际运动中来,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中国作为共产主义大家庭的一员不可避免的加入了抗美援朝战争,俗称保家卫国战争。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家之间也不例外,中国和苏联在一段蜜月期之后,因为意识形态的纷争,两国关系逐渐破裂,变成了敌对国家。苏联为了对抗美国提出与中国建立联合舰队,把中国视为自己的马前卒。中国段然拒绝苏联的主张,中苏关系开始从朋友加兄弟变成了敌对,苏联为了威逼中国,不断在中国边境制造事端,从1968年后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不断增加驻军,散布谣言,中国新疆很多居民和部队军官逃往苏联,边境局势恶化。苏联军队在此期间入侵我国珍宝岛领土,谎称珍宝岛属于苏联固有领土。珍宝岛属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乌苏里江的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乌苏里江位于中苏边境的河流,以中心线分割作为边境线,雨季河水暴涨时,河水把珍宝岛淹没,河水跌落时珍宝岛自然形成了一个小岛,河水分流为一个江岔,处于我国境内,我国边防部队一直有部队进行例行巡逻。在中苏关系紧张后,苏联军队就把珍宝岛版图划归苏联境内,中国为了避免武装冲突停止了巡逻。1968年3月2日,中国边防军恢复了对岛上巡逻,中国知道苏联肯定会进行干预,于是埋伏了一只全副武装的部队在岛的东侧准备与苏联军队展开一场面对面的决一死战。苏军发现中国巡逻分队后,立即派出一只30多人的部队登岛拦截中国军队,中国军队由于早已埋伏了部队,所以巡逻分队不紧不慢的沿着岛上的路线巡逻至岛东侧,苏军与我国巡逻分队发生争执,并首先向巡逻分队开枪,中国巡逻分队果断还击,当场击毙苏军10多人,埋伏在岛上的巡逻分队也向苏军射击,将岛上的苏军全部击毙。至此中苏展开了一场争夺珍宝岛的战斗,战斗一直持续到3月中旬。苏联毕竟是超级大国,在珍宝岛战役失败后,苏联调集了百万大军陈兵中苏边境,扬言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试的核打击。正是在此情况下,为了有效防范苏联的核武器打击,中国决定疏散大城市居民,全国广泛开展了挖掘防空掩体。毛主席当时有一句口号叫做“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中国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口号实在是无奈之举,无论从经济、外交、政治和军事与苏联相比都差之千里,中央甚至考虑如果真的爆发与苏联的核战争,选择上山打游击,把美国拖下水,巧妙利用美国的核威胁制衡苏联。果然美国对苏联企图对中国发动核战争的威胁采取了恐吓苏联的核威慑,导致苏联不敢对中国进行核打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三)苏联崩塌</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50多年过去,苏联早已不复存在,1991年苏联解体为15个共和国,而中国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苏之间在苏联解体前已经解除了紧张关系,但那块仅仅只是0.74平方公里的小小的珍宝岛差点引燃世界大战,差点引爆核战争。</p><p class="ql-block"> 1989年中苏两国正式宣布两国关系正常花,段段一年多后苏联不复存在,取代苏联的是俄罗斯,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领土以及军事装备和核武器,中俄边境已经不再是剑拔弩张。</p><p class="ql-block"> 在中苏紧张时期,美国也同样遭受到苏联的核威慑,美国极力想拉拢中国共同制衡苏联,所以美国想方设法对中国示好,中国也急需让美国抗衡苏联,1971年美国派遣基辛格秘密访华,与中国协商美国总统卡特访问中国的历史性事件,缓和了中美关系,使得中苏紧张关系开始趋稳。中美苏三个大国相互制衡,相互利用的三角关系正式形成。</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记忆让我终身难忘,那一排排的低矮的房屋,那一颗颗漪在路边的槐树,那一片片高低交错的土坯围墙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那纯朴善良的人们,今天想起来依然是那么的感人肺腑。条件虽然艰苦,环境不好,文化娱乐设施落后,但人们的善良纯朴却是现在无可比拟的。记得那时我们大队只有唯一的一台电视机,1969年就有电视机,可以说还是比较新奇的,也许大多数年长的老人还会表示怀疑,但那是真实的存在。那天晚上搬到操场上,播放的是电影《奇袭》,影片中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一支小分队深入敌后,炸毁康兵桥,阻断难逃北援之敌的故事,拿到现在的电视剧播放的《跨过鸭绿江》中反映的应该是38军在第二次战役时,派出的一个加强营炸毁永定桥的真实故事。那是我们唯一的娱乐活动,大姨父是大队的队长,他不厌其烦的搬台那个只有14寸大的黑白电视机(按照当时很少有电视机),而我们大队却有一台。播放完毕后预告第二天将要播放的电视节目。</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也是即将春节前夕,基于中苏紧张关系缓和,我们举家重新登上列车返回阔别已久的昆明,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昆明依然阳光明媚,久违的街道依然宽阔明亮,所有的一切依然如故,从此告别了粗茶淡饭杂粮,重新吃上了大米,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如梦幻,我们所有人都差点步入可能毁灭世界的核战争,我们都差一点在世界大战的边缘走了一遭,那可怕的战火,那昔日的硝烟好像并不遥远,身临其境的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和平是那么的可贵。人类诞生以来战争就伴随着我们,人类生息繁衍从未与战争绝缘,和平永远是人类的梦想,而和平又是与战争相互依存,抗美援朝时我们用无数生命去捍卫和平,用惊人的胆略去保卫和平。和平的获得永远都是用战争的方式争取而来,正所谓为了和平必须消灭战争。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希望世界永久和平,然而近代史告诉我们,和平不是祈求而来,而是自强不息的抗争,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避免战争,只有国家强盛才能远离战争的威胁。</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岁月不堪回首,然而命运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经历过核战争的威胁,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现在美帝国主义依然妄图对中国采取遏制、打压、制衡,处处围堵中国,阻止中国的发展壮大,利用打台湾牌、新疆牌、西藏牌、南海牌、病毒溯源牌等手段,强势遏制中国崛起,中国每迈出一步都十分艰辛,每迈上一个台阶都要顶着巨大的压力艰难前行,中国人民不可能永远在艰难困苦中生活,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是任何人、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终将证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终将粉碎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切障碍,实现中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深深牢记,勿忘国耻,加倍努力,唉战必衰,时刻准备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