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姑姑、姑父

张明(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我凝视着书桌上,姑姑和姑父年轻时的照片,那潇洒,英俊、自信的年轻军人,那漂亮、纯洁而幸福的中学教师。在对我笑着,也好似喃喃地说着什么。我在书房,在心间,搜寻着,寻找着爱的记忆。寻找着姑父送给我,那照片中的帽徽、领章、肩章,寻找着姑姑和姑父的点点滴滴,那充满对晚辈爱的影子。我怎么也找不到那套军衔的影子了。端详着姑姑和姑父那慈祥的面容,我怎么也不能把眼前这珍贵照片中的人,同远方,同天堂联系在一起。他们总是亲切的,真实的,生动的在我眼前,在我心中。我的眼睛从朦朦胧胧,又到清晰可见,再到栩栩如生;我的眼睛模糊了,泪水在眼里含着、转着,最终落在了书桌的稿纸上,留下这一个个,一行行的字迹,终留成了一篇迟来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姑姑和姑父,对他们的侄子们的关爱与教育,是无微不至的,是具体生动的。记得我刚上学不久,学着给姑父写信,那时,我识字不多,只能写简单的几句话。姑父给我回了信。首先,纠正了错别字,我记忆深刻的是,我信的抬头上把"姑父‘’写成"姑夫‘’。姑父在回信里,写明为什么"姑父‘’的父要用父亲的“父",而不是丈夫的“夫”。后来,姑父给我写了许多信,可惜这些通信早已遗失,大多都是鼓励我好好学习的意思。我至今还在品味着、领会着,姑父中"父”字的真实含义和深邃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记得, 有一天,姑父的外甥去看望他。他外甥是个木匠,近几年手艺提高很快,都已会自己做木匠工具,打制简单的家具。我听着很高兴,很热闹,也说要学做个木匠,学个手艺。姑父当着他外甥的面,什么也没有说,等他外甥走后。姑父说;“他是没学下文化,没有办法才学这门手艺,养活自己。你还小,有学好文化的机会和时间,要向远看,立大志,先把知识学好再说干啥。到时候,想选好职业的机会多的是。"那时,我似懂非懂,但听出了姑父的心思。直到1978年,我第一次高考落榜,姑姑联系了泾阳泾干中学,让我复读。我住在姑父办公室,才真正体会到姑父对我学习的期望。他给我买了许多学习资料,买录音机和英语磁带。姑父办公室离学校近。他每天给我做三顿饭,说学校食堂的饭营养不够。其它时间都让我好好复习。</p> <p class="ql-block">  姑父是一个酷爱学习,善于钻研的人,他高中毕业入伍,参军到坦克部队。他从一名战士,一位坦克射击手,通过学习钻研,成为了石家庄坦克学院射击教官,并负责新研制坦克炮管平衡的试验任务。姑父曾对我说;“坦克在行进中,地势的变化,坦克的颠簸,炮管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才能保证发射的炮弹准确击中目标。我们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他讲的很专业,很认真。最后,他们解决了某种型号坦克的炮管稳定问题。姑父送给我的领章、帽徽、肩章。我拿着这些徽章和同学们几次模仿坦克兵照相,感到神奇、威武、自豪。领章是一个坦克造型,那样的精致、逼真;肩章上的五角星闪着金光。在我的心里,姑父的形象就如同那五角星一样,总是闪着金光。</p> <p class="ql-block">  姑姑、姑父是深爱子侄的长辈。对我们几个兄弟非常关爱,不论谁学习工作有进步,他都加以鼓励;谁遇到问题了,他都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他非常喜欢我们的大哥,他在工厂踏实肯干,善于钻研技术,从团委书记,干到业务副厂长。姑父是用大哥作榜样,教育鼓励我们。四弟当兵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战功。他也是高兴地逢人就夸,爱听四弟讲战场上的故事……姑父成为我们敬佩的真心"朋友"。</p> <p class="ql-block">  姑姑、姑父是胸怀宽广、善待别人的人。姑父的父亲解放前是县姚家巷中学校长,“四清运动"时,被错定为“历史反革命“。姑父因父亲的问题,被迫从坦克学院转业,光明的军旅生涯就此戛然而止。(后来,我几次陪姑父,看望他部队的老领导万主任,那位主任,对姑父当年被迫转业深感惋惜和不满,姑父反到安慰老领导)姑父并末因此而消沉,在地方工作,不论是在蔬菜公司,还是百货公司,还是借调到县商业局搞基建,都认认真真工作,和同事友好相处。在“文革"又因他父亲的问题受牵连,造反派整他,不能工作,他只好或离开县城四处躲避,或在家不出门。记得一年寒假在姑姑家,那时,县上武斗特别厉害,两派都有用真枪实弹现象。一天晚上,我突然发高烧,姑姑用凉毛巾、吃退烧药都不能退烧。无奈,半夜姑父背着我,姑姑在旁边还不断的叫我,怕我睡着了病情加重,声小了叫不醒我;声大了,又怕引来两派夜间巡逻的人。姑姑一会儿让姑父站一下,把我拍醒,叮咛我不敢睡着了;一会儿远处传来枪声,或远处大喊大叫声,姑父赶紧又靠墙站着,姑姑给我说;“不敢出声‘’,等没有声音了,姑父又背着我小跑往前……终于到了县医院,一直到天亮才退了烧。对于"文革‘’和这期间整过他的人,姑父从未埋怨过,追究过。有时姑姑发几句牢骚,姑父也是劝慰几句。虽然没有完全了解他这一态度的原因,但他对此事沉静的态度让我敬佩。</p> <p class="ql-block">  姑姑、 姑父都是认真的,认真到一丝不苟的人。上世纪90年代,单位分给我一套住房,需要装修。我和爱人都要上班,又不懂装修。姑姑知道了,就让姑父来帮忙,一呆就是三个月,直到装修基本完成才回家。</p><p class="ql-block"> 给我装修的几个小伙子非常能干。姑父专门看了他们给别人家做的活,比较认可,就请他们来装修,也算是"考察”。姑父还带我跑建材市场,选材料,选配件,他非常懂行情,知建材,我深为姑父的广识和钻研精神所折服。</p><p class="ql-block"> 装修开始后,姑父整天守在工地上,施工进展很顺利。姑父因服用的药用完了,需回泾阳取药,我也想让姑父休息几天。姑父临走一再叮咛我,要常去看看,注意装修质量。姑父回来了,他发现做了半截的客厅木围墙,每块板之间的缝隙距离不等,要求拆除重做。施工小伙,知道姑父的认真。给我说;那基本看不出来,给你姑父说一下,以后注意就行了。”姑父对我说;“你看,虽然不影响使用,就是不美观。如果是我单位的活,我会坚持拆除重做。"看着姑父那认真的态度。我突然想起,我高考复读在姑文单位基建工地上发生的事情。一天,姑父和施工单位的技术员检查,姑父用手掰下一块砂浆,怀疑砂浆配比有问题,询问工头,工头不服气,姑父就把砌砖的沙灰送到有关部门检测,果然是姑父说的对。工头无奈,只有拆除重砌。从此,这工头再也不敢有丝毫姑息了。我还给姑父做工作,放过了小伙子的失误,等装修完成后,小伙子对我说;“施工单位,如果有你姑父这样的监理,质量绝对有保障。我们贴的墙砖,你姑父都用专用小锤,每块砖敲击五下,四角四下,中间一下,听有没有空的声音,严格又内行。你真有福气,有这样一个姑父。”</p><p class="ql-block"> 姑姑从教30多年。对每一届学生都认真负责。有一次我到姑姑办公室,她正埋头批改作业,我在她身后站了很长时间,她都没有发现。还是来了一位学生找她,她才发现了我。这位学生是班里的班长,她对班长说;“你把xx请来,作业里有这么多错误,让我和她谈谈。"一会,哪位做错作业的同学来了,她耐心的一道题,一道题的讲解,直到全明白了,她才满意地说;"上课了要认真听讲,好好领会知识点,做作业就不会有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姑姑退休后的生活也很认真,日常安排的井井有条。姑姑是个很会生活,很有品位的人,衣着合适雅致,连头发都一丝不乱。我逢年过节看望她时,她都高兴地说;"你好好工作,我好着呢,李宁把我照顾的好得很,啥心都不操,放心吧!”</p> <p class="ql-block">  姑姑、姑父先后离开了我们。这么多年我时常在梦中见到姑姑、姑父,总是美好的,亲切的,生动的。梦里没有阴阳之分,这也许是一种思念。有人说,思念是没有距离的,因为他离心很近;也有人说,思念是遥远的,是人间与天堂那样遥远。</p><p class="ql-block"> 在姑姑去世三周年忌日 。我站在姑姑、姑父墓前,看着墓碑上那熟悉,亲切,可又似乎陌生的名字,心情格外沉重,他们已确切地在里边,而我在外面,天各一方。我只有在梦里才能和他们相见。留给我的仅仅是美好的回忆了!</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3日于海南万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