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时光 —马道小学

时速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一个非常寒冷的腊月,豫北平原封丘县赵岗公社马道大队,一个农村,家中排行的老二,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那样的非常时代,作为一个贫农阶级家庭的孩子,自然是必须要受苦的。</p><p class="ql-block"> 虽然已解放好多年了,但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在一个穷苦的家庭和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度里,穷困辛酸是可想而知的。</p><p class="ql-block"> 有幸的是在我八九岁时伴着共产党毛主席的福进了学校。</p><p class="ql-block"> 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是西屋,进校大门靠左边,平房。三年级东屋,进校大门靠右边。房子南边有个女厕所。(后来这个女厕所,改成了男厕所)。四年级和五年级都是堂屋(四年级在右边,左边是五年级,中间还有个教办室),教办室正对校大门口,前面有棵树,树上有上课需要敲的铃,图片上的学校比我们当时的好多了。五年级西边有个小路通操场,五年级屋后和教办室一半是个操场,两边有蓝球架,操场右边(靠北)有个男厕所,西北就是村里的占墙。</p><p class="ql-block"> 三年级和四年级中间有一间教办室,也不是太大,四年级前边还有一个小胡同,因为要采光,所以留出来的。 </p><p class="ql-block"> 课桌是用土砖加木板架起的长长的桌子,凳子是同学们从各自家中带来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印象中一个总共才四个班级的初级小学。每个班级一般只有十来个同学,老师也是在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有点文化的人,那时他们的年龄均在三十来岁不等。一个班级一个老师,校长也由老师兼,当时的老师有王元化(当时的校长)、成文有、陶宝玉(后来调到赵岗完小了)、王德民、廉宗法、廉宗明、殷桂田。</p><p class="ql-block"> 由于家庭和社会都很穷,尽管在最寒冷的冬天,也只能穿着哥哥姐姐们穿破的、而且还很单薄的、并有很多补钉的衣裳去上学。好在穷人的孩子不怕冷,冬天虽雨雪不断,但家里没有雨鞋和雨伞,碰上雨雪天,上学时头上顶个破斗笠 ,脚下就只好委曲脚板了,不管是下雨还是落雪,在上学和放学的来回路上都得打着赤脚、卷起裤脚、脚踏白雪或踩着泥泞,走在峡窄的小路上。不过走到学校里,用水给洗脚后,可以穿上随身带去的、母亲给做好的土布单鞋走进课堂。</p><p class="ql-block"> 上学第一天第一个老师上课的老师是殷桂田,也是一年级的老师,很漂亮的女老师。从离开家乡后至今再也没见过她。</p><p class="ql-block"> 汉语拼音是成为有老师教的,这些应该是一个起点、里程碑,是走入知识殿堂的第一步。没有这个起点,就没有以后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我在上一年级时读的第一二三课,至今虽已过去了五十多年,但还是记忆犹新。第1课:毛主席万岁!第2课:高唱东方红!第3课: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第4课: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第5课:向雷锋同志学习!第6课:儿童是新中国的主人!第7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第8课:上学我们天天上学。第9课:亚非拉、小朋友、手拉手、闹革命!最后就是汉语拼音字母了。每天就上六节课,上午四节、下午两节,每天的课程以语文算术为主,另外还有音乐、体育、自然等杂课。</p><p class="ql-block"> 小学放三次假,一次麦假,大约15天,秋季假大约15天,麦假捡麦,秋季假割草,还有就是寒假了,因为春节,放假时间大约30天。</p><p class="ql-block"> 当年全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记得还当过红小兵,那时勤工俭学正在兴起,夏天收麦季节拾麦、秋季割草,还刨过中草药,到了冬天捡砖头、砌窗户,编谷帘,用于教室内保暖,夏天大热天,用塑料布睡午觉,都还记忆犹新。那些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今天想起来,心里还是暖乎乎的。</p><p class="ql-block"> 放假了,老师也要劳动,干活。那时的老师基本都是全能的,教语文、算术和音、体、美等课程都是一个老师教,还包当班主任。班里的女同学较少,一般只占全班的三分之一左右。在一个斑级里,同学之间的年龄差异一般都较大,大小差五六岁是常见的,特别是女同学的年龄差异就更大了,因为,新中国刚刚解放,男尊女卑的思想还未彻底打消。</p><p class="ql-block"> 作文课是廉宗法老师教的,第一篇作文题目是: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一篇记叙文,第一段咋写,第二段咋写,结尾咋写,主题是啥,人物、地点、时间、事件、意义,讲解的非常明确。</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是廉宗明老师教的,也是送我们去赵岗完小上初中的最后一个老师。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和蔼可亲,老师常常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但在课堂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听课时要坐得很端正,抬头挺胸,双手靠后,左手握着右手手腕,或右手握着左手手腕,笔直地坐着,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下课了,有打球的、有踢枷、有推铁圈的,如果是寒冬,大家像抱团取暖一样很多同学靠在一起,依着墙壁挤油渣子,挤得满身热乎乎的,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别看老师上课时非常严肃的样子,但下课时和我们玩起来一点也不像长辈的样子。上课如果哪位同学不认真听讲,下课后,老师便会把你叫到他房里耐心地教育,对你讲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危害性,讲得你口服心服方止。如果有同学被多次约谈而效果不佳,老师便会带着问题,在教学之余亲自到你家里和家长交流,一次不行,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至问题得到解决为止。这是对个别学生家庭的单访。另外,对全班学生,每个学期还有三次以上的谱访。在一个班级里,总有一些智力不开阔的同学。老师遇到那样的学生,便会利用休息时间或早晨下午的课前课后,反复地为他补课,生怕有个同学掉了队。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在教室的墙上搞了一个大大的评比栏。老师常常变着花样、千方百计鼓励同学们进步。</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小学四年里,学校里几个老师的形象都是很高大的,他们都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每一个学生。</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班的同学,共35名。王如奇、成广有、成素芹、廉秀云、成秀芹、成立武、成立山、王梅花、王如山、王汝强、陶士忠、殷学忠、殷宝军、吕广修、王丽华、王魁英、王如豪、王汝勋、廉宗伟、成广华、王洪袍、王秀芹、王社民、王育红、成立彩、成立彪、张爱琴、殷志彬、4个不知道姓名。</p><p class="ql-block"> 还有已经去世的成立助、成建助、成立义。</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2024年02月25日我们上小学时的同学。</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