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荷花淀》是作家孙犁创作的短篇小说,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荷花淀》1945年5月15日最初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的副刊上。</p> <p class="ql-block">当她的丈夫水生,这个小苇庄的游击队长晚回家时,水生嫂从他紧张急迫的神情中便能够看出不同寻常。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将要离开家到大部队中后,水生嫂一面听着他向自己解释的离家原因和抗战意义,一面内心中早已泛起涟漪,孙犁这样描写她的吃惊与隐忍:“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而水生显然是没有发现妻子受伤了的,但出于对她的心疼和体谅,以及自己无法尽责的无奈,水生只能嘱咐妻子:“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p> <p class="ql-block">因此,水生嫂在同自己的丈夫的对话中一直表现得处于被动地位:“女人低着头说”……“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对水生嫂来讲,丈夫的革命选择是应该要绝对支持的,而这种支持革命的做法,便意味着她自己也要分担着这个民族所受的灾难</p> <p class="ql-block">当水生将县委组织武装队伍,自己“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情况详细告诉妻子后,水生嫂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短短一句话,看似平常,其实内涵极为丰富:既透露出水生嫂舍不得丈夫离开的绵绵情意,又表现出她为丈夫积极投身革命而感到骄傲</p> <p class="ql-block">当她的丈夫水生,这个小苇庄的游击队长晚回家时,水生嫂从他紧张急迫的神情中便能够看出不同寻常。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将要离开家到大部队中后,水生嫂一面听着他向自己解释的离家原因和抗战意义,一面内心中早已泛起涟漪,孙犁这样描写她的吃惊与隐忍:“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而水生显然是没有发现妻子受伤了的,但出于对她的心疼和体谅,以及自己无法尽责的无奈,水生只能嘱咐妻子:“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男人们参军去了,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都想去看望自己的丈夫,于是她们聚到水生家里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一段对话描写是相当精彩的。她们都想去看看自己的丈夫,可是在语言表达上却迥然不同,充分表现了各人不同的性格特征。作者不愧为写人物的高手,写得逼真传神,真可谓闻其声如见其人。同时,“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又为下面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当我们读到下文妇女们突遇敌船时,就不会感到突兀和吃惊了。</p> <p class="ql-block">而正是在这时,她们发现自己已经被敌人跟上,这场白洋淀里的水上追击战立刻开始。女人们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就跟着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但是每一个人又抱着决心:“假如被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紧张的逃跑过程衬托出最后结局的美好和温馨。孙犁在这里略去了战争厮杀的残酷,却将更多的笔墨倾注在女人和男人的眉目传情甚或打情骂俏的浪漫场景的描绘中,使得这些人物尤为可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