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钟考语(三)

六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洪湖故乡老官庙的古钟,被我在北京找到之后,经过二年来对古钟铭文的考证分析,获取了一些印证坊间传说,佐证有关家乡人文历史的线索。虽然我先前己分篇作了撰文发表,但仍然余意未了,力图在继续解析之中,挖掘其中更多隐藏在文字之间的信息,以表对故乡的眷恋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来略微得闲,又复读寻钟笔录,观看现场所拍的古钟照片,回想当初在古钟博物馆反复寻找,于大小二百多口古钟之间予认甄辨的过程,是以古钟铭文中,“祖籍江西迁徒新堤茅埠市”、“老官庙宇,虽市镇香火,实荆楚之威”的字迹,作为认定这口故乡老官庙古钟的根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只是钟上一行正文落款为“大清国湖广安陆府沔阳州’的字样,让我觉得,还需找到与现今洪湖地区,在历史沿革中与古钟铭文,相对呼应的志史资料,才能给持有同样想法的父老乡亲们,一个满意的答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基于此点,经查找志史确认,当今洪湖地区在历史上曾系古州国、临江国南郡、楚国荆州郡、江夏郡、南顺郡、巴陵郡、王颖国侨置成都郡、承天府、沔阳州等属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老官庙铁钟铸造时间,己被铭文准确定位为“康熙二十九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此之前老官庙所在的洪湖,其前身曾是州陵,玉沙、文泉县。《洪湖县志》载,洪湖在历史上,疆属屡更,郡县变动频繁,大多与沔阳州有分有合,或升格或降级,难以细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洪湖市的前身为洪湖县。是1951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行文批准,为彰显红军时期洪湖人民利用湖河港汊进行革命斗争,对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彪炳洪湖地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中共湘西中央分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苏维埃(省)政府所在地的光荣历史,决定析出沔阳县东荆河以南,监利县东部、嘉鱼县长江北部、汉阳县西南部部分区域,建立洪湖县,县治在新堤镇,属湖北省荆州地区专员公署管辖。1987年7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国函【1987】130号文批准,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都说明了当时古钟所在的老官庙,和今时的洪湖市,与历史上沔阳府、以及被曾经降级过的沔阳州之间,有着如影随行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此有人难以理解,这年轻的洪湖市,就怎么和古钟上的安陆府挂上了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安陆在鄂地,算得上几千年未改的古老地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此地设南郡置安陆县,治所在现在湖北省安陆市西北约二十余公里之处。经两汉、西晋隶属江夏郡。南朝宋为安陆郡,西魏为安州治。隋大业初为安陆郡治,唐时复为安州治。在此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府,名字为“德安府”。历经南宋、元、明、清均为德安府安陆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考证,古钟上提到的清康熙朝的安陆府,与上述德安府治的陆安,名同字同,则级别和地理方位迥异。安陆府则指今天的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城区。其初名为石城,西晋惠帝元康九年(299年),为竟陵郡治。南朝刘宋泰始六年(470年)改为苌寿县,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改为长寿县,并在这里置郢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元朝,则改郢州为安陆府,后来级别跌宕起伏在府州县之间徘徊。当此地成为嘉靖皇帝的“潜龙”之所后,于嘉靖十年(1531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府治于附郭县。后又取“祥瑞钟聚”之意,更名为钟祥县。清代顺治三年(1646年),更名为安陆府,治所钟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史地理》载: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沔阳府为州,直属湖广布政使司,省玉沙县入州;《湖北通史》中,“宗嘉靖书年(公元531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沔阳州属焉。”的记载,又史志如铁的补证了安陆府与沔阳州延续至古钟铸造时的辖制关系,其辖境含当时新堤茅埠地区的沔阳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另外,古钟铭文中“新堤茅埠市”的说法令人徒生疑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安陆府志.公署》中“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九月,安陆府加派通判驻新堤” 、清光绪《沔阳州志》中“雍正七年,通判署移至新堤”的记载,茅埠市隶属新堤管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可见,由这并非是钟铭撰稿人,在文中言之,新堤镇管辖茅埠市,从而信口雌黄,本末倒置的荒谬注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的茅埠,作为宋代玉沙县治所,因江水横击,造成崩岸大片土地放吞噬,其行政、军事、经济、文化地位弱化,早已在百余年前,被距离它4公里,新兴的新堤镇所取代。当时铭文上所注明的茅埠市,只是集市的褒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此,由老官庙铭文中引出的,对一段故乡地域沿革,与地名疑云的考证,其历史脉络应当比较清晰明了,可以划上句号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