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古色长乐和平街

郑瑞华12973448

<p class="ql-block">文字编写有关资料参阅景区图文介绍</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福州长乐和平古街是一个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古老街市,自古以来是城关通往下长乐南北乡片的必经之道,也是明清时期达官贵人和富商集聚地,当时许多上层人士和社会名流在此筑屋定居,留下了近百座的古建筑,同时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商人如织,是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老街市。</p> <p class="ql-block">和平街东起东门兜,西至下橹桥,长约两华里,古色古香。当年这条古街建有不少名居古宅,每天都迎来送往着无数行人,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历代人家亘古不灭深深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这条古街道的建筑风格独特,巷道幽静古雅,街两旁深宅大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展现了曾经的武官衙门和洋人开办的学校、医院、教堂等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入和平古街最先见到的是有条如中国现代派诗人、翻译家戴望舒诗中所描述“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走进这雨巷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p> <p class="ql-block">🌹紧挨雨巷的另一条巷道上我们发现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古井。据了解,和平街内的古井大多建于明代,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其中多数为“公用井”。它们向我们展现了当年和平街人共同使用水井,和谐生活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在雨巷的对面见到的牌坊和旧宅是建于明代的司马第遗址,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明朝万历年间兵部侍郎、长乐人陈省的府第。</p> <p class="ql-block">🌹在曾是本地家族子弟私塾的“长乐记忆·蒙学馆”前,从图文介绍处了解到和平街地灵人杰、书斋林立,历史上曾经书斋、书院、书楼林立,久负盛名。从和平街这些书斋里走出去的学子众多,其中有状元两名、进士六十六人。</p> <p class="ql-block">🌹像这建筑原为著名海商陈丕满家族会客花厅,也曾是家族教育子弟私塾。始建于清代,民国重修。坐北朝南,由主座、前回廊前后天井组成,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特别当我们走进有对外开放,并在和平街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是目前长乐城区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古厝的180号陈氏民居圣满厝参观时,更详细了解到和平街长乐士绅文化和名人名宅的前世今生。丰富了历史文化知识,收获不少。</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宅院大门就看到一块2018年清理地基时翻出,移于此修复存放的大石碑立在庭院前。此为率宪示碑系清道光三年(1823)九月长乐县令周斯淤益,谭文所数为梅花澳娃连分界防详断结文书所立的石碑。它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封建时代乡舒论理模式。这块率宪示碑是多钟治理机制形度过程的一个缩影,让我们见识到了。</p> <p class="ql-block">该宅院系明末由长乐著名海商陈利事购置,后由其四代孙陈不满继承,俗称"不满厝"。该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明兵部右侍郎陈省府第"司马第"建筑群之一。明末由陈利事重建,民国重修。</p> <p class="ql-block">宅院坐北朝南,前后共三进,建筑面积1780平方米。房子的原主人陈利事,生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从事海上贸易,来注于台湾、福州两地,为知名海商;陈丕满,又名有汀,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卒于清道光年间。现房子辟为长乐士绅文化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和平街“王想巷”是纪念曾经居住于此的后梁开平年间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长乐县令王想而命名的。巷内还留有王想故居原风貌保护了下来的残墙。</p> <p class="ql-block">🌹这段原汁原味的古遗墙是建于宋代赵以夫故居残留下来的土坯墙。墙体是采用手工摔制成的枕头形泥土坯砌成,土坯长30厘米,直径15厘米。该墙迄今为止为昊航古城中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也是唯一的以圆形泥土坯为建筑材料的墙体。</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赵以夫(1189-1256),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人。南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知邵武军、漳州,皆有治绩。嘉熙初(1237),为枢密都承旨兼国史院编修官。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淳祐五年(1245),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p> <p class="ql-block">🌹和平街195号宝宜楼始建于清代,民国重修。坐南朝北,建筑面积445平方米。清末民国时期,曾在此开设"宝宜楼金银店",加工项链、手镯、戒指、长命锁等各种金银饰品。工艺精湛,成色足,成为当年长乐百姓选购金银饰品的首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临溪而建著名的古石桥太平桥,始建于唐上元元年(760年),由长乐梅花坊人林巨卿捐资建造。清雍正、乾隆年间均有重修此桥。该桥长13米、宽3.8米,桥栏柱雕琢石狮,两边各两尊。目前桥东北有明代碑刻“太平桥”,上款“皇明隆庆四年庚午春月吉日”,下款“赐进士知县事苏州蒋以忠立”,至今文字清晰可读。</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整条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商业氛围的古街,如阅读了一遍长乐从古至今,从沧海桑田到城池建制的历史长卷,体会一回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熏陶,也品尝到美食和享受到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