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天,2024年2月29日,是我们小涧知青又一次的聚会。团圆之日不能没有酒,我们推杯换盏,杯酒言欢,酒酣耳熟之际,我醉了,没有生理上的醉态,却深深的醉了。</p> <p class="ql-block">欧阳修说过“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之醉在乎小涧知青深情厚谊的氛围。虽然说小涧知青来者不多,却是该来的都来了。见一面,说说话,以慰相思之苦。场面热络,无以复加。似乎人人都是中心,个个都被关注。相同的经历,成就了“小涧知青”这一群体,有共同的语言和价值取向,风雨飘摇半个多世纪,友情至上,义重如山,可谓根深蒂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令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此次聚会,口耳相传,知道宋正甫和徐玉英两位知青仙逝。虽说人生路上谁无死,都是黄泉预约者,可乍听说还是一惊,况且闻知还有二人正在西行路上挣扎,还是免不了一番唏嘘。一路同行的知青朋友,曾经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就此驾鹤西去,其音容笑貌犹如就在眼前,愰愰忽忽如入断片之醉境,唯愿天堂无烦恼。</p> <p class="ql-block">说起知青聚会,早已不是时尚模式,早在70年,那会我们69届刚下乡,啥都不懂,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就在那年中秋,土山三队的老三届们就忙活起来,置办节日餐,并且早早的专程相邀共度佳节。可我当时正在“打摆子”,忽冷忽热的浑身乏力,连走路都难。本着不落一人的心情,我被他们架到了三队。</p> <p class="ql-block">知青点门口,并例着两个案板,放着许多菜肴,平空添了一絲节日的喜庆。</p><p class="ql-block">晚上,望着一览无际的南湖地,头顶一轮冉冉升起的圆月,皎洁的月光柔和的洒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面对着杨争朝,王为民,陆家荣,夏立群,齐秀英和朱雪,他们频频劝菜,声声含情,真有了家的感觉,有了家人一般的亲近感。只知道心里烙下了一股深深的情结。那天,事隔五十三年的那天,这一幕突然涌现在脑海。温故知新,醉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那天的餐叙,边吃边聊,其乐融融,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我们是兄弟”,成了饭桌上的主题话。有此一句,足矣!风里雨里我们结伴同行。</p> <p class="ql-block">若说小涧知青朋友,可以称之为灵魂伴侣,只因同是天涯沦落人,一路走来,不离不弃,守望相助。想当年插队落户时,我凭空跨区被“挪移”到蒙城县小涧公社,没有一人相识,没有发小,没有邻居,没有同学,也没有亲戚朋友,真是天地两茫茫,两眼一抹黑。然而在时间的长河里,我和小涧知青融为了一体,在那特殊的环境下,情义在不断发酵,酿造,散发出醉人的气息,醇香扑鼻,沁人心脾,令我沉醉于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