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这个位于南京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它不仅见证了无数士子的寒窗苦读,也见证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兴衰更替。每当我走过那古老的牌坊,仿佛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一段段关于奋斗与梦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站在江南贡院的入口,一座传统的中式牌坊映入眼帘,上面写着“江南贡院”四个大字。牌坊前的石阶整齐排列,两侧的石栏杆雕刻精美,游客们在这里驻足拍照,仿佛也在试图捕捉那段久远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进贡院,青砖砌成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描绘古代读书场景的画作,旁边是一张木制长桌,桌上放着一本书,墙上还有一块木牌,写着“正是男儿读书时”。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曾经在这里苦读的士子们,他们的身影在脑海中浮现,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梦想与坚持。</p>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历经多次修缮与扩建,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清朝同治年间,贡院的考试号舍多达20644间,可以同时容纳两万多名考生。然而,随着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江南贡院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尽管如此,它所培养出的无数英才,如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翁同和、张謇、陈独秀等,依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贡院内的明远楼,这座多层古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而华丽。红色的屋顶,金色的装饰,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古代建筑的典雅与大气。夜晚,牌匾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两侧的灯笼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古色古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贡院的牌坊,红色的牌匾上写着“江南贡院”,两侧的柱子上装饰着精美的雕刻,牌坊前的红色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背景中的传统建筑与树木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古朴。</p> <p class="ql-block">“天下文枢”四个大字镶嵌在一座宏伟的牌坊上,两侧的金色龙图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红色的墙壁与绿色的树木交相辉映,整个场景给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在江南贡院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专业性博物馆。博物馆内,明远楼、至公堂、号舍、碑刻及南苑的魁光阁等场馆均已开放,含11个展厅,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的建筑入口,门口立着一块刻有文字的石碑,石碑上方有飞禽图案,下方装饰着波浪纹样,两侧摆放着绿色植物,背景是红色的墙壁与木质的门廊,门廊内隐约可见室内的陈设,让人不禁对这座古老的建筑充满了好奇。</p> <p class="ql-block">1168年,建康知府史正志建造了建康府贡院。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乡试、会试集中于南京举行,因此,县学、府学必须另建考棚。当时东边营的下江考棚,原为江宁县学考场,而鸡鸣山下的南京市政府大院则是上元县县学考场。</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屋顶覆盖着灰色的瓦片,屋檐下悬挂着黄色的旗帜,庭院内摆放着一个黑色的金属架子,架子上整齐地排列着多个陶罐,旁边有一个大型的香炉,庭院地面铺有青砖,阳光明媚,天空湛蓝。</p> <p class="ql-block">一条传统的中式走廊,屋顶由黑色的木梁和瓦片构成,两侧悬挂着黄色的灯笼,走廊两侧有黑色的木制栏杆和长椅,白色的墙壁上贴有对联,地面铺有石板,树木点缀其间,环境宁静。</p> <p class="ql-block">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成为留都,考试仍在此按期举行。与此同时,江南贡院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朱棣将犯臣纪纲的府邸以及一些其他房舍改建为“江南贡院”。</p>
<p class="ql-block">一间教室里,多名身穿传统服饰的学生坐在课桌前,专注地书写或阅读,教室内部装饰有木质结构和红色墙壁,墙上挂有介绍牌,前方有一个模拟的屏幕显示着宫殿图像。</p> <p class="ql-block">一座宽敞的木质结构建筑内部,高大的柱子支撑着屋顶,地面铺有石板,两侧摆放着展示柜和木制的展板,光线从顶部的天窗透入,营造出明亮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建造了明远楼,这座三层高的建筑是贡院的中心建筑,也是最高建筑,既可以号令、指挥全场,也是监临、监视考场之处。然而,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江南乡试被迫停止,江南贡院建筑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克南京后,除明远楼、衡鉴堂、至公堂等建筑尚存外,其余建筑已是一片废墟。为了笼络士子、争取民心,曾国藩果断决定立即修复江南贡院。1867年,继任两江总督李鸿章继续在江南贡院增加号舍数百。1869年、1871年、1873年,江南贡院又经历了几次增扩,规模达到了“房屋四百九十九间,披厂七十四间,号筒二百九十五字,共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贡院占地达数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庞大,为当时中国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门匾上写着“贡院”,两侧有对联,门前有几棵光秃秃的树木,地面铺有灰色石板,显得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一扇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写有“金字号”的牌匾,门框由白色和灰色的砖块砌成,门内可以看到木质的架子和一些物品,地面铺有青砖,整体显得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一幅古代官府场景,背景墙上雕刻有金色的龙图案,上方悬挂着写有“文使本号”的牌匾,两位身穿传统官服的雕像分别站立在桌子两侧,左侧的雕像手持文件,右侧的雕像手持卷轴,整体氛围庄重肃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