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专列14天游第10天:游览武威雷台景区、兰州母亲河

随影

<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1日是我们坐专列14天游第10天,今天游览的主要内容是:武威雷台景区和兰州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 早晨起来仔细看了一下我们昨晚住的酒店(可惜忘记了名字),真是太漂亮了,坐在餐厅吃早餐可以直接观看楼下富丽堂皇的接待大厅。</p> <p class="ql-block">▼ 楼下的接待大厅华丽敞亮,大理石的柱子直耸二楼,软软的地毯感觉很舒适。</p> <p class="ql-block">▼ <b>武威雷台景区</b>离酒店很近,不到8点半我们就来到了景区的大门。今天到这里主要是观看:<b>武威的雷台观</b>和<b>雷台汉墓。</b></p> ▼ 一进景区大门迎面看到的是: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它高34.5厘米,长40.5厘米,后腿右足踩一飞鸟,三足腾空,长尾翘举,“马踏飞燕”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div><br><div>  铜奔马,一蹄着燕,三足凌空,昂首举尾,呈飞奔状。体型矫健,气韵生动,神形兼备,是现实和想象的完美结合。把奔马的一足踏在了一只飞燕身上,让飞燕探首回顾,收足展翅,仿佛是凌空奔驰的骏马超过了流星般急翔的飞燕,使人感到风驰电掣,瞬间千里的动感,“天马行空”,势不可当的气势。</div><div><br></div><div> 创作者奇妙而和谐地排除了地面和空间障碍,解决了造型艺术中重量和速度、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又科学地达到了平衡稳定的效果,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凌空飞驰的奔马形象。</div></div> ▼ 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时发现铜奔马,称其为“马踏飞燕”。<div><br><div>  1983年10月,<font color="#ed2308">“</fon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b><b><font color="#ed2308"> </font></b>1985年,<font color="#ed2308"><b>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b></font> 1986年,<font color="#ed2308"><b>定为国宝级文物。</b></font></div></div> ▼ “马踏飞燕”雕塑后面是一个广场,看到了铸造精致的是铜车铜马仪仗队,仪仗俑99件,工艺水平最高的是最前面的一匹铜奔马。(这些应该是复制品吧) ▼ 雷台观,是古代人们祭祀雷神的地方,为前凉(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因建有明天顺年间的雷台观而得名“雷台”,数百年来香火不绝。 ▼ 雷台观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穿过这个月亮门可以到达<b>雷台观</b> ▼ 步云殿 ▼ <b>雷祖殿</b>因殿内供奉道教尊神雷祖而得名。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5),曾两度被毁,重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为歇山顶式木架建筑,兼具道教特点和中国北方民族风格,现保存较为完整。殿内除供奉雷祖外,还供奉雷祖的四大弟子及雷祖背光上悬塑的雷部诸神。 ▼ 雷霆万钧殿 ▼ 三星斗母殿 ▼ 游览完“雷台观”,去看“<b>雷台汉墓”</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雷合汉墓简介</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雷台汉墓发掘于1969年,墓门向东,呈正东西方向,全长约40米,墓室面积约60平方米。雷台汉墓为大型砖石墓葬,两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台(雷台)下。斜坡土圹募道两侧墙壁有用朱红绘成的花卉图案数组,笔法简练粗犷。砖砌部分有墓门、甬道、前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和后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墓门及墓室墙壁均以青砖和涂黑色砖组成各种菱形图案,以红.黑色线纹作为星壁饰,前后室和中室墓顶为覆斗式,以墨线勾边,并用红、黄、灰、白等色绘成莲花藻井图案:从此墓的营建规模及231件随葬品,反映出墓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雷台汉墓是迄今为止河西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东汉墓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186—219年之间。</p>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一号汉墓为夫妻合葬墓,规格较高。其墓门向东,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前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后室组成。有正寝便殿,便殿是正寝的附属建筑。 墓门上方有砖雕门阙一座,墓室总长19.34米,条砖砌筑,覆斗顶,藻井方砖绘大型莲花图案。</div></div> ▼ 一号汉墓平面图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一号汉墓里面的“汉井”</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汉井深12米,直径1米,井壁用汉砖垒砌而成,壁砖采用人字形砌筑。井壁呈腹鼓式。据考证,像这样保持原貌的东汉古井,全国目前发现的仅此一眼。<b>更值得奇怪的是落在此井底部的东西会比原物放大一倍。因而常有人抛入钱币。遂前(钱)程(沉)远大之愿。</b> ▼ 一号汉墓里面的“汉井” ▼ 进入一号汉墓<b>一定要弯腰</b> ▼ 从里面出来也很费劲 ▼ 一号汉墓里面陪葬的是铸造最为精致的是铜车马仪仗队,工艺水平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 <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车马仪仗俑简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 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仪仗俑包括武士俑17件,奴婢俑28件,铜车14辆(其中斧车1辆、轺车4辆、“小车”2辆、“菴车”3辆、大车3辆、牛车1辆)铜牛1件,铜马39匹,其中有铭文的8件,分别刻有:冀张君骑一匹,牵马奴一人;冀张君小车马,御奴一人;冀张君夫人輂车马,将车奴一人,从婢一人;守张掖长张君郎君阿ran骑马一匹,牵马奴一人;守张掖长张君前夫人輂车马,将车奴一人,从婢一人;守张掖长张君后夫人輂车马,将车奴一人,从婢二人;守左骑千人张掖长张君骑马一匹,牵马奴一人;守左骑千人张掖长小车马,御奴一人。<b>车、马、俑均为范模铸造,充分显示出群工精雕的艺术水平。被称为“<font color="#ed2308">地下千年雄师</font>”。</b><br></div> <div>▼ 铜车马仪仗俑宣传图片</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雷台2号汉墓简介</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1996年3月20日在一号墓北侧发现了二号汉墓,经过清理加固该墓于1997年元月正式向观众开放。<div><br> 该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中室和后室组成。该墓全长50.4米,面积约为40平方米。从墓门到后室壁全由条砖砌成。后室最大,是夫妻合葬;中室较小,无二层台前室更小,无二层台。前、中、后室均无耳室。其形制与雷台1号墓相似,在其土圹墓道两侧发现有以朱红色绘制的花卉图案数组,砖砌墓室内墙壁有以青色和黑色条砖组成的各种菱形图案,前中后三室墓顶以红、黄、白等色彩绘莲花藻井图案。</div><div><br> 由于盗掘严重,此墓仅出土一些铜器和陶器残片,对研究雷台汉墓墓主人身份和墓葬年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div> ▼ 进入二号汉墓同样也需要弯腰 ▼ 最里面有左右两个出入口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雷合汉墓末解之迷</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1、此墓有浩大的墓室建筑和众多的珍贵随葬品,但目前只知道墓主人姓张,而不知墓主人是谁?<div><br>2、墓室南面墙壁用黑白两种砖组成“喜喜”字型,而“喜喜”字传说是宋朝王安石醉拼而成,在这座汉墓里却出现“喜喜”字形不知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当时已经有了“喜喜”字?</div><div><br>3、专家们曾对墓室和井中的砖块进行过耐压、抗腐蚀等方面的试验,发现每平方分米的耐压力高达366公斤到374公斤,而现在烧的砖每平方分米的耐压力只有150公斤到200公斤。到目前,有关方面的专家们还没有弄清楚,这种砖的制坯和烧制方法。</div></div> 1983年,雷台汉墓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br>2001年6月25日,雷台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div><br>2020年9月,雷台汉墓墓室内部抢险加固工程已完成</div> ▼ 离开武威的雷台汉墓,我们前往甘肃兰州游览黄河! ▼ 一路上上看到雪山和荒野 <h1></h1><h3>▼ 中午2点半左右我们来到甘肃省兰州市黄河岸边,走上“黄河铁桥”。</h3><div><br><h3>  <b>兰州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夙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美称</b>。其前身为黄河浮桥:明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渡河西征,于离城七里处建浮桥,班师桥废。洪武八年,卫国公邓愈西征,在离城十里再建浮桥,命名为镇远浮桥。因桥基不稳,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在唐宋金城关遗址建桥,两岸各置两根铁柱,用铁链连缀25艘木船,铺设桥板,加护栏,以沟通中原与大西北的交通,铁柱重约10吨,长5.8米,人称“将军柱”,今存一根。</h3><h3><br>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陕甘总督升允在镇远浮桥旧址建铁桥,由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包建,兰州道台彭英甲督办,美国工程师满宝本、德国工程师德罗承建,华工刘永起带领中国工匠兴建,光绪三十三年二月至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长233.33米、宽7.5米,共用库平银31.228万两。<b>1928年,命名为“中山桥”</b>。</h3><h3><br> 1954 年,国家拨款60万元加固铁桥,在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使铁桥更加美观坚固。2011年,兰州市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中山桥再次维修加固,将桥体抬升1.2米,增强抗震泄洪能力,<b>中山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h3></div> ▼ 黄河真的是黄河——水很黄 ▼ 河里有人乘坐“羊皮筏子” ▼ 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 ▼ “黄河第一桥”碑 ▼ 黄河岸边街上有许多摊位卖着各种美食 ▼ 公园里有的人放声高唱,有的人载歌载舞 ▼ 黄河岸边的广场很长、很大,吸引了众多游人来这里玩耍 ▼ 黄河岸边的广场很长、很大,吸引了众多游人来这里玩耍 <p class="ql-block"> “水车博览园”,位于黄河南岸,是一个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水车博览园始建于2005年,是世界上水车品种、数量最多的主题公园。</b>水车博览园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再现了5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车博览园的南大门(正门)是一个造型独特的木架结构的大门,它寓意着两个意思:抽象化的兰州水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此表达兰州水车这个主题;大门是由木架组成的,形似两座“山“。分别代表兰州的兰山和白塔山;左边水池代表黄河。寓意兰州是山水相连的美丽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车广场是水车博览广场的第一部分。以兰州水车为主体,并荟萃中外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水车数十轮。其中,兰州水车以其独到的构造、工艺、雄浑粗犷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水车的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兰州水车园</p> ▼ 水车园以12轮兰州水车为主景,是历史上的“水车园“旧址。园内黄河奔腾,水车旋转,渠水蜿蜒,各种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再现了黄河、水车与农业生产的和谐景象。 ▼ 绿色希望雕塑 ▼ 黄河母亲码头 <p class="ql-block">▼ <b>黄河母亲像</b>,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一尊表现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河母亲像”由甘肃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婴儿”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p> ▼ 黄河岸边还有雕塑长廊,可惜没有时间观看 ▼ 离开黄河,我们来到兰州火车站附近,经路人指点找到一家正宗老字号——思泊湖牛肉面馆。 <p class="ql-block">▼ 感觉还真找对了,这家兰州牛肉拉面馆有很多荣誉奖牌!</p> ▼ 价目表——很便宜 <p class="ql-block">▼ 这一餐荤素搭配很好吃!两个人一共才34块钱,太便宜啦!</p> ▼ 利用集合前的时间,我们来到兰州火车站地铁口,并进入里面走走。 ▼ 集合的时间到了,团友们都准时上车。 ▼ 兰州火车站外景,我们即将搭乘专列继续前行啦!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 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文中片所有照片均为本人手机拍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绝大部分文字取自网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谢您的收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人水平有限、制作匆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迎各位朋友拍砖斧正!</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04.10 随影 于深圳追记</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