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

鲁海

<p class="ql-block">“爹,家来吃饭了;爹,家来吃饭了……”男孩子站在凄凉的屋顶上,左手提个破簸萁,右手持一把笤帚疙瘩“啪嗒,啪嗒!”敲打着,面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喊爹回家吃饭,声泪俱下。知情人一听,就知道这家男主人要升天了,儿子在为父“叫魂”。须臾,叫魂声至,那院子里便腾起一缕青烟,丧主给死者烧“倒头纸”了。与此同时,凄惨的嚎啕随着那缕青烟飘散出来。</p><p class="ql-block">在鲁西农村,这称做“叫魂”。叫魂如果发生在白天还好,但是,它却常常发生在黑黢黢的暗夜。失去亲人的凄惨令人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大概四五十年之前吧,鲁西农村老人去世一般不在医院,而是在自己的老家寿终正寝。即使医治无效,也必须在弥留之际带着一口气回家,在自己家的“留面床”上咽下最后一口,叫做“哪儿来,哪儿去。”病人“倒头”之际,儿子立即蹬梯子上房“叫魂”,就像前面描述的那样。当然是死了爹喊爹,死了娘喊娘。大概意思就是跟阎王爷较劲,希望阎王爷高抬贵手,把刚刚走失的魂魄叫回来。因为这个时候,阎王爷派来的小鬼还没带着自己的亲人走远,趁此机会赶快叫,兴许把亲人叫回来。</p><p class="ql-block">据说还真有灵验的例子,把魂叫回来了,又活了好几年。其实,那是还没真正死亡,如果真正死亡,无论怎么叫,魂都回不来了。一般人哪有那么大本事,除了齐天大圣赶到阴曹地府找阎王爷说情。</p><p class="ql-block">叫魂虽然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却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反映出人们对生的迫切欲望,反映了百姓的朴素心态甚至面对死亡的悲哀与无奈,也是一个地区传统丧葬文化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叫魂者仅限于男人,一般是死者的儿子、过继儿子或侄子。</p><p class="ql-block">叫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起到了“撒信儿”的作用。那时候,信息传递还比较原始,叫魂自然而然地把哀迅告诉了四邻八舍,然后,由四邻八舍把信息一层层扩散出去。闻听死信,乡里乡亲深表不幸和同情,同时纷纷前去丧家吊唁或帮忙。</p><p class="ql-block">孩子受惊吓,我们老家那块叫“收收”。是收回迷失灵魂的意思,有的地方也称之为“叫魂”。比如作家仇长义先生的《叫魂》写的就是小孩受惊吓的事情。十里不同天,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习俗,这一点不奇怪。</p><p class="ql-block">过去的乡下,每当饭食儿,时常有孩子站在胡同口扯着嗓子喊大人回家吃饭。大人着急了就骂:“喊什么喊,跟叫魂似的。”</p><p class="ql-block">叫魂,也和许多民俗一样悄悄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