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诏版及拓片、名家临摹

汀苑拙叟

<h3><strong>《秦诏版》</strong><br></br></h3></br><h3>《秦诏版》,全称《秦始皇二十六年诏铭》,青铜刻。古时帝王下诏书,将诏书内容刻在金属版上称为“诏版”。</h3></br>秦代是文字统一的时代,也是文字结构剧烈变革、书写风格变革的时代,写刻在权、量、诏版上的文字就是这一变革的充分体现。承袭了两周金文真率、自然之风格,虽然是小篆,但又不同于刻石上的标准小篆。<br></br> (秦诏版)<h3><strong>内容解读</strong><br></br></h3></br>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原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翻译一下,大致的意思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这些文字诏书是随同权、量一起下发的,而统一后的“权”与“量”上也同样刻上了相同的内容。 秦权 秦权拓片   释文与廿二十六年诏版不同 (秦权拓片)释文与廿二十六年诏版同权,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秤砣。这个东西在我国沿用至今,如下图所示。虽然历代的计量单位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但是这种形制却是一直沿用了下来。 秦量,就是用来装粮食等器物的容器,像舀水的舀子。有的是长方形的,也有些是椭圆形的。 (秦量拓片) (秦量实物)<h3><strong>风格解读</strong></h3></br><h3>秦代是文字统一的时代,也是文字结构剧烈变革、书写风格变革的时代,写刻在权、量、诏版上的文字就是这一变革的充分体现。承袭了两周金文真率、自然之风格,虽然是小篆,但又不同于刻石上的标准小篆。</h3></br><h3>《秦诏版》笔力工稳遒劲,多取方势,线条刚劲爽利,生辣古拙。机构奇肆险峻,诡异多变,天真烂漫,章法参差错落,自然成趣。</h3></br> <h3><strong>临摹指导</strong><br></br></h3></br><h3>重点分析线条的爽利、生辣、欹拙变化对奇肆险峻,诡异多变,天真烂漫的结构形成所具有的作用,把握好方笔的运用和在章法上处理的优势。</h3></br>以下附上不同版本的秦诏版的高清图片,大家可在临摹的过程中相互借鉴。<h3> 秦诏版拓片 一起来看看<br></br><strong>不同书家笔下的</strong><strong>《秦诏版》</strong><strong>(书家的排序无先后)</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吴昌硕临秦诏版</strong> 石开临《秦诏版》 王镛临《秦诏版》 黄惇临《秦诏版》 张继临《秦诏版》 许雄志临《秦诏版》 杨祖柏临《秦诏版》 朱复戡临《秦诏版》 徐亦农临《秦诏版》<br></br> 童大年临《秦诏版》 冯建吴临《秦诏版》 马公愚临《秦诏版》 罗振玉临《秦诏版》 刘颜涛选临秦诏版<br></br> 张爱国  临《秦诏版》  51cm×65.5cm   2016年10月 谢小毛临《秦两诏铜斤权》 谢小毛临《秦诏版》书家创作作品<br></br>在篆书与篆刻的创作上,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朱复戡、沙孟海、沙曼翁、钱君匋等更是将《秦诏版》引入篆刻创作,多有佳作表现。 吴昌硕篆书七言对联吴昌硕曰:“秦诏、权量,用笔险劲,奇气横溢,汉人之切玉印胎息于斯。”齐白石曰:“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余之印篆,多取秦权之天然。” 齐白石篆书作品观齐白石篆书,在《秦诏版》中取法很多,“纵横歪倒贵天真”的写意精神,既是他对诏版书的评价,也是其篆书大开大合的个人风格。而齐白石非照搬,乃循其道、取其式而变化。李刚田曾曰:“白石翁其篆法的形质在于汉篆,其变化处及精神表现在于《秦诏版》权量篆之中,表现着天真、自然、本色而不假修饰。” <br></br>    谢小毛     陆游《鹧鸪天》释文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陆放翁《鹧鸪天》词,壬寅五月廿三日,梅花砚馆晴窗有此。) 谢小毛    《题扇二首》 谢小毛   《五言联》释文   始皇兼天下  诸侯皆明止<h3>素材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