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祥富

<p class="ql-block"><b>  近日,笔者回翻本人55年前的日记,一篇临时仓促写成的发言稿,勾起了对尘封已久的那个年代和那场举世瞩目的珍宝岛之战爆发前后的一些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1969年3月14日,是笔者在入伍集训一个月后,分配到空军遵化基地通信三连近距导航台担任无线电调配员的第3天。那晚,我正在整理王纪锁同志(我初学无线电技术的恩师,时由空司下放在遵化基地锻炼)白天给我讲授的无线电知识笔记,忽然接到一个任务:驻地兴隆店大队当晚举行贫下中农愤怒声讨“苏修”武装挑衅的大会,邀请我台派人出席(我台当时的邮政代号即为“遵化县兴隆店驻军103号”),台里决定我跟一名老兵参加,并指派我作为驻军代表在会上发言。当时,我只是年龄未满16岁半、穿上军装才一个多月的新兵,虽然有些勉为其难,但想起入伍教育中的“令行禁止”、“讲得怎么样是水平问题,而讲不讲是态度问题”,二话不说,只有坚决执行。</b></p> <p class="ql-block"><b>  接到任务时,距开会时间仅有不到半个小时,我迅速草拟发言稿:引用了几条“最高指示”,列举了报上刊载的苏军入侵珍宝岛、率先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边防军人等事实,声讨了“苏修”的反华罪行,表达了革命军人誓死捍卫祖国利益的坚定意志。我的发言显属稚嫩,但会上同仇敌忾的气氛和几位贫下中农、革命干部代表的发言,使我深受教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会议结束回到台里,随即将这篇发言稿抄到日记本中</b>(九•一三事件后,笔者自行清理日记中的“涉林”内容,将文首的“最高指示”改为“毛主席语录”,并将“敬祝林×××……”等语划去)<b>。</b></p> <p class="ql-block"><b>  笔者参加的这次“声讨”会议,是全国开展的声讨“苏修”入侵的群众性示威活动的一个小小缩影。据“百度百科”,参加者据当时宣称有1.5亿人以上,彰显了全国军民一心、同仇敌忾,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坚定决心和意志。</b></p> <p class="ql-block"><b>  1969年3月,中苏两大国在珍宝岛爆发热战,两军发生了流血冲突,这不仅是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极为关注的重大事件,也是全世界极为关注的焦点。</b></p><p class="ql-block"><b>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县(今虎林市)珍宝岛乡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岛的两头细小,中间宽大,一眼看去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元宝,故称珍宝岛。该岛原本是个半岛,其北端和中国大陆相连,由于江水的长期冲刷逐渐分离,1915年才形成江中小岛,但每逢枯水季节还与乌苏里江畔的中国陆地连在一起,恢复原来的半岛面目,人们可从中国陆地步行登岛。岛的东面和苏联隔江相望,相距约有400多米。</b></p> <p class="ql-block"><b>  珍宝岛(苏联称之为达曼斯基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尽管有那么多不平等的条约,可珍宝岛始终是中国领土,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当地中国居民祖祖辈辈都在珍宝岛生产和捕鱼。上世纪初,中国渔民张盖等老人上岛建房、捕鱼和种菜,因此当地人又曾称“张盖岛”和“翁岛”。1928年起,中国居民陈远进与其儿子常住岛上。1945年以前,珍宝岛归虎林县公司村管辖,后来归虎头区管辖。中国边防部队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五十年代末,中苏两党在方针政策上发生根本分歧,苏联1959年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撤退了所有专家,中止了一切援建项目的合同,两国关系交恶。此后,苏联长期在中苏边境对中国施加巨大的军事压力。1964年起,苏联向中苏边界地区陆续增兵,并开始在边界不断制造事端。而由苏联挑起的边界纠纷,主要集中在珍宝岛和七里沁岛的归属问题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珍宝岛和七里沁岛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b>  据前苏联驻华外交官叶利扎维金回忆,1966至1967年仅苏联驻华使馆就不止一次地主张在这个地区“对中国人上岛给予回击”。1968年末1969年初,苏边防军频繁出动装甲车、卡车,运载携带武器的军人入侵我领土,登上珍宝岛等岛屿野蛮干涉我边民正常的捕鱼等生产活动,当我边防部队闻讯赶来保护边民时,他们又拦截、殴打巡逻的中国边防军人。</b></p><p class="ql-block"> ▽乘坐装甲车、手持棍棒侵入我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上图);苏军手持长棍暴力驱赶中国渔民(下图)</p> <p class="ql-block">  ▽中国边防战士与侵我领土的苏军进行交涉(上图);1969年2月7日,中国边防军指战员与苏联边防军官兵对峙(下图)</p> <p class="ql-block"><b>  据记载,在1968年底至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前,中苏边防部队之间发生了近50次肢体冲突,双方均有人员受伤,且冲突规模不断增大。苏联边防部队亦描述,起初双方的冲突只是拳脚相向,后来升级为用棍棒互殴,到1969年1、2月,冲突双方已经开始用枪托攻击对方,最严重的时候双方步枪已经上了弹夹,但都没有开枪,只是用枪托来打斗。</b></p> <p class="ql-block"><b>  面对苏军的挑衅,我国一直力图用和平方式解决,中国政府多次严正要求苏联方面停止武装入侵活动,但苏方却置若罔闻,得寸进尺,一再侵害我国领土主权,造成我军民伤亡。1968年1月5日,中国边民在珍宝岛北面不远的七里沁岛冰上捕鱼,苏军又出动边防部队大批武装人员,乘装甲车越过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侵入中国七里沁岛地区,用装甲车对正常生产作业的中国边民进行冲撞,当场轧死和撞死我渔民4人,撞伤和打伤渔民9人。</b></p> <p class="ql-block"><b>  七里沁岛流血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军委提出“做好军事上配合外交斗争”的准备,力争做到“不斗则已,斗则必胜”;但强调边防斗争主要是搞好政治、外交斗争,我边防部队不得开第一枪,只有苏方开枪打死打伤我方人员时,才可以开枪自卫还击。有关部门提出了珍宝岛地区反干涉的方案。</b></p><p class="ql-block"><b> 1969年3月2日的珍宝岛战斗,是中苏两国之间的第一次边境战斗。</b></p><p class="ql-block"><b> 3月1日,我边防站站长孙玉国率领巡逻组前往珍宝岛巡逻,遭遇苏联军队挑衅,孙玉国毫不退缩地大声呼喊:“这里是中国领土,你们必须立即撤离!”但苏军指挥员伊万却下令对中方战士进行殴打,又致两名中国边防军人受伤。</b></p><p class="ql-block"> ▽时任黑龙江省军区合江军分区饶河边防中心站公司边防站(“公司”为当地村名)站长孙玉国</p> <p class="ql-block"><b>  那么,是谁打响了珍宝岛战斗第一枪?</b></p><p class="ql-block"><b> 曾有前苏联军人的文章在回忆这场战斗时说:当苏军接近珍宝岛时,“……突然,他们遭到(中方)正面机枪扫射,左岸(中方)火炮和迫击炮一齐开火,斯特列利尼科夫和拉伯维奇率领的两个小组全部阵亡……”,这显然是说,中国打响了珍宝岛战斗第一枪。但,这完全是颠倒黑白的歪曲。</b></p><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2日,苏军炮击我珍宝岛。</p> <p class="ql-block"><b>  据中方参战人员于洪东等回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b></p><p class="ql-block"><b> 由于头天发生了苏军仗着人多殴伤中国边防站巡逻人员事件,1969年3月2日凌晨,我军派小分队上珍宝岛待命,孙玉国再次带队(一个班)上岛巡逻,如苏方武力干涉,待命人员(时任排长于洪东为率队上岛待命人员之一,后荣立一等功)将视情况给予支援。当日8时40分,孙玉国带领巡逻组上岛,苏军派出70余名军人分两路上岛,一路直扑孙玉国巡逻组,另一路却从岛侧悄悄向孙玉国巡逻组身后迂回,欲成合围之势。9时许,正当孙玉国高喊“这里是中国领土,你们必须立即撤离,否则后果自负”时,迂回的苏军突然遇到在岛上待命的我军并当即开枪,我方6名军人中弹倒地,待命分队被迫开枪还击。正在向苏军口头抗议的孙玉国听到枪声,当机立断下令反击。巡逻组正面的苏军“瘸子上尉”刚拔枪,就被眼疾手快的我军战士击毙。 早已积蓄了满腔怒火的孙玉国巡逻组与待命分队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消灭了巡逻组正面的苏军全部人员,共击毙苏军31人、打伤14人,击毁装甲车、指挥车和卡车各1辆,击伤装甲车1辆,将入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战斗中,中国军人牺牲20人、伤35人。</b></p> <p class="ql-block"><b>  后来得知,此前,远东苏军指挥机构已下令:驱赶中国“越境”人员在必要时可以开枪。原苏联陆军康斯坦丁诺夫上校(时任苏军该边防总队指挥官之一)也曾回忆称:1968年11月的一天,边防总队指挥部曾向军区报告说:有可能发生武装挑衅,请求具体的书面指示,并加强力量。一周后,总队司令和政委被叫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并对他们说:“如果发生武装挑衅,那就还击。但只是口头意见,不能作为依据”。</b></p><p class="ql-block"><b> 综合苏联外交和军事指挥机构有关信息,可见苏军突遇我待命分队时抢先开枪不是偶然,而是有令在先。前苏联政府当时在声明中把中方被迫进行的自卫反击歪曲为已有准备的“突然开火”和伏击,根本不符合事实。</b></p><p class="ql-block"><b> 3月2日流血冲突发生后,双方都调兵遣将,预备可能的战斗规模升级。苏方将第135摩步师全部投入战场,我方也调67师201团1营和炮兵等正规部队参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15”战斗我军前沿兵力部署图</p> <p class="ql-block"><b>  遭到当头一棒的苏联不甘心失败,经过十多天的准备,苏军3月15日再次入侵珍宝岛,这次的规模更大,有20多辆坦克和30多辆装甲车,以及两百多名步兵。</b></p><p class="ql-block"><b> 珍宝岛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气温可达零下三四十度,江面冰层厚达两米以上,别说跑汽车,就是装甲车和坦克车也能畅通无阻。苏军T-62型主战坦克前装甲厚度达20厘米,普通反坦克武器对其几乎无效,苏军进攻多以坦克开道,在冰层上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我军不但配备了打敌机械化装备的枪械,还事先于夜晚在江汊冰面下布设了三个雷场。地雷对任何车辆都构成威胁,即便是T-62型坦克也不例外。苏军屡次进攻屡次失利,最终都没有占到便宜。</b></p> <p class="ql-block"><b>  3月15日凌晨,苏军60余人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侵入。中国边防部队某部营长冷鹏飞奉命带领一个加强排登岛,与入侵苏军形成对峙。8时许,苏军发起攻击,冷营长沉着指挥,坚守有利地形,指挥部分兵力分割苏军,经一个小时激战,打退了苏军的进攻。</b></p><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15日, 苏军坦克装甲车入侵到珍宝岛西侧中国江面。</p> <p class="ql-block"><b>  9时46分,苏联边防军在炮火掩护下,出动6辆坦克5辆装甲车向珍宝岛接近,从南北两侧发起攻击,并以密集火力封锁江汊,拦阻中国边防部队登岛支援。坚守在2号阵地上的无后坐力炮班长杨林,占领有利地形阻击苏军,待苏军坦克驶近到只有10余米远时,他接连投出5枚手雷,打乱苏军队形,导致其一辆坦克闯入雷区,履带被炸毁,坦克无法行动。杨林带两个炮班机动射击,连续击中3辆装甲车,但他也不幸被苏军坦克炮火击中壮烈牺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被击毁的苏军T-62主战坦克</p> <p class="ql-block"><b>  13时35分,苏军边防军运用直升飞机和纵深炮火掩护,猛烈袭击中国防御阵地,并炮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正面达10公里,纵深约7公里)。炮击2小时后,苏军100余人在10辆坦克和14辆装甲车掩护下,发起第三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当日同入侵苏军共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我方以炮火回击,并对被判断为苏军前线指挥所等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了打击。守岛的中国边防部队分割其步兵与装甲、坦克联系,与苏军近战,减弱其火力,粉碎了苏军的三次进攻,保卫了珍宝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炮兵在打击入侵的苏军</p> <p class="ql-block"><b>  这次激战,中国边防部队抗击苏军50余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大量步兵的轮番攻击,共击毁苏军坦克1辆、装甲车8辆,击伤坦克、装甲车5辆,击毙苏方指挥官、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德莫克拉特·弗拉基米罗维奇上校、杨辛中校等60余人,打伤80余人。中国军队牺牲12人,负伤27人。</b></p><p class="ql-block"><b>  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铺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被中国边防部队击坏滞留在江汊冰面的那辆T-62主战坦克。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在3月17日至4月2日争夺苏军T-62坦克的作战行动,中国军队炮兵打死打伤苏军步兵30余人。</b></p><p class="ql-block"> ▽珍宝岛之战中获胜的我边防军指战员</p> <p class="ql-block"><b>  T-62属于美、苏标准三代坦克,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之一,装备有115毫米口径滑膛炮,射速快,射程远,火力强大,是当时苏军的主战坦克,其首次真正参加实战就是在这次的珍宝岛战场上。苏方不愿被中国缴获,于3月21日派出爆破组,试图炸毁坦克,但又被击退。3月21~28日,中方某坦克部队工程技术人员冒着敌人猛烈炮火,完成了坦克重要部件的拆卸任务。此后苏军用炮火把坦克下的冰层击破,坦克沉入乌苏里江。4月28日,在坦克工程技术人员和海军潜水员支援下,中方边防部队用4台绞盘分别将炮塔和底盘拖捞出水,之后将坦克运到北京,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成为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也成为中国自制新型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重要参考。</b></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T-62坦克</p> <p class="ql-block"><b>  在珍宝岛地区,中苏双方兵力相差不多,然而中国军队只有徒步的步兵和部分炮、工兵,既无坦克、装甲车也无空军支援;苏军步兵则全部摩托化,不仅有占优势的炮兵,还有大量坦克、装甲车及空军飞机可直接用于支援作战,因而在技术装备、火力上居于绝对优势。尽管军力在边境冲突地区处于劣势,但中方进行边防斗争的决心却坚定不移。</b></p><p class="ql-block"><b>  在珍宝岛冲突中,双方都动用了正规军,苏军甚至动用了火力强大的“冰雹”式火箭装置,用当时最先进的BM-21大口径火箭炮对中国边境一侧的目标进行纵深炮击,阻止支援部队进入,但由于中国边防部队占据有利地形并运用有效战术,苏联不仅在炮战中没占到便宜(其前线指挥所都被我炮击摧毁),地面进攻也始终无法取得突破,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中国边防军共毙伤苏军230余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中国军队共阵亡71人。中国军队获胜,苏方入侵部队被歼灭大半,撤离珍宝岛。</b></p> <p class="ql-block"><b>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b></p><p class="ql-block"><b>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中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越(南越)西沙之战、中越自卫反击战等边境冲突事件,中国的表现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新中国,面对强权毫不低头,敢于反抗,善于反抗。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保卫了国家的领土,维护了民族的尊严,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b></p><p class="ql-block"><b>  珍宝岛作战胜利证明,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是反侵略战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一个独立主权国家面对强敌的战争威胁,敢不敢奋起抵抗,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抉择问题。珍宝岛之战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和平环境下,仍然保持了战斗队的优良传统,显示了这支军队足以抗击任何入侵之敌的决心和能力。珍宝岛事件结束后,苏联对中国的实力有了新的评价,也让世界意识到仅靠战争手段很难征服中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阴谋家的战争企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年的珍宝岛之战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b>  1969年5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苏边界问题演变到而今的地步,不是中国方面的责任。但是,中国政府仍然准备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反对诉诸武力。”要求“苏联政府必须停止在中苏边界上的一切挑衅和武力威胁。小战、大战、核战是绝对吓不倒中国人民的。”再次建议“在以河流为界的地段,双方边防人员不越过主航道和主河道的中心线;双方保证避免冲突,在任何情况下,双方边防人员不向对方射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胜利后的中国边防军</p> <p class="ql-block"><b>  珍宝岛之战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一反侵略战争准备和外交活动的基本方针,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思想更加具体化,全国范围开展了防敌“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准备。这对于遏制大规模侵略战争、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都起到了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 七十年代中后期,笔者担任参谋时,还奉命执笔制订了刚建成的所在机场与某野战部队配合,进行反苏军空降、机降和摩托化部队进攻,以及勘选公路跑道等有关作战方案。</b></p> <p class="ql-block"><b>  1969年8月,中国在珍宝岛上修建了营房,派驻1至4名官兵常年驻守。1991年5月19日,中苏两国外长正式签署协议,边界按照乌苏里江主航道划分。1997年中俄东段边界划界完成,俄罗斯承认珍宝岛是我国的领土,珍宝岛从法律上完全归属中国。后来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至此,中俄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也全部得到了确认。</b></p> <p class="ql-block"><b>  1969年的珍宝岛之战,涌现出一批战功卓著的英雄,时任边防站站长孙玉国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之一。196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孙玉国参加了党的“九大”,并作为军人代表上台发言,向大会汇报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过程。当孙玉国讲到3月2日全歼入侵的苏军时,主席台上的毛主席率先主动站起来鼓掌,随即全体代表都起立鼓掌,掌声雷动。当孙玉国发言结束时,毛主席再次起身,全体代表热烈鼓掌。</b></p> <p class="ql-block"><b>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一位基层军人代表发言,毛主席两次带头起立鼓掌,给参战军民乃至全国军民以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当毛主席第二次起身鼓掌时,在周总理提醒下,孙玉国大步向主席台走去,一边走一边高呼:毛主席万岁!来到毛主席座位前,孙玉国向最高统帅敬了一个军礼,毛主席非常高兴,紧紧地握住了孙玉国的手。</b></p> <p class="ql-block"><b> 1969年4月14日,在“九大”第二阶段的大会讲话中,毛主席给予前线指战员很高的评价。他直言:解放军这一次没有用飞机,也没有用坦克、装甲车与指挥车,仅用了9个小时就打退装备到牙齿的苏军三次进攻。我们不是不要飞机、坦克、装甲车,但战斗的本质还是要靠勇敢,要破除迷信。主席这番话振聋发聩,各大军区以及各军兵种各部队随即进行了“破除迷信”和“三打三防”等一系列相关活动。</b></p><p class="ql-block"><b> 珍宝岛之战后不久,中方新研制的穿甲弹和破甲弹把近25厘米厚的钢板打得弹痕累累、炸得坑坑洼洼。 从此,苏联T-62坦克不再是横冲直撞的战场利器。据说在前苏军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被苏联”宇宙”号卫星拍摄的一打照片摊放在会议桌上,元帅、将军们依次看过照片,都脸色阴沉,默默不语。</b></p> <p class="ql-block"><b>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毛泽东提倡的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作风的基本内容。我军指战员在珍宝岛之战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赢得了战斗的胜利,所以有人说,这也就是我军的“珍宝岛精神”。</b></p><p class="ql-block"><b> 1969年4月28日,毛主席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再一次明确强调: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b></p><p class="ql-block">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十三卷本)</p> <p class="ql-block">  ▽1969年10月1日,中国邮政部门发行《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邮票(编号“文18”),全套6枚,其中第二枚和第四枚为同图案异面值的邮票“保卫边疆”(上图);1970年,又发行了编号为“7”的《严惩入侵之敌》邮票(下图)。</p> <p class="ql-block"><b>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珍宝岛地区早已恢复了宁静。珍宝岛事件后,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加重,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的三强,中美苏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八十年代,中苏关系逐渐恢复正常,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不断升温,双方由互为“建设性伙伴关系”,现已发展成“战略伙伴关系”。</b></p> <p class="ql-block"><b>  七、八十年代,笔者在部队服役期间曾多次到军博参观,每次都会去看馆藏的那辆我军在珍宝岛之战中缴获的车体编号为545的T-62坦克。它静静地卧在那里,似无声地告诉世人:中国军民是爱好和平并勇于和善于保卫和平的,谁若胆敢侵犯中国利益,必将在中国军民的铁拳之下碰得头破血流!</b></p>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中国军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p><p class="ql-block">鸣谢:有关珍宝岛之战经过的历史图片和文字素材综合整理自网络(“百度百科”《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亲历者讲述珍宝岛保卫战鲜为人知细节〈钱兵撰〉》等),版权属原作者。特向原作者和原发布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