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三大地标建筑

丰哥

<p class="ql-block">  海港大桥、悉尼歌剧院和悉尼塔被誉为悉尼三大地标建筑,是每位到悉尼的游客的必到之处。虽然他们之间的距离都非常近,但想要拍摄一张同框照并不容易,上图是在渡轮上拍的照片,右下角有海湾大桥和悉尼歌剧院,左上方白云下、与悉尼CBD高楼混杂在一起,上尖下细中间粗的建筑物就是悉尼塔。这三大地标所在地常常成为重大节庆的主要场所,如圣诞和中国农历新年烟花汇演。</p> <p class="ql-block">从CBD渡轮码头看海港大桥</p> <p class="ql-block">从渡轮上看海港大桥</p> <p class="ql-block">从歌剧院的外里看海港大桥</p> <p class="ql-block">有人在攀爬海港大桥途中</p> <p class="ql-block">坐在车上经过海港大桥</p> <p class="ql-block">  海港大桥在悉尼三大地标中是建设最早的,于1924年动工,1932年通车,建设周期历时八年多。悉尼是一个东、南、北三面朝海,西面靠山的城市,悉尼湾从东向西把城市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为了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早在1815年就有人提议修建横跨港湾的大桥,却没有被当时的新南威尔士州总督采纳,但建桥的想法依然在延续。1840年海军建筑师罗伯特·布莱德利建议建造一座浮桥,1857年工程师彼得·哈德孙绘成了大桥的第一张设计图,后来经过反复修改,决定运用悬链线结构原理,采用上承式结构单拱桥方式建设。海港大桥当年由一家英国公司承建,工程非常浩大,共用钢材5.28万吨,铆钉数量高达600万个,最大铆钉重3.5公斤,用水泥9.5万立方米,桥塔、桥墩用花岗岩1.7万立方米,用油漆27.2万升。海港大桥全长1149米,拱架跨度为503米,海面到桥面高度为53米,海面到大桥最高处为134米,桥面宽49米。</p><p class="ql-block"> 有近百年历史的悉尼海港大桥看上去依然壮观、优美,这座曾经的世界第一单跨拱桥,依然让人赞叹,尤其大桥建设决策者、设计者的超前眼光。一百年前,已经考虑到留出万吨轮通过的净空,考虑到设置八车道和两侧火车道的桥面,实际上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悉尼还没有几辆汽车。现在海港大桥还是世界上仅有的开放让游客攀爬的两座大桥之一(另一座桥是布里斯班的故事桥),这次在悉尼刚好看到有勇敢者们在攀爬。</p> <p class="ql-block">在CBD渡轮码头看悉尼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在渡轮上看悉尼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在皇家植物园看悉尼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在外围近处不同角度看悉尼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剧院造型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剥橘子的动作</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剧院内音乐厅的外部空间</p> <p class="ql-block">2700座位音乐厅的室内场地</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剧院的外墙是铺砌经过特殊处理,能防止海风、海水侵蚀的,白色和黄色的马赛克瓷砖。</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剧院除了基座,其他部分都是采用预制件拼装方式搭建,也就是说歌剧院的地面上建筑是拆卸搬运的。</p> <p class="ql-block">从歌剧院内看悉尼港湾</p> <p class="ql-block">  悉尼歌剧院在1959年开工建设,花费了十四年时间,几经波折,到1973年才落成,过程故事多多。</p><p class="ql-block"> 故事一:建设歌剧院缘起悉尼迈向国际化大都市</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四十年代后,世界不少知名指挥家到悉尼演出,对当地官员表示,悉尼建成国际化大都市需要繁荣文化,标志性做法就是建造一座世界级的歌剧院。1956年2月15日,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就发布了“便利朗角国家歌剧院”的设计竞赛计划,随后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设计师233个方案。</p><p class="ql-block"> 故事二:乌松方案起死回生</p><p class="ql-block"> 初出茅庐的丹麦建筑设计师乌松一个偶然机会,在哥本哈根杂志上看到悉尼征集国家歌剧院建筑设计的海报,他本人并没到过悉尼,只是听别人聊过悉尼一些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乌松把自己的设计图纸寄去了参赛。组委会邀请了世界知名建筑设计专家开展了方案评审,乌松的方案因过去独特很早就被淘汰了,但一位迟到的美国建筑设计大咖对大家选出来的方案并不认同,最后在被淘汰的作品中选中了乌松的设计方案,说“这应该是我们的赢家,因为它与众不同”。乌松因此赢得了5000澳元的奖金,他举家搬到了悉尼,并成立建筑设计事务所。</p><p class="ql-block"> 故事三:乌松半途负气出走</p><p class="ql-block"> 悉尼歌剧院原计划投资700万美元,四年完成建设,但乌松的独特设计给施工带来了很多技术难题,整个工程进度因而被不断拖延,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建筑师的执着与政府耐心之间终于爆发了尖锐的矛盾,在工程只完成了两期施工后,1966年作为悉尼歌剧院设计师的乌松就愤然辞职,离开澳洲回到丹麦,直到2008年去世也没有踏足悉尼,即使面对1973年悉尼歌剧院落成典礼时的盛情邀请。悉尼歌剧院后续的第三期工程,只能让其他建筑师在乌松设计的基础上去完成,整个工程完工总共耗费一亿澳元,是原来预算的1400%,在公众反对政府财政拨款后,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只能通过发行彩票筹集建设资金。</p><p class="ql-block"> 悉尼歌剧院是一座宏大而独特的建筑,它的外形有人说像一组贝壳,有人说像一组风帆,不论如何悉尼歌剧院与海港大桥、CBD以及周围环境都能融为一体,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乌松也因悉尼歌剧院设计,在2003年获得全球建筑设计最高荣誉普利策奖,2007年悉尼歌剧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悉尼歌剧院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由十块大“海贝”组成,音乐厅和歌剧厅各有四块,其中三块朝北,一块朝南,贝尼朗餐厅为两块,朝南北各一块,三大室内场地就在这三组“海贝”内。我们这一次是进入音乐厅内参观,内部的装饰同样震撼,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由10500根管子组成的机械木连杆风琴,座椅面料都用澳洲羊毛制作,内墙装饰的木料也是产自澳洲,没有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华丽,但给人一种简约而不失品位的感觉。音乐厅内部原则上是不能拍照的,但讲解员还是很人性化,给了非常暂短的留影时间,匆匆拍摄了几张照片,弥补了小小的遗憾。总之,悉尼歌剧院不仅是人类建筑的奇迹,更是文化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从皇家植物园看悉尼塔</p> <p class="ql-block">从大教堂看悉尼塔</p> <p class="ql-block">从塔下街道看悉尼塔</p> <p class="ql-block">在悉尼塔上的旋转餐厅可以鸟瞰大悉尼全景</p> <p class="ql-block">悉尼塔北面的海港大桥和CBD</p> <p class="ql-block">东面的悉尼港湾</p> <p class="ql-block">西面悉尼港湾</p> <p class="ql-block">南面的市区景色</p> <p class="ql-block">东南面的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旋转餐厅为自助餐,一位费用是138澳元,菜品很丰富,有海鲜、烤肉、点心、水果和各色饮品。</p> <p class="ql-block">  悉尼塔始建于1968年,并于1981年向公众开放,塔高为305米,仅此埃菲尔铁塔低一米,它是一个九层的结构,塔基七层为商场,塔楼有四层,一层为票务处,二层为旋转自助餐厅,三层为观光平台,四层为瞭望层,塔基与塔楼之间是管状塔身,由46个直径7米,高5米,重32吨的管子连接而成,外部有56根钢缆与地面建筑相连支撑,结构看上去比较轻盈而不笨重,悉尼塔在CBD高楼中是最高的,加上金色的塔楼,一眼就可以发现。悉尼三大地标建筑的夜景一定很美,遗憾的是这次悉尼之旅没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悉尼塔傍边的悉尼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在悉尼塔附近的海德公园刚好遇上声援巴勒斯坦游行示威,警察在旁看守。</p> <p class="ql-block">牧场主人在介绍驼羊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在悉尼的几天还到了北部牧场,近距离接触驼羊和羊驼。不管是驼羊还是羊驼,近距离接触时都不要站在他们的后面,以防被后腿踢到;抚摸要顺着脖子从上往下摸,否则,不高兴的驼羊或羊驼就会对你吐口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