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队智慧,备高效课堂——记莒南县第二教研共同体数学学科五年级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莒南二小 王晓鹏

<p class="ql-block">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新课标的落实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月29日,在县教研室的精心安排下,莒南县第二教研共同体的全体数学老师在莒南二小进行了第一次单元集体备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分年级进行,我们五年级组集备活动由李乃泰老师主持,彭修凤老师全程指导。在此之前共同体所有数学教师已经利用假期时间对前三个单元内容进行了自主备课,在研读教材、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提出并记录好自己的个性化问题。</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三位主备人分别对前三个单元主备的内容进行了汇报。来自莒南二小的李乃泰老师主备的是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观察物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本单元重在动手操作,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和实践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提供了平台。另外,动手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p> <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共有两个例题。例1是根据一个方向的观察图还原立体图形,让学生体会还原的立体图形是不确定的。例2是根据三个方向的观察图还原立体图形,让学生体会有些还原的立体图形是确定的。通过两个例题的学习,实现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p> <p class="ql-block">  莒南二小的王晓鹏老师接着汇报了第二单元主备的内容。《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后续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因为概念多而抽象,所以理解概念的含义,沟通概念之间的联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p> <p class="ql-block">  岭泉中小的王玉翠老师继续介绍了第三单元主备的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在低年级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刻画。这一部分内容分了三个小节进行学习,分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因为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在这里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引导孩子去想象一下,既然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那如果长发生了变化,会有哪些面改变了?哪几个面就是不变的?同样宽和高如果变化了,会有哪些面跟着变化?有哪些面又不受影响呢?这种引导对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在熟练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之后,进一步思考其特殊性,接着学习正方体,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样学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然后列表格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这样就能系统的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接着,主持人对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的老师们进行了分组,在组长带领下,组内对每个人提出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讨论交流之后,每组提交了更有价值的问题。如:第一单元:如何在观察物体(三)单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二单元:教学练习三第10题时,如何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如何让学生能更清晰的掌握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因数和倍数的区别和联系?教学因数和倍数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第三单元: 如何将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整合教学?如何让学生快速理解长方体棱长总和求法?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如何从整体入手形成立体图形研究的基本思路?</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收集汇总相关问题后,带领老师们逐一解决有效问题,明确了个性化问题的答案。在此之后,老师们进行了集体备课的效果检测,进一步落实了本次集体备课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聚集了团队的智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了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升,在研究中成长的意识,为构建高效课堂打好了基础。教学似登山,拾级层层递,共研新教学,赋能新课堂,我们永远在路上!</p>

长方体

单元

正方体

备课

学生

图形

主备

教学

观察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