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樾牌坊群

老枪

<p class="ql-block">  上海市老体协骑游委2017年召开区队长会议,我们住宿的鲍家花园酒店,就在鲍家花园里,这里的确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好去处。而且离棠樾牌坊群不到500米,因此,大清早我们就到这里游览了一番。</p> <p class="ql-block">江泽民同志题写的棠樾牌坊群!</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棠樾,古称“唐越”,又名棠川、慈孝里。相传唐代初年,东晋新安太守鲍弘的后裔鲍安国与妻弟汪华捐资济民有功,唐高祖劾封为“唐越国公”,他们居住的村庄称作“唐越”。后来鲍氏借《诗经·甘棠》篇中“蔽芾甘棠”之句,谐音“唐”为“棠”,“越”字谐音为“樾”,意为甘棠树枝叶繁茂,利及后人之意,故“棠樾”村名沿用至今。 </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结构布局都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手法,给人以稳重感,在视觉的焦点处加以强调,精心雕刻。牌坊群两侧保留了永久农田,四周没有构造物,远眺牌坊群,七座牌坊仿佛从农田“拔地而起”,显得格外突出。牌坊群位于棠樾村口,其周围的农田、树木、池塘、河流及人工环境(如古桥)等构成了完整的村落外部环境,反映了古代村落选址、建设所遵循的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每座牌坊的建筑风格确混然一体。歙县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拨。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历千百年不倒不败。</p> <p class="ql-block">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敦本堂是鲍氏家族的祠堂,原名“万四公祠”,俗称“男祠”,现在里面陈列着十几座牌坊的小样。</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古牌坊,每座都有着道德宣教的功能,它们以家族或个人历史记载形式的定位出现,将儒家的忠孝、贞节、慈爱等观念传递出来。</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一个动人故事,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不要忘记先辈的荣耀,更督促和激励着着每个徽州人继承先人的精神。棠樾牌坊群并非以某一座牌坊的单体挑战独一无二的权威,而是用这样的连续七座牌坊相互唱和,以石头的群体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地域文化特色。 </p> <p class="ql-block">清懿堂,俗称女祠,建于清嘉庆初年。“清懿堂”3字巨匾高悬在享堂照壁正中,出自书法家鲍珍之手,另一块“贞烈两全”的横匾,则是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p> <p class="ql-block">棠樾村还保留了不少古建筑,看来偏远一点还是有好处,古老的建筑破坏的少一点,现在都成了旅游观光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撰稿: 老枪</p><p class="ql-block">谢谢雅赏!谢谢评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