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雷峰塔所想到的

巷陌寻柚

<p class="ql-block"><b>  我在杭州居住,西湖十景,几乎遍观。但却没有把“雷峰塔”列入游览行程。这大概是因为,此塔非百年前的古塔,真正的雷峰塔已经在1924年9月倒塌了;其次,年青时受鲁迅先生两篇“论雷峰塔的倒掉”文章的影响。我以为新雷峰塔是现代人的工程,与百年前的古塔是有区别的,估计没什么可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题名景观"雷峰夕照"始于南宋,历经演变,至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钦点御题四字景目("雷峰西照"),并立碑筑亭而定型。乾隆十六年(1751),皇帝御题"雷峰夕照"景名,刻碑与前碑并立。</b></p><p class="ql-block"><b> 雷峰夕照,顾名思义,是在夕阳西坠时,于湖中,特别是长桥一带逆光观赏,但见山峰肃穆、塔影横空,景象壮观。</b></p><p class="ql-block"><b> 看过保俶塔,登过六和塔,猜想都大同小异。 </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中学时代,在学校图书馆读过明代冯梦龙的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冯梦龙的小说讲述的是白娘子和许宣的爱情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后来,还读过清代玉山主人撰写的《雷峰塔奇传》,故事中的</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许宣已经演化成许仙字汉文</b><b style="font-size: 18px;">,结尾有变化,法海声称,“</b><b>老僧今日特来为你除妖”。汉文道:"纵使他(指白娘子)果是妖怪,他并未毒害弟子。想他十分贤德,弟子是以不忍弃,望老师见谅。”法海诈称“口渴”,“你们的茶杯恐怕不洁净,老僧带有钵盂在此,居士可持去取罢。"汉文不知“其中的玄妙”,“遂接过钵盂,翻身持入。白氏正在窗下梳洗,看见汉文手内拿一个金晃晃的物件入来,方欲起问,不料这钵盂在汉文手中飞将起来,万道霞光,罩住白氏头顶。”法海可恶,还要借许仙之手,终将白氏镇于雷峰塔下。直到许仙之子许梦蛟成人后考中状元,与父亲许仙共同到雷峰塔下告拜。母子相见,夫妻相见,遂后成仙。实际上夫妻俩还不能在人间生活,更没有与儿子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而现代</b><b>著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白蛇传》,对白蛇传的故事又作了新的拓展。小说里,交代了白素贞被镇雷峰塔,他与许仙有过最后一次见面。儿子许梦姣高中状元,来告白母亲,母子两人也有隔塔倾诉。但是,自此天人永隔。</b></p><p class="ql-block"><b> 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讲述: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一个和尚,法海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妖气,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漫金山”。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b><b>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此后似乎事情还很多,如“白状元祭塔”之类,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玻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听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那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少年时代的迅哥,受民间故事的影响是很深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人们同情白娘子的不幸,痛恨法海和尚。鲁迅犀利地抨击道:“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吧——那简直是一定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痛恨法海,同情白娘子和许仙,是人们共同的心理。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如鲁迅所言: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b></p> <p class="ql-block"><b>  当西湖十景几尽游览,仅剩最后的一景“雷峰夕照”时,我还是去湊了这个整数。</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这是因为重读《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说:“倘在民康物阜时候,因为十景病的发作,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罢。但将来的运命,不也就可以推想而知么?如果乡下人还是这样的乡下人,老例还是这样的老例。”</b></p><p class="ql-block"><b> 如今,我们的时代已经是“民康物阜”(人民平安,物产丰富)了,新的雷峰塔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重建了,且规模大大超过古塔。乡下人已经不是百年前的乡下人了。去看雷峰塔的游人越来越多,当然不是为了抽取或捡拾塔砖,自然没有为了养蚕或风水的老例。</b></p><p class="ql-block"><b> 去年夏日的一天,我终于走近了雷峰塔。这一次,却让我收获颇丰。</b></p> <p class="ql-block"><b>  进得游览区,举头仰望,才感觉重建后的雷峰塔果然不同所看过的保俶塔和六和塔,出众的巍峨高大。从外围到塔旁,要乘电梯,进入塔内,到塔的顶层有五层,有台阶可步行,也有电梯提供上塔的便利。而排队乘电梯的游客也是曲折逶迤。我原本就不打算乘电梯。但步行上塔的游客也很多。于是,先在塔的周围看看。摘录一段外围所摄《雷峰塔重建记》的内容,与读者分享:</b></p><p class="ql-block"><b> 雷峰塔重建于2000年冬奠基,2002年秋告竣。耗资1.5亿元。赖各界支持,共襄盛举。工程进展顺利。杰构如期落成。遗址保护层高九点八五米,建筑面积4193平米,新塔五层,通高61.9米,建筑面积3326平方米。钢构框架。沉雄劲挺,铜制铜瓦,古朴庄严,飞檐鸾回,绮窗洞达。丹青绚丽,陈设精美。既饶江南古韵,更具世纪新姿。塔周建夕照亭,汇文轩妙音台藕香居如意苑,清缘阁等台榭亭馆。</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参差错落得湖山林眺之宜,复绝幽深,多文史探寻之趣。千年文物,尽可流连观赏,今古华章,亦堪吟诵低回。</b></p><p class="ql-block"><b> 世纪梦寻,终成实境。十方欢喜无涯。千古夕阳有主,每当落日熔金,云霞散绮,乃见孤峰染紫,塔影横空,一塔登临,万象毕收,风雨晦明,景随时异,阴阳向背,形换步移。聚凝西子无边风月,铺叙钱塘自古繁华,洵吾杭之大观也。</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爰述塔之沿革及重建经始,勒石以示后昆。鉴古现今,期无惭于先辈;凭高望远,当更上乎层楼。~</b></p> <p class="ql-block">塔下的一片绿地,参天大树依然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b>  你能感受到,这一片丛林,绿荫,漫步者的浪漫。这里,也是受西湖美丽传说《白蛇传》感染者最爱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夕照亭楹联:“风月最相宜,我欲弄舟,划开秋水千重碧;桑榆犹未晚,谁同登塔,撷取夕阳一片红。”似乎道出了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心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你看,秋日的傍晚,乘一叶扁舟,最适宜我等缓缓划桨,荡开湖水的千重涟漪碧水波光;人生暮年,愿与同道者同登此塔,从尚能为霞满天的夕阳里,感受这充溢活力的满湖浪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b><b style="color: rgb(1, 1, 1);">其实,对于山水胜景的爱好者来说,都能感受到西湖、夕阳与雷峰塔交织幻化出的绝胜之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在雷峰塔的周围增设了诸如绿道,塔林,夕照亭,状元台,妙音台,松杉林等等设施。这些新设的风景,让那些来往游客登塔后休闲憇息。而这些休闲地到处洁净,垃圾入箱,游客来往,珍爱设施,文明旅游,可见一斑。不知先生泉下有知,会否写一篇《三论雷峰塔的重建》呢?</b></p> <p class="ql-block"><b>  周末,游客很多,已近中午,我才进入塔内。</b></p><p class="ql-block"><b> 拾级而上,每一层的步梯旁边有画作,有题诗,由于前后人的拥挤,不宜伫立欣赏。要想看清楚,还需选平日游人少时更适合。塔内第二层,首先看到的是底层保留的雷峰塔残存的废墟,当然是隔了一层厚玻璃的。</b><b style="font-size: 18px;">人们在这里拍照,打卡。那种热度,大大超过了百年前捡拾塔砖求得风水的场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b><b>从昔日的废墟里,人们能否想象得到,我们的先人,正是在面对雷峰塔的前世,在沉思与思考中,汲取了多少瑰丽、多少浪漫、多少创造的美!</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最吸引人们的,是壁挂木雕白蛇传,非常靓丽。我熟悉这其中的故事,重温辨别画面上的人物,那逼真的立体形象,</b><b style="font-size: 18px;">熟悉原作故事的,一下子就能对号入座,辨别出人物。</b></p><p class="ql-block"><b> 木雕分为:盛会思凡,雨中借伞,端午现形,昆仑盗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囚禁塔内,破塔团圆等,每幅长7.7米,高1.4米,生动细腻,人物形象具备,栩栩如生,同时背景丰富,层次分明,立体感纵深感强烈,如同看一部大剧。令人身临其境,拉近了与剧中人的距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新雷峰塔,新就新在它以全新的画图展现了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传说,吕洞宾在西湖边卖汤团,一位名叫许仙的后生吃后无福消受,在断桥上吐入西湖,被湖中的白蛇抢吃了,因此增加了500年功力,而成了仙。水中还有乌龟精也在抢吃,但未抢到,它就是后来的法海和尚。白娘子成仙后听南极仙翁叙述个中缘由,勾起了她下凡西湖,寻找许仙报恩的想法。这样,白娘子在清明节来到雷峰塔旁,就看见一老者手里拎着一条小青蛇,正要剖取蛇胆卖钱,于是,白娘子救下了小青蛇——小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这是古雷峰塔所没有的木雕壁画,给游览者弥补了脑海里缺少的情节和画面,有家长甚至还在现场,给孩子讲述每一幅画面的内容。“破塔团圆”与张恨水小说完全不同,估计也是鲁迅当时没有听说过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据说,鲁迅的母亲鲁瑞,是张恨水小说的“粉丝”。</b><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小说连载报端,每天排队买报的很多。</b><b style="color: rgb(1, 1, 1);">鲁迅是一个孝子,他为了让母亲能够及时看到张恨水的小说连载,每天都要去报亭排队购买当天的报纸,为的是让母亲能及时看到故事,不让故事脱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也许鲁迅先生就是从这样的日常排队当中,既有担心报纸卖完以致“断片”,也有凝神结想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张恨水的小说结尾写道:又过了不知多少年,小青修炼功成,带领水族救兵,赶走韦陀,打倒了雷峰塔,救出了白素贞。白氏终于走出雷峰塔。可是,人世间已经过去了数百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白素贞道:"现在又是清明节后,想起当年游湖借伞的事来,简直像梦一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小青道:"不要想他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白素贞道:"我来问你,许家情形如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小青道:"姐姐,你难道忘了关在塔内多少年了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白素贞道:"我知道的。但是许仙是一个至诚好人,我那士林儿,被教导得好,也是个好人呵!"说着,两眼的泪珠,不住的滴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张恨水告诉人们,最后只有她们姐妹两人话当年,那情景依然是一片落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而现在新雷峰塔的壁挂木雕,是新版《白蛇传》的大团圆,历尽磨难,夫妻团圆,母子喜极而泣。它既是悲剧更有着喜剧的成分。满足了数百年来人们的美好愿望:希望白娘子和许仙一家子能幸福地生活在这美丽的人世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b></p> <p class="ql-block"><b>  想起在塔外漫步时拍摄的状元台,它的诠释与新版的《白蛇传》相同。</b></p><p class="ql-block"><b> 状元台是按照民间神话故事《白蛇传》构筑的。相传许梦姣10岁的时候。白素贞被法海囚入雷峰塔内。10年后,许梦姣高中状元荣归。在父亲许仙及小青的陪同下。来塔下筑台拜告母亲。在佛祖的帮助下。三人合力斗败了法海。救出了白娘子,合家团圆。</b></p><p class="ql-block"><b> 不同的是,塔内的木雕“托孤或别离”显示的是,在法海的威逼下,许梦蛟一出生,即被硬生生地离开了母亲温暖的怀抱……</b></p> <p class="ql-block"><b>  余秋雨先生写过:</b></p><p class="ql-block"><b>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意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b></p><p class="ql-block"><b> 是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城市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摘自《文化苦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雷峰塔就是一个包容废墟的典型,并且从传说中不断上升为寓言。由最初的说书场的一则故事,演化成一部大剧。让听众和观众感知两个小人物的命运,有悲伤,也有欢笑。从而思考个中的道理,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b></p> <p class="ql-block"><b>  看西湖的的十大风景,给人印象深刻的离不开优美的传说、动人的诗篇、名人的贡献。雷峰塔亦是如此,而且是跨界的。白素贞与许仙相识于断桥,辗转于市井巷陌,两地相思于雷峰塔内外不就是这样的吗?《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传说,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虽说也是表现爱情,同属悲剧。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二者价值或启示又截然不同。前者是强调人的尊严的不可侵犯,后者则是强调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可贵。</b></p><p class="ql-block"><b> 鲁迅说:“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b></p><p class="ql-block"><b> 和尚念经,平民百姓与仙女结缘,是互不打扰的两回事,而坐于寺庙念经的法海偏要多事,要去管许仙娶白娘子,还要囚禁白娘子于雷峰塔下,这种怀着嫉妒的心理,让人憎恶。让童年时听到这个故事的鲁迅愤愤不平,待等年长,却从这个故事里发见了更深刻的内涵。所以有一论再论“雷峰塔的倒掉”。</b></p><p class="ql-block"><b> 其实,白娘子和许仙他们只需要鲜活的人世间的生活。许仙开生药铺,白娘子帮着坐堂诊断病人,凭着自己的劳动与付出,过普通人生动而有情趣的生活。白娘子爱许仙,还因为前世曾经受过许仙的恩惠,她感恩报恩,这样的善行,这样的爱情,何罪之有?但就有像法海和尚这样的人,就看不得别人好,千方百计要把他们夫妻分离,千方百计不让他们生活在一起。虽然假惺惺地说待许梦皎高中状元,可让母子团聚。但这种团聚是短暂的。虽然是夫妇俩最后都成仙了。但这样虚无缥缈的神仙生活,天宫寂寞长,不一定就是每个人的追求。</b></p><p class="ql-block"><b> 听龚琳娜的一首歌《法海你不懂爱》唱道:“我在人间找到我的爱,许仙许仙我的爱人,法海你不懂爱……”实际上,法海不是不懂爱,而是一种娘胎里就有的罪恶“嫉妒”——是对人的尊严的践踏!数百年来,《白蛇传》的传说为什么打动人心?因为白娘子捍卫的是爱情的权利。她表达的是一种人类社会应有的正常生存渴求:夫妻团聚,安宁度日,长长久久,陪伴孩子长大成人。一句话,白素贞爱的是有温度的人间烟火!因为这样的人世间,有温馨的笑语,有天伦之乐。这就是新雷峰塔壁挂木雕最能触动人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也是《白蛇传》的魅力所在!</b></p> <p class="ql-block"><b>  走到雷峰塔第五层楼台,这里是塔的最高层了,虽不是“落日熔金,云霞散绮”的傍晚,但宝塔横空气势依然。檐边风铃尽显古意。极目远望,万象毕收,景随时异,移步换景。在塔的北面,眺望路南,那里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的所在地——净慈寺。套用一句古诗:雷峰塔旁净慈寺,南屏晚钟到耳际。</b></p><p class="ql-block"><b> 刚刚在塔内画屏上看到的清朝徐士俊的《西湖竹枝词》:南屏一带柳烟疏,家住西湖十载馀。爱向雷峰看夕照,画船撑过藕花居。这首诗,我还是第一次读到,从雷峰塔到净慈寺,浓浓的文化氛围常缭绕你的心头。这样的古诗词画屏还有许多。是的,雷峰塔上,不仅仅让人们深入了解白娘子和许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文化层面。</b></p><p class="ql-block"><b> 转向东南远眺,那一边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掩隐在绿荫里的湖心岛……四面美景来眼底,正可谓是“聚凝西子无边风月”,令人感慨万千。</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雷峰塔重建已经22年了。这是一个开放的年代,这是重视珍爱传统文化重视法制建设的年代。这是有别于五十多年前砸烂一切古迹的疯狂的年代。这更是物质文明有了很大提升的年代。当你在假日里看来自天南地北的八方游客,在西湖上泛舟荡漾,当你在“雷峰夕照”里流连忘返,思考它的前世今生,思考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你定会从中领悟到许多有益的启示!</b></p><p class="ql-block"><b> 写作本篇,重温了相关的小说和文章。留下读书感言:</b></p><p class="ql-block"><b> 读《白蛇传》古今版本有感</b></p><p class="ql-block"><b> 夕阳西斜映雷峰,湖波澄涵夕照亭。</b></p><p class="ql-block"><b> 白氏苏堤寻前恩,许仙断桥遇佳人。</b></p><p class="ql-block"><b> 盗草昆仑恨法海,水淹金山索郎君。</b></p><p class="ql-block"><b> 警世通言说开篇,破塔团圆传古今。</b></p> <p class="ql-block"><b>下面一幅“雷峰夕照”图,来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