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深海

文章作者:吴兴华(深海) <b>遵义是一处儿时就珍藏在记忆里的红色圣地,她和革命历史故事一起走进我的心灵深处。中学时,我在学校文艺队曾参加演唱过《长征组歌》中《遵义会议放光辉》一章,对遵义会议会址向往已久。这次参加《多彩贵州》之旅,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我怀着一份虔诚,捧着一颗朝圣的心,穿越千山万水,走进了遵义。<br> 从贵阳赶到遵义,已是晚间八点多,市区灯火一片辉煌。宽敞的街道,斑斓的街灯,茂盛的街树,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群,现代都市氛围中又有一种山城特有的恬淡宁静。我们入住酒店周围是商业街区,看似不是很喧闹,但却颇有烟火气,经营种类繁多。夜幕下的红色之都,透露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旺盛生命力。</b> <b>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到会址景区门前排队等候。虽然尚未到开门时间,但前来参观的游客已经在门前摩肩接踵。抬头仰望,映入眼帘的是“遵义会议会址”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上午9点准时开门,红色景区不收门票,手机扫码预约即可进入。在院内会址一侧,高大墙壁上镌刻着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仰头伫立,有的在高举相机拍照,有的在静静欣赏,在毛主席那苍劲洒脱的书法艺术和大气恢弘的诗词意境中,感受伟人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b> <b>遵义会议会址是一栋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原为国民党25军2师师长柏辉章的私宅。灰色的砖墙,乌黑的瓦片,深红色的门窗和木制的楼梯栏杆,显得朴素大方。据说它曾经是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中央红军到达遵义时成为司令部驻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二楼原房主的小客厅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也列席了会议。会议纠正了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同时也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b> <b>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人员挤满了院落,排着长长的队等候进入楼内参观。最近只开放一楼,允许到各个房间参观、拍照。出于保护文物,二楼的原会址已不开放,我们只能通过视频了解当年开会的情景。</b> <b>当我踏上遵义这片红色土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被这里传奇的故事感动着。在会址一楼,我们参观了彭德怀、杨尚昆、彭雪枫等人办公室和房间。在参谋人员住室,我发现有一个不是很熟悉的名字:曾美。出于好奇,我从讲解员中了解到,曾美原来是遵义会议的选址人,他当时为中央红军总部作战参谋。1935年1月10日,周恩来副主席告诉作战参谋曾美:中央准备召开特别会议,参会人员较多,让他去找一所安全且大一点的宅院。曾美接受任务后便带上枪出去寻找。当他来到子尹路时,见有一幢四面有柱廊的两层楼房很宽敞,感觉适合作开会用,于是便走进院子,经打听,是时任黔军柏辉章的私人官邸。因此时柏辉章正奉蒋介石之命在外拦截红军,家里只有一个看门人。曾美说明身份后,随看门人进室内查看。回来后曾美立即将情况向周恩来报告,经同意后,随即命令总司令部作战科搬进这所公馆。楼下设作战室,作战参谋在里面工作。随后,红军的总司令部、中央和军委的领导同志陆续进驻。几天后,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b> <b>遵义会议作为我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如果说当年中国革命像一艘航船,江面越来越窄,江水越来越急,眼看就要翻船了,可是江流一转弯,江面突然变得开阔起来,江水变得平缓,船也乘风破浪前进了。这个“一转弯”,就转在遵义。</b> <b>今天的遵义会议会址坐落在遵义子尹路96号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寻找和认定会址颇费周折。最初遵义市委根据一些同志回忆,把老城杨柳街的天主堂作为遵义会议开会的会址,据说牌子都挂上去了。后来有人认为会址不是天主教堂,遵义市委为慎重起见,便将有关照片、地图等报送中国革命博物馆加以鉴定。中国革命博物馆致函中共遵义市委称:“在某个文件上查出,1935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在遵义旧城一个军阀柏辉章(当时为师长)的公馆内召开的。”1958年11月3日,邓小平同志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当走过二楼东过道小客厅时,他环视着厅内的长桌、椅子、挂钟、壁柜和彩色玻璃窗,对陪同的同志说:“会议就是在这里开的。”并指着里侧的角落说:“我就坐在那里。”后来发现,遵义天主堂实际上是当年的红军总政治部驻地,红军确实在那里开过会。</b> <b>从会址出来,讲解员领我们去对面的展览馆继续参观。馆里有详实的会议资料、照片和许多当时的文物:枪炮子弹、军用品、油印的党章宣言、桌上的马灯、墙上的斗笠和小米袋等等。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场景展示,一个个鲜活的红军战士形象、一段段难忘的艰苦岁月,再一次浮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心潮涌起万千的敬仰和感动,也让我对“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句话有了更深的共鸣。四渡赤水,巧夺金沙,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到新中国诞生。当年的那些悬念和疑问,天安门城楼上那洪亮的声音,向世人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一座小楼,以不朽的身影,成为亿万人的向往。</b> <b>遵义有无数传奇,这片红色的土地,涵盖了太多,囊括了太多,也沉淀了太多。这次参观,使我对历史、对人生有了一次深刻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