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叶的《孤独相伴》与《午夜日记》

辑安文馆

<p class="ql-block">  联手埋葬苏联的两个大人物,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写了回忆录,前者《孤独相伴》,后者《午夜日记》。不知道戈尔巴乔夫的孤独是指什么?是毁掉苏联的孤独?是失去赖莎的孤独?或是知君懂君者寡的孤独?还是失去权杖、苍凉晚年的孤独?而叶利钦午夜执笔,那才是真正的黯淡时刻,一段没有前途的总统任期。看罢这两本书,豁然顿悟,苏联落日及俄罗斯的今天,实是历史的宿命。</p> <p class="ql-block">  戈尔巴乔夫回忆录贯穿他一生的全过程,从斯塔夫罗波尔起步到孤老莫斯科,单纯简捷的两段人生旅途。叶利钦的回忆录也不复杂,那段8年艰难坎坷的总统历程,令他心力交瘁,疲于奔命。</p><p class="ql-block"> 戈尔巴乔夫54岁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是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最高领导人。他之所以能从苏联一个边疆区的书记一路走进苏联领导层的核心圈,成为中央书记,并最终登顶,应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个人因素,二是领导因素,三是历史因素。戈尔巴乔夫是那个特殊时代的必然产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戈尔巴乔夫出生在斯塔夫罗波尔的一个小村庄里,祖父、外祖父都是地道的农民。肃反期间,两人先后遭到逮捕或流放西伯利亚,这件事在幼小的戈尔巴乔夫脑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他后来宣布解散苏共,这恐怕是最原始的动因吧?他有点记仇?</p><p class="ql-block"> 戈尔巴乔夫人很聪明,这一点超过了他的父辈、祖辈。上学时,他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成绩突出,还是学校的团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  他的大学之旅蛮有意思。苏联50年代大学生录取不是通过全国统考,而是采取选送的办法,有点类似中国的工农兵学员。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大学取消了入学考试,新生是从工农兵中选取优秀分子,由所在单位推荐。当时上大学名额很少,除了个人表现突出外,还要与所在单位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领导有充分的交流、沟通和情感投入,才能攫取机会。</p><p class="ql-block"> 戈尔巴乔夫上大学完全是自我操作的结果,他给莫斯科大学写了一封自荐信,并附上了自己在中学学习情况、获奖情况、任职情况的材料。很快他就收到录取通知书。</p> <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后,戈尔巴乔夫被分配回了家乡斯塔夫罗波尔工作。在这里,他工作出色,尤其是在农业方面成绩斐然,一路迁升,边疆区组织部负责人,斯塔夫罗波尔市委书记,边疆区委第一书记,苏共中央负责农业的书记。</p><p class="ql-block"> 戈尔巴乔夫坦荡的仕途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引路人。一个是前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一书记库拉科夫,他为后来戈尔巴乔夫就任边疆区第一书记、苏共中央主管农业的书记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个人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安德罗波夫。两个人在度假时相识,他非常赏识戈尔巴乔夫的才干,此后便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安德罗波夫就任总书记后,立即为戈尔巴乔夫做了重要安排,让他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并代表政治局发表重要讲话。这差不多相当于中央第二号人物的角色,为戈尔巴乔夫最终登顶苏共中央总书记做了最重要的前期铺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80年代初期那几年,苏联最高领导层组成人员发生了急剧变化。与勃列日涅夫同时期的苏共中央几个核心人物,包括他本人先后去世或失势,使戈尔巴乔夫登顶的进程大大提前了。被称为70年代苏联三驾马车的总书记勃列日涅夫1982年去世,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失势后于1980年去世,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被解职后于1983年去世,主管苏联意识形态的二号人物苏斯洛夫1982年去世,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仅一年零四个月的安德罗波夫于1984年去世,同年刚当上总书记仅几个月的契尔年科去世。一系列重量级人物的离世,留下了巨大的人事权力真空,其他几位仍健在的政治局委员,总理吉洪诺夫、国防部长乌什季诺夫、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格里申等都难当大任,且被边缘化,戈尔巴乔夫脱颖而出也就水到渠成了。</p><p class="ql-block"> 不能不说,戈尔巴乔夫的运气不错,如果没有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即便他能当上总书记,时间也必定会推迟若干年。倘若真的后延十年八年,情况将大为不同。</p>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第一责任人,是他上台后改造苏共的一系列政治动作,使苏共对国家的影响力、领导力迅速下降。尤其是废除宪法第6条,等于终止苏共领导国家的合法性,自虐自残,自废武功,最终导致大厦的崩塌。但戈尔巴乔夫在书中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苏联解体的第一责任人,说他本来的意思是想要保留苏联的,只不过局势的发展没有沿着他预想的轨道推进,有点儿把责任推给他人甩锅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或许,戈尔巴乔夫说的是真心话,没想一下子把苏联搞死。但你把支撑大厦的支柱和承重墙都拆了,它还能立得住吗?戈尔巴乔夫搞的美国模板的《新联盟条约》,把联系紧密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国家变成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实际就是在法律层面上拆除国家的整体框架,直接导致了8.19政变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实事求是地说,戈尔巴乔夫是个有思想、有能力的实干家,他锐意进取,不因循守旧,勇于创新,从骨子里希望国家好、人民好。他想用自己的权力、能力改革.国家的弊端,走上民.主.自.由的道路,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可他高估了自己对政权的掌控能力,国家在完全失控的状态下自由落体他束手无策。他低估了外部势力的破坏力,当美西方的各种势力疯狂渗透颠覆时,他毫无防备,束手就擒。他一厢情愿地认为改革一定会成功,未制定一旦发生挫折如何挽救的预案和准备,当国家走向深渊时,他干瞪眼。他对美.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了解是肤浅、幼稚,甚至是荒唐的。他迷信西方,以为那里人民生活水平高是制度使然。</p><p class="ql-block"> 戈尔巴乔夫对西方的崇拜,已到了鬼迷心窍的程度。戈尔巴乔夫说,我第一次见到里根总统的时候,我就把我的国家交给了这位总统。他下台前的最后一天,在总统办公室打告别电话,不是打给苏联时期的老领导老同事,或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或苏东集团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或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而是打给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德国总理科尔、法国总统密特朗。可见他的蜕变和背叛。</p> <p class="ql-block">  戈尔巴乔夫的悲剧在于,他摧毁了苏联,却不认为是自己的错。他只看到了美西方制度的皮毛就盲目崇拜,不懂得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建立在极度贪婪的剥削和掠夺之上。他认为,苏联没有按照他的改革方向走,是8.19政变集团的错,是叶利钦的错,是那些纷纷宣告独立的加盟共和国的错。</p><p class="ql-block"> 当然,苏联解体的责任不应由戈尔巴乔夫一个人承担,当时的苏共中央领导层应该负重要责任,包括看好戈尔巴乔夫的安德罗波夫、苏斯洛夫和勃列日涅夫,及后来把戈尔巴乔夫推上大位的吉洪诺夫、葛罗米柯等人。这些手握大权的人物应该清楚,戈尔巴乔夫是有致命短板的。他只在自己的老家一个地方任过职,主要是负责农业成绩突出,缺乏复杂多样的不同地区的工作履历和经验。进入中央领导层后,只主管农业,无掌管全面工作的经验。丰富的工作履历和经验是领导力的底层逻辑,这个过程是不能省略或化简的,取巧、走捷径或碰运气都是危险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戈尔巴乔夫的《孤独相伴》写到他下台为止,而叶利钦的《午夜日记》则是从他担任俄罗斯总统开始。实际上,叶利钦就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思路的接力实操者,那么,他干得究竟怎样呢?</p><p class="ql-block"> 叶利钦的8年总统任期,是在焦头烂额、四处碰壁中度过的。他所有的幻想,一个都没有实现,他把俄罗斯带到了崩溃的边缘。他以为只要全面西化,俄罗斯的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掌权之初,就将一个30岁刚出头的毛头小伙子盖达尔扶上了总理大位,把这么大一个国家交给一个乳臭未干的愣头青去治理,结果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盖达尔推行的“休克疗法”三部曲,放开物价,贩卖国有企业,全面私有化市场经济,可谓立竿见影,俄罗斯立马休克。物价飞涨,经济雪崩式坍塌,人民财富被洗劫一空,苏联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积累起来的巨大的经济规模和工业体系,瞬间灰飞烟灭。</p> <p class="ql-block">  叶利钦发现情况不对,在国家杜马的强烈反对下撤掉了盖达尔的总理职务,任命切尔诺梅尔金为总理,让丘拜斯担任第一副总理,继续全面私有化的改革。但俄罗斯经济仍不见好转,持续下滑。</p><p class="ql-block"> 叶利钦欣赏切尔诺梅尔金稳健的工作风格,高超的平衡协调各方面关系以及化解矛盾的能力,让他当了近6年的总理,是叶利钦政府中任内阁一把手时间最长的人。可是叶利钦认为他魄力、硬度不够,不足以接总统的班挑大梁,还是把他撤职了。</p> <p class="ql-block">  叶利钦的第三任总理叫基里延科,这个60后的嫩牙子比盖达尔还年轻,怎么能担起这么重的担子?叶利钦急昏了头吧?这简直是胡来。下场可想而知,基里延科只干了3个月就被拿下。叶利钦不得不再次请切尔诺梅尔金出山,但被国家杜马3次否决,想马吃回头草,没门。</p><p class="ql-block"> 在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叶利钦请时任外交部长的普里马科夫来干总理。普里马科夫是个行事稳健、头脑清醒的人,他不想接这个烂摊子,极力推辞。</p> <p class="ql-block">  叶利钦选总理的实质是在选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已经有了人选,就是被他安排到国家安全总局局长位置上的普京。因为时间太短,叶利钦不想过快地把普京提拔到总理位置上,这样不合适,要有过渡性人物铺垫一下。</p><p class="ql-block"> 普里马科夫很清楚,自己仅是个过渡性人物。在叶利钦的一再坚持下,他答应临时代班。有意思的是,普里马科夫任总理的那年,俄罗斯经济出现好转,竟然有了10%以上的增长。事实表明,普里马科夫才是总理的合适人选,但他心里清楚,自己只不过是个临时替补,不想在这个位置上恋栈。很快,他就被换掉了。斯捷帕申成了普京上台之前另一个过渡性人物,他只干了几个月的总理就交权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p><p class="ql-block"> 2000年是叶利钦总统第二任期的最后一年,来年将要进行新的总统选举,时间紧迫,普京必须出山了。在20世纪行将结束,21世纪即将到来的这一时刻,叶利钦匆忙地将接班人的权杖交给普京,他自认为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最正确的决定。叶利钦在位8年,换了6个总理,这次总算找对人了。</p><p class="ql-block">  与戈尔巴乔夫一样,叶利钦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抽掉了摇摇欲坠、行将坍塌的苏联大厦的最后一根支撑柱,埋葬了这个存世70多年的庞然大物,却没有建成他的“理想国”,毕竟拆迁公司与建设公司是两国不同层级机构,叶利钦把它搞混了。</p><p class="ql-block"> 叶利钦对美西方的顶礼膜拜比戈尔巴乔夫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解散华约,多次申请加入北约,试图投入西方的怀抱,成为资本主义大家庭的一份子,但不被接纳。他与戈尔巴乔夫存在同样的误区,没有搞清楚美国的战略意图是什么。美国教授他们的那些所谓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不是为了解决俄罗斯的发展问题,而是要进一步削弱它,给北约的存在制造一个理由,给欧洲树立一个假想敌,以利于美国永久地控制欧洲、控制世界。</p> <p class="ql-block">  应该说,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是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他俩自残自贱,将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国,肢解成世界二三流的残破之邦,与国共存亡、共堕落。</p><p class="ql-block"> 二人对暂时缓和世界紧张局势是有贡献的。终结了冷战,结束了东西两大政治、经济、军事集团的对抗。当然,它对世界影响的正负值究竟哪个大些?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检验,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p><p class="ql-block">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教训是惨痛的。没搞清状况就盲目崇拜,没摸清底细就盲目轻信,没分清优劣就盲目模仿,没充分准备就仓促上阵,没十足把握就下注豪赌,没投入战斗就缴械投降,所有幼稚愚蠢的举动,都让他俩骚操作了一遍。最要命的是,二人缺乏自知之明,没那个金刚钻却偏揽那个瓷器活。(安/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