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被手艺人《甜蜜的事业》

幸运女神

<p class="ql-block">朋友说,今年幸好做了床蚕丝被,尽管几次的寒潮都不怕冷了!那种脚不得暖的日子已成为历史!聊起为什么这个蚕丝被质量会那么好?她家有新疆棉、羽绒被、澳洲羊绒,都经历过了,就是没找到这个蚕丝被的暖、轻、贴、柔和感!</p> <p class="ql-block">听到这些话,做了30多年蚕丝被的陈阿姨,嘴角总会扬起自信的微笑。她说,经她手做的被子不下1500床,不单是从选蚕茧、到一针一线都要把关,连叠被子也要叠得很完美。</p> <p class="ql-block">我看缝被子也看了10多年了,以前从不会下手做,只负责拍照片、拍视频和做销售。这两年,阿姨们年纪都大了,纷纷退出了手工大舞台。我这个三脚猫功夫也被迫上阵了,陈阿姨说,想不到我第一次下手,虽然慢一点,也能够达到要求了,基本上她缝三行,我才缝得一行。每一次跟她做被子都是一种享受,就像那遥远的歌曲。。。。。。“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90年代,市级的蚕种场设立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沿江小村落。选址在此,是因为这里的耕地水位甚低,种米粮或其它作物,一场洪水就完了。唯有种桑,才不怕水淹。洪水来时,已是炎夏,蚕也去避暑了。“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而这里,不可能插田,只能守望这蚕桑。</p> <p class="ql-block">这里空气清新,宁静怡人,气候温和,风景如画,颇有世外桃源的韵味。当年,我也是被这一片风光所吸引而无意闯入了蚕房。有幸穿越了时光,感受了广袤的桑田,去看了蚕宝宝是如何生长的,去体验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亲近和宁静。。。</p> <p class="ql-block">养蚕场伏在桑田之中,远看只见屋顶,伏在山林里,宁静得炊烟不摇。及近了,才知道是十来间两层的砖瓦房,围成独立的天地,仿佛一个小小的城池。墙体略显斑驳,不管经历了多少风云变幻,这里仍然养蚕,仍然守着最古老的产业没变,这需要一种远离时尚的静气。</p> <p class="ql-block">“入蚕房是要消毒的,一般人最好还是在门外看。”看来养蚕如养婴儿一般的细致,难怪对蚕极少称之为虫,而称之为“宝宝”。在这养蚕的人白衣白帽白鞋白手套,走路从容,很少言语。从窗外看入去,只听见蚕吃桑叶的声音,“沙沙”如春夜的隔窗听雨。</p> <p class="ql-block">想起“蚕食”二字。据说蚕除了退皮时的休眠,吃桑叶是不歇息的,白天黑夜不辞辛苦地啃,养蚕人也就得不辞辛苦地采桑叶。《陌上桑》的罗敷,出去采桑,美得让旁人忘了手头的工作,只顾看她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其实罗敷是贵族妇人,采桑只是玩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真正的采桑女,岂有如此珠钗绫罗的打扮。</p> <p class="ql-block">村里家家户户种桑养蚕,为蚕种场采桑。采十斤桑叶的工钱是两角,一天下来,能采一百多斤。她们未必读过《陌上桑》,不一定知道诗人眼里的采桑女是那么的美。她们也许只知道通过劳作,能帮补一点家用。但她们很纯朴,工作时目光的淡定、收蚕茧时脸上的喜悦,那是另一种意义的罗敷!</p> <p class="ql-block">蚕从孵化到长大结茧,有一个月左右的周期。这一周期,养蚕人不但辛劳,而且操心,不但怕蚕饿着了,还担心被其它虫蚁欺负了。直到结茧后,才稍稍放下一点心来。蚕茧到最后成为轻飘飘的丝绸,或许只有养蚕人才知道它所含的喜怒哀乐,一如桑谢丝长。</p> <p class="ql-block">当时后知后觉的我,也不知道这丝是用来做被子的,古时候还是贡品呢!村民们最骄傲的就是,每家每户都有几床用了二十多年,还历久弥新的手工蚕丝被!</p> <p class="ql-block">陈阿姨很怀念和留恋种桑养蚕的时光,怀旧经典歌曲《甜蜜的事业》是她的挚爱,如今67岁的她,时常带着喜悦翻看当年工作的旧照片,眼中流露出的都是充满爱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如今虽然不种桑和养蚕了,儿女也在体制内从事稳定的工作,但为了多年积累下来一手制被的针线活不荒废,每年秋后会在原单位购置一些蚕茧,提供给喜好蚕丝被的朋友。难得媳妇也很支持她,每次拉丝制被都负责接送。</p> <p class="ql-block">她毫不含糊的把几十年的丰富经验传授给我,难能可贵的是退休了仍热爱着那青春走过的事业!您一一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罗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