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年味浓浓兴未央,正月十五笑声扬。</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结彩张灯雄师舞,敲锣打鼓激情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月倚琼楼天降瑞,诗吟玉阁地生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湖四海良宵度,春暖人间福满堂。</div>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 “上元节”、“元夕”、“灯节”、“正月半”等。正月十五为“望日”,此时地球位于月亮与太阳之间,月亮正对着地球的整个半球都被太阳照亮,在地球上看到的是一轮满月,称之为“望”。正月十五望日处在新岁之首,是农历新年中的第一个月圆夜,有着特殊的意义,标志着春回大地,花红柳绿,万物复苏;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光明和希望。 元宵节是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汉文化圈地区以及其他地方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第二个以华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根据新加坡人口及人才署公布的《2022年人口简报》,截至2022年6月,新加坡总人口563.7万人,其中华人占75.7%,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大部分新加坡华人祖上是从闽南、潮汕和广府(广州府粤方言区)等地区迁徙过来的。他们将家乡的传统习俗包括庆元宵的方式也带到了新加坡。 在新加坡,元宵节被视为春节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节日。春节是新加坡一年中最盛大和最受期待的传统节日,也是新加坡的法定公众假期。从腊月开始,无论是华人最集中的唐人街牛车水,还是偏僻的新市镇,大街小巷,茶楼商铺,到处张灯结彩,贺新春的喜庆乐曲不绝于耳;超市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年货,尤其过年必备的年糕、年饼、鲍鱼罐头、年画、年花、芦柑等都摆放在显著位置。年糕、鲍鱼、柑桔是流行于新加坡农历新年的传统美食和贺岁食品。年糕与“年高”谐音,取“年年升高” 和“年高长寿”之意,也有希望孩子年年长高长大的意思。鲍鱼是新加坡人过年必不可少的食品。鲍鱼,谐音“包余”,取“包你富贵、富足有余”之意,也有“荷包里有余钱”的意思。在新加坡,鲍鱼是过年的“硬通货”,没鲍鱼就不像过年。 “牛车水”是新加坡唐人街的别称。19世纪早期华人聚居区没有自来水,要用牛车运水,故名。腊月开始的牛车水年货集市尤其红火,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琳琅满目的年货,摩肩接踵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散发着浓浓的年味,洋溢着浓浓的乡情;舞狮队伍走上街头巷尾,锣鼓齐鸣,奏响了新春交响乐的序曲。 新加坡人怎么过元宵节?在新加坡,元宵节又被称为“Chap Goh Mei”,闽南语“十五暝”的音译,“正月第十五夜”之意。“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热闹气氛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新加坡,闹元宵的习俗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受到其他种族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 新加坡闹元宵的方式丰富多彩,敬天神、祭祖先、吃汤圆、赏圆月、赏花灯、猜灯谜、看花展、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逛庙会以及妆艺大游行等,把从腊月开始的春节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正是多元种族的和谐与多元文化的融合,让新加坡的闹元宵独具特色。一样的节日,演绎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精彩。<br><br><b>1.吃汤圆:</b> 大部分新加坡华人保留了中国南方地区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汤圆”与“团圆”谐音,寓意“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新加坡的汤圆五颜六色,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是“七彩汤圆”,即七种颜色的汤圆,风味各不同。有人说,只有吃过七彩汤圆才算解锁新加坡的元宵节。 新加坡人吃汤圆讲究“好意头”。七彩汤圆的七种颜色各有寓意:白色代表人缘,吃白色汤圆寓意出门遇贵人;红色代表喜庆,吃红色汤圆寓意好事找上门;黄色与金子同色,代表财富,吃黄色汤圆寓意财源滚滚;粉色代表桃花,吃粉色汤圆寓意单身人士桃花运旺、已婚人士爱情甜蜜;紫色代表智慧,吃紫色汤圆寓意聪明机灵;蓝色代表事业,吃蓝色汤圆寓意事业兴旺;绿色代表健康,吃绿色汤圆寓意健康平安。除了汤圆的颜色,吃汤圆的数量也有讲究,忌讳单数,吃单数汤圆代表孤单,无依无靠;吃双数汤圆代表圆满,好事成双。<br><br> 吃汤圆是一种寄托,寄托着希望,寄托着对家人的温情;也是一种祈福,祈愿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安康,世事圆满顺遂。<br><br><div><b>2.赏圆月:</b></div><div><b><br></b></div> 吃过晚饭后,出去赏圆月,观皓月当空之美,赏月圆如镜之妙。月亮是古代文人最偏爱的意象,“咏月”是古代诗词的重要主题,尤其是在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历代文人墨客面对新年的第一轮明月,诗兴大发,吟诗作赋,借明亮的圆月抒发自己的感情,或慨叹世事无常、人生易老,或表达对亲人、对爱侣的思念。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诗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br><br><div><b>3.赏花灯:</b></div><div><b><br></b></div> 灯火象征光明,象征希望。大红灯笼有消灾辟邪、驱魔祈福、追求光明、事业红火、阖家团圆等多重寓意。赏花灯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写的就是元宵节的花灯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之夜,新加坡的大街小巷红灯高挂,火树银花。<br> 新加坡严禁燃放鞭炮,元宵之夜到处可以看到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和发出闪烁电光的鞭炮模型,可以听到音响里播放的预先录制的鞭炮声。<br><br><div><b>4. 猜灯谜:</b></div><div><b><br></b></div> 赏花灯,自然少不了猜灯谜。猜灯谜的历史悠久,源自中国古代隐语和民间谜语。据记载,猜灯谜在南宋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了。把写在纸条上的谜语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让人猜,故称“猜灯谜”。有猜字、短句、历史人物、脑筋急转弯等等,种类繁多。猜灯谜不仅有趣,而且启迪智慧,增加节日气氛,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娱乐节目。<br> 每年元宵节,新加坡灯谜协都会与社区和机构合作,设立灯谜台或“射虎台”,上面贴满许多谜笺。每个灯谜会由一名主桴(主持人)掌控,并通过一面鼓来与观众互动。猜者先报上要猜的题号,然后念出谜笺上的字。猜中谜底时,主桴敲两下鼓,接着请猜者解释谜底,如果解释正确,主桴再敲三下鼓。<br><br><b>5.看花展:</b> 滨海湾花园的花穹是新加坡最著名的赏花之地,有来自亚洲、非洲、美洲、澳洲和欧洲9个不同花园中的700 多个品种、约3万株美如雕塑的花卉植物。在花穹中随意漫游,沉浸在千年橄榄树、罕见的猴面包树以及随季节而变化的花展中是一种令人难忘的视觉和嗅觉享受。 元宵节,这个充满欢笑和热闹的节日,在新加坡它不仅仅是各式各样的活动,更是人们情感的表达,生活的一部分。<br> 新加坡的元宵节已经不再只是一个节日,而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一种深深的情感纽带。<br> 它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新加坡人民的热情和团结,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让我们送上节日的祝福!<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2.24 (农历甲辰元宵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