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创佳绩 聚力发展立新功 ——陕州区教体局被评为记大功集体

甘棠教育

<h3>近年来,陕州区教体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强区”目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综合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陕州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近日,在陕州区2023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区教体局荣获陕州区2023年度记大功集体称号。<br>一、队伍建设创造了新特色<br>聚焦陕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生命线”,以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总抓手”,着力回答好“教育崛起,人事何为”这一重大命题,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抓好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培养等关键环节,学校治理效能成色更足。盯牢“治理效能”这个重心,校长职级制改革顺利实施。紧扣“专业素养”这一主题,校长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区教体局所属事业单位由6个精简为3个,通过改革,保障了现有工作效能不减、现有工作秩序不乱、现有职工合法权益不变。锚定品德、能力、业绩这个导向,职称评聘新动能进一步激活。将保障教师工资作为落实“三保”的重中之重,扭住“优先保障”这个核心,落实周报告、月报告工作制度,工资待遇联动调整机制日趋平顺,确保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打好成“事”赋能“组合拳”,写实为“人”服务大文章,努力在强队伍、聚人才、惠教师、推改革、抓规范等方面打开发展新天地。暑假期间,组织全区所有中小、学校长赴清华大学参加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发挥“名师工作室”功能,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加大对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支教和城乡教师交流的工作力度。<br>二、课堂教学改革蹚出了新路子 <br>深入推进“素养课堂369”课堂教学改革,先后成立了以陕州外国语学校、区一中、实验小学等先进校为主体校,其他学校为成员校的6个校际课改联盟共同体,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全面成长,通过研训结合方式,定期轮流组织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学共进,共同发展。2023年,山西、云南、陕西三个省及驻马店、周口等省内8个地市3000余人,先后17次到我区观摩学习课改工作,河南省第六届中原课改联盟体“同课异构”教学比武大赛在我区成功举办,来自全省各地市共1200余人参会,进一步提高了陕州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新课改的实施,我区中小学及中高招成绩明显提升,学困生比例由课改前的20%多降为现在的3%左右,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55.17%,其中一本上线312人,二本上线1057人,连续8年超千人,据市教育局统计的数据显示,近三年三门峡各县市区(包括市区)除陕州区生源为净流入(三年共流入生源3600余人)外,其他均为净流出和负增长。<br>三、教育布局迎来了新格局<br>我们统筹区域内教育资源,全区改扩建7所、转设3所学校,撤销22个教学点,同时采取“名校+薄弱校”“名校+乡村校”“名校+新建校”的模式,先后成立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5个教育集团,集团办学实现课程设置和教学教研同步开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推动集团内学校个性发展,形成了“一集团一特色”“一校一品”格局。通过集团化办学,创新了理念、盘活了资源,实现了分校区办学效益大幅提升,集团成立短短两年时间,使原来生源即将枯竭、办学质量低下的分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成绩稳步提升。<br>四、素质教育实现了新跨越<br>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德育活动系列化、班主任建设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三项工作重点,创新载体,丰富内涵,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德育系列活动中,以弘扬和传播雷锋精神和魏书生中学管理经验为重点 ,在市级雷锋学校区第二小学举办了全区学习“新时代”雷锋精神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观摩会,以点带面,使学校规范化管理再上新台阶;以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为契机,组织全区中小学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精彩纷呈的“阅读助力双减,教育向光而行”主题读书成果展示比赛活动,李军书记现场观摩,最终给予较高评价。2023年教体局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先进单位。在班主任建设方面,全面考核了3所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了班主任研究中心,组织两期优秀班主任外出参加培训活动,同时组织全区所有班主任700余名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和管理经验交流,其规模之大,人员之多,开创了三门峡市各县市区先河,《教育时报》、《大河报》等做了典型报道。 <br>五、“双减”育人构建了新生态<br>2023年,该局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有针对性的安排好课后作业辅导,95%以上学生可以当天完成任务,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通过优化课后延时服务、丰富社团活动、开展师生读书活动等,实现减负提质目标。在国家、省、市读书活动中多次获奖,市级以上书香班级16个、读书活动先进个人210人,陕州区荣获三门峡市课后延时服务示范区。<br>六、民生工程形成了新亮点<br>2023年观音堂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校区、三校校区)总计建设100套教师周转宿舍,其中二高校区新建教师周转宿舍一栋,共60套,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总投入资金645万元;第三学校新建教师周转宿舍一栋,共40套,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总投入资金439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教师周转宿舍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县东教师的生活条件,结束了教师租房居住和“走教”的历史,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吸引了优秀教师扎根农村从事教育的决心,为教师安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大营小学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投资320万,新建学生宿舍楼和餐厅各一栋,建筑面积1160平米,可满足300人就餐和100人住宿,目前该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2023年利用学前教育补助专项资金335万元对大营幼儿园、第二实验幼儿园、西张村中心幼儿园、菜园中心幼儿园和张汴中心幼儿园等12所园所进行了提升改造和设施设备更新。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修改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方案,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均有所提高,并随经济的发展逐年提高。2023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保障中小学生21641人,其中小学13922人、初中7719人,全区投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3247.64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2503.3万元,市补助660万,元,区负担84.34万元。区财政局已经将到位资金及时下拨给各中小学,保证全区中小学正常运转。<br>七、幼教管理走出了新路子<br>按照“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其他幼儿园”的模式,组建了以陕州区实验幼儿园、中心幼儿园等为领衔园的7个幼儿园发展共同体,通过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协调健康发展。通过城乡公办幼儿园改扩建,不断增加学位供给,加速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全区学前普惠资源率达到80.64%。区实验幼儿园被评为省第十六届教育名片;区中心幼儿园成立5年来,设备设施一流、教育理念先进、保教管理规范,也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学前教育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先后接待来自北京、上海、台湾、山西、陕西、深圳、杭州、郑州等不同地区50余批200余人次参观交流。2023年,陕州区代表三门峡接受了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初步评估,在全省各地市推荐的10个迎检县市区中,评估得分位居前列,受到专家领导好评肯定。<br>八、安全稳定健全了新机制<br>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持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行为;通过建立“三类生”(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心里有障碍)台账,实行包保帮扶制度,层层落实谈话、疏导、监管责任,不断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家校联合共同解决学生安全突出问题。全年,我区校园消防、交通、校车、防汛、防溺亡、防欺凌、防踩踏、防灾减灾、燃气、非正常死亡、禁毒、校舍、食品等系列安全教育持续强化,全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br>九、体育艺术教育获得了好成绩<br>2023年,区教体局积极开展体音美学科教学教研活动,通过中心教研组示范交流课、优质课评选、最美大课间评比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了体育、美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全区常态化学生艺术展演展示机制基本建立,艺术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全面开展,建设了一批学校体育、美育名师工作室,培育了一批示范性学生社团,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校。陕州区一高排球队多次代表三门峡市在国家、省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神力路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也在河南省少儿基本体操锦标赛、河南省第八届残运会中荣获佳绩。区教师合唱团、实验小学腰鼓社团、中等职业学校舞蹈社团等优秀社团多次代表陕州区参加省市区级演出,获得社会一致好评。<br>2023年,区教体局成功承办2023(中国·三门峡)中国桨板公开赛、第四届河南省老年人广场舞总决赛及“中国体育彩票杯”河南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排球锦标赛等重大赛事,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河南省教育宣传十优县、河南省健康单位等荣誉称号,获市级以上荣誉13项,区级荣誉25项。<br>接下来,该局将大力构建“五育并举”全方位育人模式,建立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以赛带训”“以演带训”培养形式,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进一步擦亮课改品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覆盖率,提升全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和办园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实施精细培养计划,努力办好陕州中学“985教学园”和陕州一高日语排球特色校,对标先进学校找差距补短板,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实现清北等名校生新突破。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目标,奋力走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办好高质量的人民满意教育。<br><br><br></h3>

教育

幼儿园

陕州区

全区

学校

教师

教体局

陕州

我区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