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做个俗人,一身正气

Daisy

<p class="ql-block">与我而言,《西游记》有很多种读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守着电视机那会儿,是童真的读法;后来再大一点看小人书,是热血的读法;等到进入躁动不安的青春期,读到《悟空传》,变成了叛逆的读法;而将要告别混沌青春的时候,又遇到了另一种阅读方式,就是这一本《太白金星有点烦》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对于太白金星的印象,停留在招安孙悟空的圆滑说客,以及《春光灿烂猪八戒》里孙兴饰演那个到处调停灭火的老娘舅形象上,观感谈不上好,也说不上坏。而本书的太白金星李长庚甫一出场,同样也算是重合上这样的形象。但读着读着,味儿就不对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西天取经变成天庭和灵山共同推进的“重大项目”,当八十一难成为天庭打工人的年度KPI,当取经队伍塞人暗藏各个山头的角力、而取经遭遇都来自一幕幕排演好的剧本……原本根植于我们心中的《西游记》完全变了一幅面孔,仿佛那个皮影摊子前全神贯注的小观众倏忽间长大了,径直起身绕到幕后,对这场绚丽之后的平淡庸常难免感到失落,取而代之的,是对幕后真相的探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这一篇只是《西游记》的同人故事,或者说是作者套着经典的壳,描述一个荒诞而现实的职场。故事重点着墨于“有点烦”这个主观感受上,文中鳞次出现的我们所熟知的角色,都能在现实中一一找到对应,甚至如果在社会上混迹得够久,文里隔三差五出现的小细节,都能引出一声会心的嗤笑。比如作为神仙,李长庚依旧逃不开与同学的攀比,逃不开屎上雕花的材料,逃不开规矩繁琐的报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故事的开头,大家都不是良人善茬。李长庚是个浑浑噩噩的职场油子,观音大士又何尝不是个令人防不胜防的“狡狐”同事?织女是个点卯吃饷的仙二代,玄奘又如何挣得脱“背景如斯”的根脚户?镇元子不过是个政治掮客,那白骨精也只是附骨之疽。老实巴交的沙僧也靠攀着关系挤掉他人入队的名额,有能无德的职场流氓猪八戒纵使恶性难改也能保住饭碗。而唯一接近清新脱俗的孙悟空,却全然一副“看破不说破、我就陪你们演”的认命心死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主线人物,李长庚和观音从一开始暗藏机锋的被迫合作,到互相暗算、互扯头花,再到你拉我一把、我解你一难,各自揭下人畜无害和道貌岸然的面具后,竟渐渐显出一点知己的意味来。而在宝象国一难中,这二位完成了灵魂契合的高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象国公主百花羞被奎木狼幽禁十余载,如今一朝事发,天庭仙官昴日等人不以为意,反以强权压迫利诱,打算将百花羞强掳回天界。而此事遭到玄奘、沙僧,乃至观音的阻拦。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野劫”,沙僧八戒挺身而出、玄奘以身入局、观音坚守原则。而李长庚,从一开始仍然想做和事佬,到后来渐渐生出正义心,充分利用他多年来的人脉和手段与天庭势力谈判博弈,最终另弱者受庇护,恶仙受惩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伯庸到底是一位心慈的作者,他给自己的主角在人格上留了缝隙,好歹有弧光透出来。观音谨慎狡猾、防备心重,却在女性受辱一事上果断出手,颇有些侠气;李长庚在“太上忘情”的修习上苦苦挣扎,却因苦主六耳猕猴一事自责悔恨;沙僧虽在入队时耍了手段,目的却是单纯地为嫦娥出一口恶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在最后有一段峰回路转,说来妙极。在取经四人组乘上无底船前往灵山之后,四人躯壳脱落,预示着真正的灵魂死去。李长庚怅然之余悟道“太上忘情”——原来不过是自私自利、以我为尊,才可以得证大道、飞升金仙。太白金星正念元婴占据主位,预示着李长庚那点不平不忿不甘的公心也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与《悟空传》所表达的悲观主旨殊途同归,也似乎契合《西游记》的原意。但马伯庸真是位心慈的作者,他笔锋一转,又给了另外一个结局。在通篇对现实辛辣的讽刺、透彻的揭露后,他还是隐含期许。在故事的最后,玄奘的躯壳放弃荣享西方极乐,回到中土弘扬佛法、渡众生苦厄;悟空的躯壳放弃立地成佛,堕入无边地狱,去偿还六耳的因果。李长庚那所谓的“正念元英”,只是屈服权欲的傀儡,而最后那一缕藏于观音净瓶中的“浊念”,才是李长庚可贵的本心,这本心终于冲破世俗“得道”的枷锁,直坠人间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终,金星思凡、妖猴归隐、圣僧入世,他们都挣脱了规则、违背了训诫、偏离了道路,哦不,是偏离了“他们”预设的道路。这个故事裹着老到油滑的外衣,细细翻阅却能浮现青涩的少年意气。它好像在说,当你被社会磨平棱角,当随波逐流变成大势所趋,当人人都说的正道你却不以为然,你还是可以站起来大喊一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他妈的太上忘情,老子就是要婆婆妈妈、东拉西扯、路见不平一声吼,老子就是要做一个俗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