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拾趣(一百四十八) 微笑高棉,吴哥行脚

龙凤虎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数百年来被淹没於茂密的热带雨林中,一九五八年被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循迹发现,从此引起全球瞩目,更让无数考古学者警艳莫名,同时也引起喜欢旅游的我一睹为快的极大兴趣,终于在二零二四年二月十八日(即农历甲辰龙年正月初九)跟团岀游柬埔寨,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亲眼目睹了距今一千多年吴哥遗址的壮美图画,亲耳聆听了导游讲解的五百年吴哥王朝的兴衰历史,看了吴哥窟美轮美奂的实景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震撼”,听了吴哥朝波澜壮阔的历史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辉煌”。</p> <p class="ql-block">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中祭坛和回廊两个基本的布局,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吴哥窟的造型已作为柬埔寨的国家标志成为国旗的图案。</p><p class="ql-block">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p> <p class="ql-block">  吴哥遗址分布在面积约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已发现的古建筑大大小小约有600多座,其中包括“小吴哥”、“大吴哥”以及两哥之外的一些大小寺庙。小吴哥即所谓的吴哥窟,在柬埔寨语中是首都的寺庙之意,也称吴哥寺,整座建筑包括护城河、城墙、入城大道、中央神殿及五座圣塔,是整个吴哥古迹中保存和维护最完整、也是杰岀的一座印度教寺庙。大吴哥则是指吴哥城及城内的遗址群,包括有吴哥城的城墙、城门、护城河和入城桥梁等,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同时给予这份世界文化遗产极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p><p class="ql-block">吴哥窟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吴哥窟遗址公园占地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包括森林地区,有9至15世纪高棉王国(the Khmer Empire)各个时期首都的辉煌遗迹,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吴哥寺(Angkor Wat),以及坐落在吴哥索姆(Angkor Thom)以无数雕塑饰品而著称的白永寺庙(Bayon Templ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对这一遗址及其周边制定了一项覆盖范围广泛的保护计划。</p><p class="ql-block">重见天日的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吴哥王朝的历史始于9世纪,第一位国王阇耶跋摩二世带领国家脱离爪哇的统治,恢复了柬埔寨的独立。公元802年,他自立为王,建都于库楞山。经过几代国王的努力,到12世纪初,吴哥王朝的版图扩张到今日泰国的大半疆域,每代国王都兴建自己的国庙。12世纪初叶苏利耶跋摩二世弑叔君陀罗尼因陀罗跋摩一世夺得真腊国王位,新王迁都吴哥。因为苏利耶跋摩二世靠非正统方法获取王位,为了巩固威望,必须大兴土木,营造比前任所有国王建造的七百多座庙宇规模更为宏大的庙宇,作为国庙和他自己的将来升天的太庙。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太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建造时间历时30年。因此,吴哥窟绝非供大群信徒朝拜的西式的教堂或东方寺院,而是一座宏伟的太庙,供奉化身为印度教之神的国王。 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1330年——1339年间曾游历吴哥,他称吴哥窟为“桑香佛舍”,这表明在十四世纪中叶,吴哥窟已经改为佛寺。汪大渊还报告吴哥窟有“裹金石桥四十余丈”,十分华丽,有“富贵真腊”之语。公元1431年,暹罗(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次年,吴哥窟被高棉人遗弃,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后来有些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p><p class="ql-block">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和旅行家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游历吴哥,并向葡萄牙历史学家蒂欧格·都·科托报告其游历吴哥的见闻:“城为方形,有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但达·马格达连那的报告,被世人目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记,安南与柬埔寨》,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为寻找热带动物,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著书《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大肆渲染,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整体布局</p><p class="ql-block">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乘坐热气球就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只有一条建了扶手,因为在殖民时期有一位官员的夫人就是从这个楼梯摔下去世。</p> <p class="ql-block">建造结构</p><p class="ql-block">吴哥窟建筑庄严匀称,比例和谐,无论是建筑技巧,还是雕刻艺术,都达到极高水平。吴哥窟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有两重石砌墙。面积1000×850平方米,外墙之外有壕沟,壕沟宽190米,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300米,周长约5.6公里。吴哥窟正门向西,与大吴哥王城南门外大道连接,门楼上立三塔,门内是一庭院,院东有一长147米的大道通向内围墙入口。</p><p class="ql-block">大道两侧各有藏书室和池塘一处。内围墙140米,长270米,墙内的主体建筑在3层台阶之上,台基高23米,底面积215×187米,除第三层为75×75平方米的正方形外,第1、2层均为长方形,每层的四边,各有左、中、右三条石阶梯连接上一层。在最高一层的平台上,矗立象征着诸神之家和宇宙中心的5座尖顶宝塔,正中央一座宝塔最高,达42米,即高出地面65.5米,其余4塔较矮,分立于平台四角。第二层平台的四角也各有一座截顶宝塔。每一层平台的四周都绕以石砌回廊。廊内有庭院、藏经楼、壁龛、神座等。各层均有石雕门楼和连接上下层的阶梯,阶梯的栏杆上都有7头石雕巨蟒盘绕,阶梯两旁还饰有精美的石狮子。全部宝塔,门楼都饰以石雕莲花,约有1万个。</p> <p class="ql-block">  吴哥窟规模宏大,是错综复杂的建筑群,包括台基、回廊、蹬道、宝塔,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石块之间无灰浆或其他黏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细部装饰瑰丽精致。当时的石工可能还未掌握拱券技术,所以吴哥窟没有大的殿堂,石室门道均狭小阴暗,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p> <p class="ql-block">艺术鉴赏</p><p class="ql-block">吴哥窟的艺术杰作,不仅表现在吴哥窟的建筑本身,还在于它的浮雕石刻。</p><p class="ql-block">吴哥窟的浮雕极其精致,且富有真实感,是整个吴哥艺术的精华,在吴哥窟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都有浮雕,内容主要是有关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传说,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话《乳海》;也有战争、皇家出行、烹饪、工艺、农业活动等世俗情景;装饰图案则以动植物为主题。其中围绕主殿第一层台基的回廊被称为“浮雕回廊”,长达800米,墙高2米余,壁面布满浮雕。东壁是“乳海翻腾”的传说,北壁是毗湿奴与魔怪交战图,西壁是这个故事的继续,即“神猴助战图”,南壁西半部的苏利耶跋摩二世骑象出征图则为世俗题材,反映了高棉人抵抗占人入侵的战争情景。</p><p class="ql-block">这些浮雕手法娴熟、场面复杂、人物姿态生动、形象逼真,当时已采用重叠的层次来显示深远的空间,堪称世界艺术史中的杰作,表现了高棉能工巧匠的卓越艺术才能</p> <p class="ql-block">  在重点介绍了大小吴哥后,我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没有去的景区及吴哥窟游览应知应了的知识作个简单的介绍与科普,便于准备去的朋友们了解掌握,少走或不走弯路,也许是多此一举吧,哈哈。</p><p class="ql-block"> 巴肯山。巴肯山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山顶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虽然早已破败,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这里向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这个景点旅游团安排在大中午(此地因距赤道很近,所以温度非常高,虽未测试,但感觉至少在三十六七度以上)且我对参观寺庙兴趣不浓,因此就没去。无独有偶,借此机会便接触了一群柬埔寨的低层人物,小商小贩,尤其是一群小孩子(东南亚国家说的有点大,反正我最近去过的老挝、柬埔寨给我的直觉是官方与家庭对教育不重视,孩子们从小不好好学知识,反而小小年纪岀来经商,卖小件商品与水果挣钱糊口)。我一方面是爱买书,另一方面还是出于同情,便买了两本介绍吴哥窟的中文版与英文版书籍,还买了几个小件物品与解渴矿泉水和水果,权当帮贫济困罢了。</p><p class="ql-block"> 巴肯寺外有长650公尺,宽436公尺的长方形壕沟,可能是罗洛斯旧都建筑的防水患工程用在新建筑上,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设计上充满象征符号:7层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层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层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个月相的108天;33塔: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祗.</p><p class="ql-block">文明遗迹</p><p class="ql-block">柬埔寨的吴哥地区,有着上千座的古文明遗迹,其中有一座看似火红的神庙,称为”女人的城堡”。位于暹丽省西边”女人的城堡”,原名为”班德斯蕾”,照柬埔寨文来翻译,是”谋求幸福” 的意思,当地人则习惯称这儿为”女皇宫”,那是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其实,称她”班德斯蕾”也好、”女皇宫”也罢,因为不论如何称呼,这座神庙所散发的光彩,都是难以形容的。女皇宫,建于公元967年,之后,她也曾被埋藏在丛林中,长达数百年之久,直到1914年,一位名叫马瑞克的法国军人才又发现了她的踪迹。这整座神庙,总共有三层围墙来作区隔。最外围是参道,左右各有两间小庙;走道中央第二层的外侧,则是护城河;最里边一层,则是主要的T字型庙宇,而在她的前方,有着两间藏经阁。第二层城墙里,才是迷人的精神所在。这个景点虽然格外精美迷人,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留点遗憾的吧,或许下次还有机会的。</p><p class="ql-block">十二生生肖塔</p><p class="ql-block"> 十二生肖塔在通往吴哥通王城胜利大门的道路的前端,离在吴哥古皇宫前约 1200 米(3937英尺)处。可从东侧进出。这座塔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于十二世纪末建成。属拜云建筑风格。十二生肖塔之所以称为十二生肖塔,是因为各塔上雕有不同的动物,和中国的十二生肖类似。十二生肖塔是用来关押犯人令其忏悔的地方,怪不得塔形抽象,不具形,看不出哪一座是龙、哪一座是蛇。再从塔群看过来,正对着最高法院遗址,巍峨矗立,可想见高棉当年,也有法治威严。这个我同样也是留下遗憾的过客,希望再去时相见,看看我的属相狗是个什么形态。</p><p class="ql-block"> 下面再介绍一下游览吴哥窟的一些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1、关于门票。下午5点开始卖第二天的门票,我们是第一天晚上飞到金边,第二天乘坐大巴用了五个多小时,下午六点半左右到达暹粒省(金边距暹粒300多公里,至今仍是国道,没有高速,柬埔寨相对基础设施比我们国家落后,上世纪六十年代无奈进入长期战乱而影响了发展,现在各方面与我们七八十年代差不多)而直接到售票点买了第二天游览大小吴哥的门票。门票价格统一为一天37美元,同时还分为1天、3天及7天三种票价,1天37美元/人,三天62美元/人和7天72美元/人,可参观古迹林中的除大小吴哥外,其他的主要建筑巴戎寺、巴方寺、斗象坛、癞王坛、巴肯山神庙、塔寇寺、塔布茏寺、圣剑寺、圣龙蟠水池、塔逊寺、罗洛古寺群、女王宫、高布思滨、十二生肖塔等各类寺庙。(一般的选择是到巴肯山看日落),不过5:30就不会再放游人上山,一个人下山才能放一个人上山,排队的人很多,最好4:30就过去排队上山看日落。</p><p class="ql-block">2、吴哥门票如今已经不需要自己带照片去办理,全部当场由摄像头拍摄照片制成,而且也都已经换成打印的纸质票了,三天或七天票要注意妥善保存。门票制作好发给你之前,售票员会用英语宣读有关的规则。我们这次去进入景区前先要查票,而且景区内随时会有管理人员查票。</p><p class="ql-block">3、防暑:吴哥中午十分炎热,至少在三十六七度以上,最好在阴凉的神庙里或回酒店休息,如果要争取时间,可以游览一些丛林里的景点,当然,要带足够的水和食物。</p><p class="ql-block">4、进入寺庙等地,为尊重当地习俗,不可穿拖鞋、短裤短裙、无袖上衣等,鞋应以轻便合脚、适宜行走为主,不宜穿新买的鞋、高跟鞋。</p> <p class="ql-block">5、最佳旅游时间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和6月到10月之间分别是干季和雨季,使吴哥窟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尽量避免在3月到5月之间的热季旅游。特别提示:到柬埔寨每到一地需要服务,都需要有小费支撑,因此要准备好小币,特别是吴哥窟旅游时,尽量避免在正午参观,最好带一些防晒物品,如帽子、遮阳伞和防晒油等。</p> <p class="ql-block">最后谈几点感受:</p><p class="ql-block">一、不到吴哥窟,不能说到过柬埔寨。可见吴哥窟在柬埔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要到吴哥窟探访,一定要对她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只能说是走在一堆石头废墟当中,很难深刻领略其珍贵而难得的文化成就。</p><p class="ql-block"> 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湄公河流域及洞里萨湖一带就有人类活动,据文献记载,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中期,柬埔寨是由一位名为柳叶的女王所统治,后来,有一个印度人汾填率领军队打败柳叶女王并和她成亲,从此建立了柬埔寨的第一个王朝——扶南王朝,随之而来便是大量的印度商人,而印度教和佛教也在这个时期开始传入古高棉。扶南王朝统治柬埔寨五百多年,到公元六世纪开始衰败,七世纪初被她的属国真臘兼并,於是真臘王国变成了高棉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真臘王国从七世纪建国一直到十六世纪,前后长达九百多年,而期间的九世纪到十三世纪定都吴哥,即吴哥王朝时期,也是高棉历史上的鼎盛时代,世界闻名的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寺(小吴哥)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p><p class="ql-block"> 吴哥王朝在人类文明史上璀璨夺目,但到十三世纪走向衰败,从此柬埔寨一直进入战乱时期,后期成为法国殖民地被统治九十年。一九五三年西哈努国王争取美国支持建立了完全独立为君主立宪的柬埔寨王国,但好景不长,一九七四年底,被极端的反人类组织“红色高棉”推翻,成立民主柬埔寨,从此进入所谓的“红色高棉”时期。在这里要特别遣责的是红色高棉采取极端的共产主义路线,实施恐怖统治,从一九七五年四月到一九七九年一月短短的三年九个月时间,据统计有170万人死于政治迫害或其他非正常原因,也让柬埔寨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倒退了四十年。后被正义力量推翻,恢复君主立宪制度,实施自由市场经济,走上正确的道路。这充分说明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尊从普世价值的真理,国家才能强胜,人民生活才能改善并走上幸福安康的康庄大道。</p><p class="ql-block">二、到柬埔寨寻幽访胜,游览吴哥古迹时,有必要对她的宗教信仰略有认知,这样才能理解吴哥王朝为何要大兴土木,建造至今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建筑和艺术奇迹的宏伟殿堂。</p><p class="ql-block">三、柬埔寨最早的宗教是印度教(婆罗门教),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小乘佛教是柬埔寨的主流宗教。正因为柬埔寨是个宗教信仰虔诚度非常高的国家,所以管理的方式方法与我们无信仰(可能有的人也有)有很大的差别,恰恰相反,人家通过宗教信仰把国家的治理与人民的管理搞得非常好。举个例子,我在首都金边与暹粒省看到街上红绿灯很少反而交通井然有序,即使也有高峰期堵车的现象,但不论高峰低峰机动车辆的喇叭声音基本上没听到过,反正我是没听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说明人家治理的很好!值得我们借鉴并谦虚的学习。</p><p class="ql-block">四、尽管柬埔寨通过宗教信仰治理的很好,而且人家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比较高(至少上学、看病、医疗都是免费的,这个比我们国家强多了,我们除了税收高、公务开支高、公务员人数高,还有国民血压、血糖、血脂占比高外,还有什么高不说了。记得是那一位有良知的全国政协委员还是人大代表呼吁了多少年免费医疗,千呼万唤使不出,可以说石沉大海啊!有一个陕西神木搞了全民免费医疗的县,好像也夭折了,而且听说(不确切)主张免费医疗的那位先生也靠边站了,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但我通过直观感觉到柬埔寨无论是官方、还是老百姓普遍对孩子们的教育不重视,要知道教育强国啊。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兴则国家兴……。写到这里,我替这个国家不重视教育而后继无人捏一把汗,当然也可能是杞人忧天了。</p><p class="ql-block">五、吴哥窟是人类建筑与艺术奇迹,吴哥朝是人类发展的辉煌岁月。</p><p class="ql-block"> 吴哥窟是一处位于柬埔寨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之一。作为印度教和佛教相结合的独特遗址,吴哥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我有幸亲临吴哥窟,深深地被这座古老遗址所震撼,</p><p class="ql-block">1、吴哥窟是一座璀璨的文化瑰宝,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细的雕刻让我惊叹不已。当我踏入这片土地,瞬间被迎面而来的壮观景象所吸引。巍峨的塔刹、错落有致的殿堂和精美细致的浮雕,无不展现出古代的辉煌和魅力,展现出吴哥朝的辉煌与灿烂。尤其是夕阳的余辉照在寺庙上,整个吴哥窟仿佛沉浸在一片金黄之中,美的令人心醉神迷。</p><p class="ql-block"> 在吴哥窟中游览时,我特别被寺庙的建筑风格所吸引。吴哥窟融合了印度教和佛教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巴戎寺,它以其高耸的中央塔刹和精致的雕刻而闻名于世。站在塔刹下仰望,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力量。而巴戎寺墙上的浮雕,则以其色彩生动和细致入微的雕刻工艺,给人们展示了古代的宗教和历史场景。听导游讲的绘神绘色,觉得这些雕刻不仅描绘了诸神与魔鬼的战斗,还展现了君主的威仪和人民的生活状况,真实而鲜活。</p><p class="ql-block">2、吴哥窟还有许多隐藏的奇观,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因时间关系,只能是走马观花。我随着导游穿行于蜿蜒的通道之中,感受着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一座座被茂密的丛林所包围的寺庙,仿佛是时光隧道,将我们带回到了几个世纪前的文明中。尤其是当我们发现了塔婆,那种发现宝藏的兴奋溢于言表。塔婆是一种供奉神灵的祭坛,通常隐藏在树木和草丛中,当我们阔步小径,突然间发现一个被庄严神秘气息所包围的祭坛时,难以掩饰内心的惊喜和激动。</p><p class="ql-block">3、吴哥窟不仅仅是一处美丽的遗址,更是一个展示人类文明成就的宝库。通过观赏吴哥窟,查阅了相关资料,我对印度教和佛教的历史和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对吴哥朝不朽的辉煌惊叹不已,表现出十分的敬佩。不同的寺庙展示了不同的信仰和文化,给我带来了对多元文化的思考。在这些寺庙中,我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和人类对神灵的虔诚。信仰之弥高,可惜我辈低。伴随着导游的解说,我了解到关于这些寺庙的背后的故事和传说,深度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博大。</p><p class="ql-block">4、除了建筑和文化,吴哥窟如画般的自然景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沿着墙壁漫步,我看到了古老的湖泊和池塘。湖泊倒影着寺庙的壮丽,令人陶醉。尤其是湖边的塔婆和水上花园,给吴哥窟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细心观察,还能在岸边看到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和动物,它们构成了这片区域丰富的生态系统,展示了人与自然及神的和谐。</p><p class="ql-block"> 吴哥窟可以说是我一次难忘的旅程,而这次旅程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观赏和游玩的快乐,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吴哥窟的壮丽建筑、精致雕刻、丰富历史和美丽自然景观,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我相信,这样的旅行体验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并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会用心去传承这份文化遗产,将吴哥窟的美丽和神秘向更多人分享。</p><p class="ql-block"> 以上就是我近期走马观花参观游览了柬埔寨、特別是吴哥窟的感受,不妥之处,请天南地北的朋友们多多指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的吴哥窟。</p> <p class="ql-block">吴哥窟第三层台基、回廊与塔门。</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的摄影技术欠佳,因此下面的图片一部分是网上搜索的,但大部分是我手机拍的,由于图片多且时间不够用,只能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所以就不一一标注说明了,在此向读者深表歉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