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尼泊尔之旅

莫道君行迟

<h3>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全世界海拔超过8000米的14座山峰,有8座位于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区。当然,此等险峻奇绝之地,非常人所能及也,幸而现代交通条件提供了这个可能性,那就是:飞越喜马拉雅山。<br>2016年1月,我特地选择了成都经拉萨飞加德满都的航线,只因此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并能看到珠穆朗玛峰。</h3> <h3>从成都起飞不久,下面的山峦已如同大海的波涛奔涌,但那&quot;海浪&quot;基本是褐色的,只是其间夹杂着一座座银白色雪峰,从拉萨到加德满都一程,却是无边无际的&quot;雪浪滚滚&quot;…</h3> <h3>选择右边的位子,飞行一段之后,人们忽然欢叫起来,哦,看到珠穆朗玛峰了!<br>没想到,就这样轻松抵达了世界第一高峰近旁。隔着飞机的舷窗,竟能如此近距离的和它对望,我甚至看到了它身上的皱褶,感受到它发出的冷峻气息和反射的耀眼光芒,那种感受与震撼真是无以言表!</h3> <h3>飞机降落加德满都,办好落地签证,首先去的地方是猴山。</h3> <h3>猴山是南亚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距今已有两干多年历史,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尼泊尔的国教是印度教。这里本是佛教圣地,如今佛塔佛寺和印度教寺庙混搭,但各教的神祗相安无事。</h3> <h3>在猴山上眺望加德满都</h3> <h3>放眼世界,哪里的宗教争斗不是剑拔弩张、你死我活?就连同属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也是楚河汉界势不两立。</h3> <h3>而在这块不大的地方,佛教的僧人尼姑和印度教信徒却能拥在一起,各行其事、各拜其神、互不干扰。</h3> <h3>更有甚者,尼泊尔还容许双重信仰,即使一个人皈依了佛教,仍可保留印度教身份。<br></h3> <h3>不得不承认,尼泊尔创造了一个奇迹!</h3> <h3>加德满都<br><br>加德满都是尼泊尔的首都,也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br></h3> <h3>当时正是八级大地震后不久,许多古建筑被震掉了顶部,有的甚至成了废墟,未倒塌的也摇摇欲坠,用一根根木条支撑着。</h3> <h3>漫步加德满都街头,只见建筑杂乱无章、大街小巷破旧不堪、市政设施落后、道路不平且狭窄拥挤。然而偏偏就在这&quot;乱脏差&quot;中,却是雄伟富丽的庙宇古迹如林,厚重庞杂的历史及神话故事随手可拾。</h3> <h3>我在街头闲逛,举着相机到处乱拍,我拍景,也拍人。人们根本不理会我的镜头,既不回避也不迎合摆Pose,他们淡然地各干着各的事情,仿佛对我视而不见。我思忖:这是怎样一种宁静又不失强大的内心世界啊?</h3> <h3>街上有一个个卖工艺品或日用品的小店小摊,寓意吉祥的挂件饰品以及神像图腾面具摆得琳琅满目,还不时有半大孩子前来兜售什么菩提或绿松石手串……</h3> <h3>大部分工艺品都跟宗教和神灵有关</h3> <h3>也有卖生活用品的小店</h3> <h3>尼泊尔是个神比人多的国家,寺庙林立,著名的大寺气派巍峨建筑华美,各式各样的小庙随处可见。总之,神灵无处不在,大部分节日也都与宗教有关。</h3> <h3>街头各种各样的小庙,不知道是祭拜什么神灵。</h3> <h3>卖祭祀用品的小店。这一串串橙色的是万寿菊,祭祀用的。东南亚国家常见。</h3> <h3>制作精美的挂毯就挂在灰尘扑扑的路边售卖;墙角下小庙旁,妇女们三三两两在晒太阳聊天,面带笑容、衣著鲜艳…</h3> <h3>路边有供人休息的小亭子,男人们也这样坐在路边,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h3> <h3>在简陋狭小的工坊里,许多年轻人在绘制唐卡,人人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且自信满满。</h3> <h3>街头的手艺人也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乐在其中。</h3> <h3>杜巴广场上,一些人在载歌载舞,还不时有人即兴加入。</h3> <h3>广场上有许多名胜古迹,更充满着人间烟火气。</h3> <h3>博达哈大佛塔(世界文化遗产)已在地震中被毁,仍有不少虔诚的信徒手持转经筒、低声诵念着佛经,绕着佛塔废墟边走边拜。</h3> <h3>感觉这里的转经跟西藏相似。</h3> <h3>他们彼此并不交流,只是围绕着废墟转圈,我相信这坍塌的佛塔依旧在他们心中耸立着,信仰使他们有了这份源自内心的平静与祥和。</h3> <h3>加德满都是一个光怪陆离、熙熙攘攘的城市,有着无数种信息和无数种色彩,我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纷繁杂乱的大集贸市场?还是丰富多彩的原生态?</h3> <h3>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br>过这样的小桥</h3> <h3>坐这样的小船,在河里看鳄鱼。</h3> <h3>骑大象穿越原始森林。</h3> <h3>奇特旺 晨雾中的一个村庄。<br>高耸的是鸽笼。</h3> <h3>这样简陋的住房,显然,他们的生活还很贫穷。</h3> <h3>生活虽然简陋,但脸上却丝毫不见愁苦。</h3> <h3>多么可爱的孩子!</h3> <h3>有趣:羊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喂的。</h3> <h3>蓝毗尼</h3> <h3>蓝毗尼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地处尼泊尔和印度交界处的西南僻壤,离尼印边境最近处仅七八公里。而印度和尼泊尔边境这一片不太大的范围,就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h3> <h3>如今的蓝毗尼是个美丽宁静的小镇,绿树成荫、溪流潺潺。198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尼泊尔政府邀请各国来此建立自己国家的佛教寺庙,共同促进世界佛教的交流与发展。</h3> <h3>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十几个国家在蓝毗尼建立了寺院,这些寺院由各国佛教协会直接管辖,常年有各国僧人来这里修行。这些各具特色的新寺庙的都气势恢宏、犹如一颗颗彩色宝石镶嵌在绿色乡野之中,使这片古老的土地更显得多姿多彩、焕发生机又增添了现代气息。</h3> <h3>中华寺是中国在海外直属中佛协的唯一寺院,来此的游客只要出示中国护照,就可以在寺中免费住宿。</h3> <h3>很巧,从中华寺去遗址公园路上,遇见一个从上海龙华寺来中华寺学习的僧人。</h3> <h3>遗址公园也称圣地花园、蓝毗尼园,是1986年在原来遗址的基础上开始兴建的,不仅用以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也是当代佛教复兴的基地。公园入口处有一尊幼年佛祖的镏金塑像,小佛祖神态安详、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流露出天地之间的王者气派,脚下的莲花则象征着“行走七步,步步生莲”的传说。</h3> <h3>路上遇到一个华为来此工作的员工。他说项目完成了,就要回国了,特地来这里看看。<br>我们跟他一同走进圣园。</h3> <h3>圣园的范围非常大,脱了鞋走过长长一段路,到达园区深处,便看到一方形白色建筑,这就是纪念和供奉释迦牟尼母亲的摩耶夫人庙,</h3> <h3>摩耶夫人庙周围遍布着许多石砌的讲坛,庙旁还竖立着一个阿育王石柱。据说这个阿育王石柱在佛教历史上意义重大,玄奘曾记录过它,可惜现在已残缺不全。由此不仅确定了蓝毗尼为佛陀诞生地,也间接证明了佛陀的诞生时间。</h3> <h3>随处可见硕大的菩提树,树冠枝繁叶茂巨如华盖,树干却斑驳皱折写满沧桑,树上还密密麻麻地悬挂着五色经幡。</h3> <h3>这真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曾几何时,这里高僧云集、香火旺盛、寺庙佛塔星罗棋布,被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顶礼膜拜。</h3> <h3>我并不是佛教徒,也不信仰任何宗教,可是在这里,面对这些与我毫不相干的人群,心里却涌出一种莫名的感动。那些怀着无比崇敬,跋涉千里而来的信徒,衣著简陋、面色黝黑、骨瘦如柴。但他们双眼清澈纯净,脸上满是虔诚与坦然,让你感觉佛就住在他们心中,这儿就是他们的心灵家园。</h3> <h3>从奇特旺到博卡拉 路上时间很长。</h3> <h3>途中遭遇堵车,这是一辆迎亲的车子:新郎去接新娘被堵在路上了。</h3> <h3>博卡拉是各国旅行者公认的“徒步天堂”,还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滑翔场地之一。但到达这里之前,我对后者并不知晓。</h3> <h3>美丽的费娃湖。</h3> <h3>费娃湖湖心岛上的女神庙。常有情侣和准备结婚的人来这里朝拜。</h3> <h3>五点钟起床,摸黑上山,只为看 安娜普尔纳峰(鱼尾峰)日出。天还未亮,等待之中,导游突然指着旁边一间茅屋对大家说:“参加滑翔活动的就在这里报名交钱。”</h3> <h3>“什么?滑翔?” 尽管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但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因为在国内,老年人的许多活动是受到限制的,包括滑翔。</h3> <h3>这里就是滑翔伞起飞的山坡,也即世界著名的滑翔基地之一。</h3> <h3>尼泊尔的春天来得早,远处群山层峦叠翠,近处梯田铺满金灿灿的油菜花,才一月下旬,就已是姹紫嫣红山花烂漫,我完全沉醉在这美景中了,一点也不感到紧张。</h3> <h3>不久就看到山坡上铺陈着各种颜色的巨大伞布,这儿便是滑翔起飞的地方了。</h3> <h3>我的教练是个尼泊尔小伙子,会说简单的中文,他称我为“中国妈妈”,</h3> <h3>教练给我讲解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了要跟他一起大步往前跑,问我行不行。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教练铺好伞,帮我系好安全带,并把我和他绑在一起(他站在我身后),之后便是站在山坡上等风来了。</h3> <h3>不知等了多久(可能并不长,但感觉是好久),教练终于喊出了“跑”,我立即迈开大步向前奔跑,也就两三步、三四步,身体就腾空了——没想到起飞如此容易,如此简单!</h3> <h3>翱翔在天空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跟坐飞机不同,那是一种整个身心都自由自在的感觉,仿佛是在天地间徜徉,仿佛可以张开双臂拥抱大地。</h3> <h3>冷冽的劲风在耳畔呼啸,身旁掠过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滑翔伞,远方有皑皑雪山,近处是黄绿相间的层层梯田,费娃湖在艳阳下泛着波光,好似一大块耀眼的琉璃,人声鼎沸的城镇闹市,已变得如蝼蚁一般……</h3> <h3>我用手中的小相机,拍下了这些美景。</h3> <h3>滑翔结束后,我没去费瓦湖边玩乐,而是独自跑到居民区,想看看百姓的真实生活。<br></h3> <h3>博卡拉街头一瞥</h3> <h3>正值放学时间,我惊奇地发现,好几辆停在路上的中巴竟然是接送学生的校车。</h3> <h3>当然,车里是拥挤的,不可能一人一座。孩子们看我举起相机,纷纷涌到窗前向我挥手打招呼。也有不少孩子结伴步行,年龄小的则有家长来接。</h3> <h3>我跟随着几个女孩走了一段路,看她们走进寻常甚至破旧的房屋,但她们都是那样朝气蓬勃,脸上洋溢着纯真明丽的笑容,在这笑容里我读到了自信、快乐与希望……</h3> <h3>另一个意外是,孩子们的校服都非常整洁漂亮,实在比我国的那些校服好看多了。据说在尼泊尔,即使在高海拔的山区,只要父母同意孩子上学,学校都会免费发给学生校服。</h3> <h3>虽然我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却真真切切看到了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那是一种毫无勉强与伪饰的笑容,亲切而友善。我知道这里远非岁月静好,尼泊尔甚至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但物质的贫乏并没妨碍他们的心情和对生活欢愉的享受,也许有人觉得这幸福感并不真实,只是闭塞落后带来的麻木和自我满足。但什么是幸福呢?至少,我在这里看到另一种人生观念与生活方式,让我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找到一种观照,让我懂得了幸福跟物质享受不完全是一回事。</h3> <h3>尼泊尔的所有佛塔上都绘有一双眼睛,眼睑微垂,仿佛洞悉一切、直指人心。这里的人们对世间万物都有一种敬畏之心,他们相信生死轮回,相信生命来自自然、皈依自然,他们不仅与自然和谐共生,也与神灵和谐共生。我突然觉得,这不正暗合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安贫乐道、天人合一”的观念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生命有这一瓢,足矣!</h3> <h3>感谢博卡拉在我古稀之年给了我追梦的机会,祝愿尼泊尔的明天更加美好!<br>2024-2-2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