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8岁刚参军的杜新钧</p> <p class="ql-block">1973年,我初中刚毕业就踏入中国民航的大门,成为一名空中乘务员,当时我还未满18岁,一切都是新鲜和未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代空姐康淑琴</p> <p class="ql-block">康淑琴是我的第一任队长,她身材不高,有些瘦弱,短发齐耳,声音洪亮动听,行事风格沉稳低调,展现出军人特有的干练气质。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空中乘务员中的“十八姐妹”之一,她具备丰富的经验。 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楷模,她的教诲和指导一直伴随着我飞行了33年。</p> <p class="ql-block">康队长的记忆力也超好。当时的排班是用一个大的像展板一样的木制板,每个人的名字都写在小牌子上,挂在对应的航线旁边,一目了然。最后一栏备注,是女乘务员生理期时,牌子会挂在备注上,表示不派出差。</p><p class="ql-block">后来很多乘务员发现了这个问题,每到要来“大姨妈”时,牌子就挂着备注上了,我一直很好奇,康队长是如何记住100多名乘务员的特殊日子的。直到退休后的一次聚会上,我终于问到了答案。她悄悄地告诉我,她是记在笔记本上的。</p> <p class="ql-block">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康队长心中充满了爱,她把每个乘务员都装在心里,关心呵护着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与她一起值班是快乐的,她以身作则,先人后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她鼓励我多学习,用心工作,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观察旅客的需求。她说:“有一次她在飞机上遇到一个70多岁的西德画家,飞机爬升到3000米的时候,突然脸色苍白,呼吸困难。她立刻拿来氧气瓶给老人吸氧,几分钟后,老人才好转。她又通过翻译得知老人有心脏病后,立刻报告了机长。当时的飞机不是密封增压的,飞机上升的高度越高,氧气越少,再加上在云层中的颠簸,对心脏病患者来说更加危险。机长请示北京后,飞机下降到2400米,10分钟后,老人的脸色才恢复红润”。康队长告诉我,在服务工作中要学会察言观色,首先要亲切待人,让旅客感觉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及时观察旅客的需求,为他们着想。每次出差时,她都随身携带一个小针线盒,如果发现旅客的纽扣掉了,她会主动询问并帮忙钉上。这些看似平淡的小事,却温暖了旅客的心,树立了民航良好的形象。康队长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康队长在飞机上工作</p> <p class="ql-block">在七十年代,信息技术相当不发达,也没有电脑和手机。乘务队的100多人只靠一部座机电话与外界联系。我与康队长值班的机会比较多,我值班的工作是帮助接电话,负责把上级领导的电话指示或通知及时汇报给康队长,然后回复。晚上,去调度室取回旅客仓单,发给第二天飞行的乘务长。那个时期航班不多,每一架飞机在北京落地后,我都要到飞机上,了解飞行情况,然后填写汇报本。一天的值班工作直到晚上10点才能结束。</p><p class="ql-block">乘务队值班室很简陋,里面有两张单人床和一张三屉桌,桌上有一部电话和记录表。</p> <p class="ql-block">与康队长一起值班,她总是对我的工作进行悉心指导,她教会我如何处理来自各个部门的电话,如何记录信息,如何与领导和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她的帮助下,我很快熟悉了这些工作流程,在工作中得心应手。</p><p class="ql-block">除了工作上的指导,康队长还经常给我讲一些她在飞行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她告诉我,乘务员工作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耐心,要时刻保持清醒和专注。她曾经遇到过一次紧急情况,飞机在飞行中突然遭遇了强烈的气流,乘客们都感到非常恐慌。康队长立刻镇定下来,通过广播给乘客们传达安全信息,并安抚他们的情绪。</p><p class="ql-block">康队长告诉我,作为一名空中乘务员,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是最重要的任务,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冷静和专业。</p> <p class="ql-block">康队长是一位谦虚、专业且关爱员工的领导。她总是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她在工作中展现出的才华和领导力让我深感钦佩,并且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乘务员。</p><p class="ql-block">在70时代,只有飞国际航线才能挣外汇,但她值班的时间多于飞行的时间。</p><p class="ql-block">1976年海关对空勤机组有了新规定,驻外天数达到90天就可以免税进口一大件两小件,大件物品包括电视机、冰箱、录像机、音响等,小件物品包括吸尘器、缝纫机、电熨斗等,乘务员早已人人家里有电视、录音机了,但康队长在1984年停飞时,因为驻外天数不够90天而未能购买免税物品。这个消息传到许多乘务员耳中,大家都为之动容。于是,大家合力帮助她购买了一台电视。这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p> <p class="ql-block">左三为康队长</p> <p class="ql-block">右一为康队长</p> <p class="ql-block">85岁的康队长,身体健康,生活幸福。</p> <p class="ql-block">后来她晋升为总队领导,离开了乘务队。但她并没有忘记我们,依然关注着乘务员的成长。她经常给予我们指导和鼓励,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提升自己。她教会了我们如何处理各种工作中的问题,教会了我们如何与乘客和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70年代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与老领导合影,左起:李建华、康淑琴、杜新钧。</p> <p class="ql-block">康队长的影响力和教诲不仅仅是在工作中,她的谦虚、专业和关爱精神也影响了我的一生。她教会了我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如何以乐观和坚韧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p><p class="ql-block">康队长的言传身教使我逐步成长,很快升职为主任乘务长,成为了乘务队的骨干。</p><p class="ql-block">感恩康队长,她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最受尊敬长者和引路人。她的指导和支持像一束明亮的光,一直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