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皮影戏是一门融合了绘画、雕刻、音乐、文学、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是中国古代艺人利用"光"和"影"的自然科学原理而创造的一种通过光线照射下的影子活动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也是以平面造型为手段来表现戏剧动画的剧种,被誉为电影艺术的鼻祖。</p><p class="ql-block">陕西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江玉祥先生曾在《中国影戏》一书中说:"陕西为中国影戏的发源地,至今尚甚流行,其影偶制作之精美,表演技术之巧妙,影调之复杂,剧本之高雅,外省罕有其匹。""作为中国皮影戏大家庭里的重要一员,陕西皮影无论是在造型艺术和雕刻技艺方面,还是在唱腔、表演等方面,都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在皮影的雕刻与造型方面,陕西皮影更是独树一帜,不但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更是为中国古代民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物质资料。</p><p class="ql-block">陕西皮影的造型风格以咸阳为界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皮影造型以华县、华阴、大荔、渭南一带碗碗腔皮影造型为代表,它的造型严谨、古朴含蓄、装饰严密、刻工细致,有成套的雕镂技法。在装饰纹样上,最有代表性的要称"万字""雪花"型的图案结构。影人的形体小巧,高约30~33厘米。小生、小旦高额直鼻、嘴形很小,形象妩媚,正所谓是"弯弯眉,线线眼,樱桃小口一点点"。男性角色多豹头浑眼、鼻如悬胆。人物性格则以平眉和立眉区别:文人雅士以平眉表现清秀文静;武生将帅以立眉表现其威武强悍。陕西皮影脸谱最显著的特征是生、旦、净、丑诸角的高额头,俗称"岩颅",影人前额突出,更显得人物神</p><p class="ql-block">气十足。西路皮影造型在咸阳以西至宝鸡地区,以弦板腔皮影为代表,造型夸张且装饰性强,其形体较大,高约40厘米。另外还有阿房腔皮影造型,亦属陕西西路皮影范畴。其人物大小比例与弦板腔皮影类同,造型魁伟壮丽。</p><p class="ql-block">在大连博物馆的皮影珍藏中,陕西皮影无论是在体量还是品相、雕工等方面都堪称精品。近年来,随着对馆藏皮影藏品整理与研究的深入,大连博物馆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皮影研究体系,在对陕西皮影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此次图录的出版,希望能为中国皮影戏的整体研究提供新的资料,也为探寻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p><p class="ql-block">姜华</p><p class="ql-block">大连博物馆馆长</p> <p class="ql-block">陕西皮影·头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陕西皮影戏人物头饰发型有披发、抓髻及辫子等,主要以帽饰为主。影人的头帽分为冠、帽、盔、巾等,它是区别不同人物官阶和身份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冠的种类有:皇冠、凤冠、都督冠、驸马冠、平顶冠、九龙冠、草王冠、束发冠、佛冠等。</p><p class="ql-block">帽的种类有:王帽、相帽、纱帽、金貂、罗帽、雪帽、风帽、草帽、毡帽、红缨帽、状元帽、和尚毡帽、王雨帽、清帽毡帽、英雄帽、差役帽、宦官帽,其中纱帽根据不同的帽翅又分为海棠翅、秋叶翅、金钱翅、斜角翅等。</p><p class="ql-block">盔的种类有:帅盔、尖盔、信子盔、相盔、高盔、霸马盔、太子盔、耳不闻盔、狮子盔、狗头盔等。</p><p class="ql-block">巾的种类有:雪花富方巾、女富方巾子、桃巾子、女桃巾子、文生公子巾、丑公子巾、穷方巾、解元巾、员外巾、扇巾子、尖巾子、花子巾、书隶巾、四楞巾、睡龙巾、病王巾、将巾子、校尉巾、道姑巾、包巾、硬扎巾、软包巾、八卦巾、许仙巾等。</p> <p class="ql-block">陕西皮影武将造型在头帽上可分为盔和巾两大类。影人的盔帽分为帅盔、耳不闻盔、八面威、番盔等。番盔是番邦的番王番将所戴的帽盔,因为这类人物不是朝廷的将帅,所以在影戏中被称为"反面角色"。其中的帅盔和盔是不同的,表面看上去大致一样,其实"暗藏玄机",戴帅盔的影人比戴盔的影人官位要高,是主帅武将的头帽。耳不闻是二品官的头帽。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在盔帽的上端有一个四边形帽顶,与帽顶相连的是一不规则长方形,垂搭在影人面部后端位置。这个造型是其它盔帽类所没有的。耳不闻帽盔在整个头帽中所占比例较大,大约占整个头帽的三分之二。</p><p class="ql-block">八面威盔帽的造型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盔帽下半端,第二部分是盔帽的上半部分,呈斜角延伸出去,第三部分叫做帽尾,也叫做"刷须子",连接在盔帽的最下端。八面威不插翎子,这是讲究。除此之外,八面威区别于其它盔帽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上半部帽盔的中间,刻有三条弧线,这三条弧线叫褶子线,是帽子上打的褶子,这三条褶子是必须存在的,且数量不能变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巾,在武将帽饰中叫做包巾头,也叫做包巾子,为武将、武士冠戴头帽的一种。武将巾子类的头帽包括有将巾子、包巾子、风帽和番包巾子等。包巾子主要是些基层小兵,大致上是押运粮草和随处跟班类的。</p><p class="ql-block">将巾子,属于通风报信和行路的随从,或校卫、随从之类的人物,不上战场。将巾子的包巾比影人面部的尺寸稍大,影人的头发打成发髻,用包巾包起来。将巾子在额头上端同盔帽类相似,都有扎带、十字形扎带结和樱花,包巾上端垫有长方形硬板,上面刻有吉祥花纹,后面有一块垂下来的包巾布,长度基本上是头帽和头部加起来的总和。</p><p class="ql-block">包巾子头一般都插有翎子,也叫做包巾翎子。包巾翎子的扎带和帽檐与盔帽类相同,也有樱花和十字形的扎带结。帽檐顶端有一高高竖起的长方形,上部向前倾斜,这个长方形就是包巾布,它大约跟影人面部长度相仿。一般有四折,一折套一折,层层递进。</p><p class="ql-block">武将头饰中还有一类叫做主师子头,简称主师子(罗帽头帽)。主师子分为软胎、硬胎和花、素(黑色)四种头帽。软胎素多为英雄豪杰所冠戴;硬胎素罗帽多为都头、捕快之类人物所戴,或为仆人所戴。</p> <p class="ql-block">陕西皮影中的神怪造型形象生动,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既有天神地鬼、猛将侠客,又有鱼鳖海怪、珍禽异兽、灵芝草木等等。具体包括有:表现神灵信仰的观音、佛祖、寿星、太上老君、仙姑等;表现神话世界的各种动物精怪、植物精怪等,可谓包罗万象,无"神"不有</p> <p class="ql-block">云朵子又称"神仙朵子",是陕西东路皮影雕刻中最具特色的景片,通常使用一</p><p class="ql-block">整块牛皮雕刻而成,雕工精致,富于想象力,构图不拘一格,人物气势生动。也有使用几块小一点的牛皮雕刻之后再拼接在一起,形象造型依然完整。云朵子之中的人</p><p class="ql-block">物通常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人物造型都是专用的,不能替换,所以没有较多的关节,只有神话中能打斗的"战云朵子"上的人物手臂可以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