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堤春晓”景观是指寒冬一过,苏堤便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如梦如幻。被评为西湖十景之首。</p> <p class="ql-block">苏堤自南抵北山,横亘西湖。宋元祐间,苏轼浚湖,在堤两侧,夹植桃柳,后有郡守林希,榜曰“苏公堤”。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清康熙南巡时,题“苏堤春晓”四字,仍为十景之首。春时桃红柳绿,如列锦绣。清晨晓雾朦胧,景色尤佳。</p> <p class="ql-block">元祐四年(1089),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p> <p class="ql-block">“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p> <p class="ql-block">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苏堤春晓碑亭位于苏堤北端,亭内矗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有“苏堤春晓”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气势磅礴。这座石碑亭建于明代,已有数百年历史,是杭州市著名的历史古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碑前有楹联:“山色云深夹道莺声乱;湖光烟接连天柳絮飞。”就是这块碑让清朝乾隆皇帝每次南巡到杭州,都要来做一诗来题,岁月悠悠,86年才完成此碑,遂了乾隆皇帝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为四角攒尖顶建筑。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到杭州是在三十八年(1699年,45岁),为南宋十景之首御题行书“苏堤春晓”四字,并命建御碑亭勒石立之。乾隆皇帝于1751年御题七言绝句,刻在背面。</p> <p class="ql-block">爷爷的碑立了52年后,孙子乾隆皇帝洋洋洒洒在背面题诗:“通守钱塘记大苏,取之无尽适逢吾。长堤万古传名姓,肯让夷光擅此湖。”这是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效法皇祖父为西湖留字,为苏东坡扬名。</p> <p class="ql-block">在碑亭旁边,有一条曲折的小路,沿着小路漫步,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路边的柳树已经抽出了嫩绿的叶子,随风摇曳,仿佛在向行人招手。</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有一片湖面,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沿着小路走了一段路程,便来到了苏堤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苏堤是一条长达千米的堤道,堤道两侧种植着许多柳树和桃树,堤道中间是一条宽阔的人行道。</p> <p class="ql-block">沿堤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古朴美观,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桥。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桥头所见,各领风骚。</p> <p class="ql-block">苏堤六桥是建于北宋(960-1127年)的单孔半圆石拱桥,每座桥的净跨约3-8米。桥体为条石砌筑,桥栏雕花,形态小巧、工艺精致。</p> <p class="ql-block">映波桥是苏堤第一桥,站在桥头可见湖面上映有花港观鱼内的亭台楼阁、长廊水榭的倒影。民国九年桥面改石级为斜坡。现桥栏上装饰有跃狮、蝴蝶、回纹图案。紧靠南山路一边可见新建的雷峰塔,一边则是另一处西湖十景“花港观鱼”。一路走过路边的丛竹,行至桥头又可见从堤横入花港的小桥,那头那是有名的蒋庄,曰“兰陔别墅”。</p> <p class="ql-block">映波桥桥长17米,净宽7米,单孔净跨7.4米,半圆石拱桥。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给西湖山水赋予了灵性,流传下歌颂西湖山水的千古绝唱。1988年,在苏堤南端建了苏轼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西湖苏堤南端映波桥旁,只占据了一块小小的地方,却寄托着无比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站在庭院里,迎面二楼展厅的中间悬挂着苏步青题写的“杭州苏东坡纪念馆”的牌匾。大门左右书有一幅对联,“纸落云烟已有清才对风月,墨翻衫袖不妨便腹贮书诗。”</p> <p class="ql-block">进了展厅,迎面是一副苏东坡像。看他温文尔雅的官员模样,哪里看得出林语堂给他的诸多头衔!一楼展厅里主要通过图文的方式概要介绍了苏东坡的一生经历,介绍了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期间的政绩、轶事等。</p> <p class="ql-block">木褐色的仿古建筑透着质朴的气息,竹子屏风隐隐透着对面的光线,格外雅致。苏东坡向来对竹子的高洁品性推崇有加,纪念馆中也以青竹为幕,象征着这位文士的风骨。</p> <p class="ql-block">东坡肉与吴山油酥饼。这是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美食了,相传东坡肉是在苏东坡发动民工疏浚西湖时,将亲友送的猪肉烧制成肉块,和绍兴酒一起送去犒劳民工。肉块烧制的肥而不腻,香酥味美,民工们为表达对太守的感谢,就把这道菜叫做东坡肉。吴山酥油饼,据说苏东坡曾经冒雨油吴山,登至山顶时,吃到了一家小店里的油饼,觉得美味异常,问店主是什么并,店主说是自己做的,没有名字,苏东坡看这吃食一层层,一丝丝的像蓑衣一样,就把它叫做蓑衣饼,后来渐渐谐音为酥油饼。这也是杭州的一道名点。</p> <p class="ql-block">二楼展出了苏东坡的诗文著作、书画手迹复制品及当代书画名家以苏东坡诗为题材而创作的书画作品等。图为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老郑见此,不得不感叹苏家基因的强大。</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著名的书法作品《寒食帖》,应该是复制品,就拿书法而言,他曾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这说明他是一个富有创造性、信古不泥古的文人。</p> <p class="ql-block">在书法史上,苏东坡被列为宋代四大家之一。书法长廊里陈列着苏东坡的书法碑刻,一件件观看过来,只觉得用笔灵动,任情率意,仿佛苏东坡其人,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p> <p class="ql-block">清幽的环境似乎更符合人们吊古的心情。白墙灰瓦褐门,小小的建筑掩映在一片树木之中,玲珑可人。</p> <p class="ql-block">来到后面园子里,就是苏东坡书法长廊。在书法史上,苏东坡被列为宋代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博采众长,恣意盎然。书法长廊里除了陈列着苏东坡的书法碑刻,还有一幅三苏图,生动的表现了父子三位大家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杭州是苏轼心中的第二故乡,曾两次来这里任职,干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东坡在杭州时写了300多首诗,其中咏西湖的就有160多首,他对西湖的眷恋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离开苏东坡纪念馆,走在绿树浓荫,人来人往的苏堤上,脑海里还回味着东坡先生的事迹。想一想在900多年前的某个时期,东坡先生正率领着民工们挥汗如雨,疏湖筑堤。</p> <p class="ql-block">锁澜桥,是苏堤的第二桥,在桥上可观不远湖对面处的汪庄。始建于北宋,民国九年至十一年改石级为斜坡,一九五四年拱桥改为青石桥栏,旧时通赤山麦岭路。</p> <p class="ql-block">锁澜桥桥长16.9米,净宽6.4米,单孔净跨6.2米,是一座半圆石拱桥。“锁澜”二字和“映波”是对仗的。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近实远虚。</p> <p class="ql-block">望山桥,是苏堤的第三桥,不远处既是花港观鱼公园,另一侧观望则可见三潭印月岛。东眺吴山,西观丁家(山),层峦叠嶂,岚翠可挹,望山之趣更在“双峰插云”“不见庐山真面目”“妙处难与人说”。</p> <p class="ql-block">望山桥桥长16.9米,净宽7米,单孔净跨4.7米,半圆石拱桥,始建于北宋,民国九年至十一年桥面改石级为斜坡,旧时通花家山港。</p> <p class="ql-block">压堤桥是苏堤的第四桥,是眺望全湖的最佳处之一,故名“压堤”,旧时通茅家埠港。据说桥下之水特别深,则去灵隐天竺,舟行必取道于此,桥旁曾经有石台灯笼以照夜船行走,桥边湖中以前还产西湖莼菜。</p> <p class="ql-block">压堤桥桥长16.9米,净宽4.0米,单孔净跨6.3米,是一座半圆石拱桥。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p> <p class="ql-block">东浦桥是苏堤的第五桥,但也有称“束浦桥”的。桥始建于北宋,桥通曲院 港,与西岸流金桥斜对。是一座半圆石拱桥,民国九年至十一年桥面改石级为斜坡。</p> <p class="ql-block">东浦桥桥长16.8米,净宽4.3米,单孔净跨5.9米,是半圆石拱桥。东浦桥亦有称“束浦桥”,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东浦”二字点出了岳湖水流东注的意思,而杭州话“东浦”和“东坡”的发音也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跨虹桥是苏堤第六桥,。始建于北宋,明代桥址略有移动,是苏堤六桥中唯一移动过桥址,长度最长,单孔跨度大的一座, 民国9年后,桥面由石级改斜坡。</p> <p class="ql-block">跨虹桥桥长21.1米,净宽4.3米,单孔净跨8.1米,是半圆石拱桥。曾几何时,站在这座桥上,听到寺钟悠扬,呜呜然铺向西湖对岸。那便是有名的“凤林晓钟”。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p> <p class="ql-block">杭州最美在西湖,西湖最美在苏堤。苏堤的春天是让人流连忘返的春天。每到三四月份六座桥畔桃红柳绿,花儿竞相开放,其中最美的要属樱花了。</p> <p class="ql-block">苏堤的缔造者,正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作为杭州知州,苏东坡精心治理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了这条长堤,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壮丽的诗意之旅。春季来临之时,苏堤便化身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优美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令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踏上苏堤,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嫩绿的柳树。柳枝垂下,轻轻地拂过湖面,轻柔的风吹拂着脸庞,似乎再也没有比这样的时刻更宁静、更祥和的了。</p> <p class="ql-block">湖水清澈见底,微风拂动湖面,泛起涟漪,与闪烁的阳光交相辉映,如同一片波光粼粼的碧玉。桥梁横跨湖面,与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犹如画中的仙境。</p> <p class="ql-block">苏堤春晓的美景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的结晶。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至今被后人铭记,苏堤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象征着苏东坡的伟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长堤上,游人们可以感受到千年以来的文化底蕴和深厚历史。这里的景色既可以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山水之美,也能激发创作灵感,成为众多文人雅士的灵感源泉。</p> <p class="ql-block">苏堤春晓的美丽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每年的春天,湖畔繁花似锦,游客络绎不绝,纷纷驻足于此,品味着春日的温暖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有的人在桥头低头写意,寄托着自己对自然的热爱;有的人在湖畔漫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恩赐;还有的人在苏堤上吟诗作画,独领一方风韵。无论是游人还是艺术家,都能在苏堤春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p> <p class="ql-block">在苏堤的春日,诗意盎然,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魔力所笼罩。这里不仅是人们心灵的避风港,更是诗人的灵感之源。</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南宋时期的苏东坡,还是后来的文人雅士,都曾在苏堤春晓中找到了灵感的泉源。他们借助这宛如画卷般的美景,诗词倾注心声,留下了一部部不朽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苏堤春晓的美,不仅仅是春天的美景,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代表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无论是身临其境还是通过文字、绘画来表达,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p> <p class="ql-block">苏堤春晓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春季,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和韵味。夏季的苏堤,湖水湛蓝,翠绿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舞;秋季的苏堤,满山红叶,金黄的枫叶铺满整个大地;冬季的苏堤,则是寂寞而纯净,雪花飘落在湖面上,银装素裹,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苏堤春晓是西湖的精髓之一,也是杭州的骄傲。它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的崇敬和赞美。在苏堤的诗意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感受到了人性的深情和温暖。</p> <p class="ql-block">走进苏堤春晓,仿佛就走入了一个诗画世界。这里的美景不仅治愈着游人的心灵,也给予了创作如诗如画的灵感。</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赏花、拍照、写作,还是绘画、吟诵、散步,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苏堤春晓中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苏堤春晓,这道绚烂多彩的西湖之美,将继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它是一种美的传承,也是一种情感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走近苏堤春晓,感受那一丝丝春的气息,感受那一幅幅诗意的画卷,让我们在这片诗意盎然的土地上,寻找到心灵深处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苏堤夕阳下的景色太美了。金色的阳光散满了湖面。湖上波光粼粼。一对年青的情侣坐在椅子上,楊柳轻扬,好一幅美丽的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