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年味

西北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岁月改变了“年”的味道,有的被失传、有的被遗忘、有的被更替、有的也被淡化,但却没有改变这千年的传承。唯一让人回味和追忆的还是童年里妈妈的那个“年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夕晚上,家家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使人们都有一种忘乎所以的激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家也不例外,老婆也为了犒劳我这个在外闯荡的老游子,端上一桌很是丰盛的饭菜。小孙子也跌跌撞撞的拽来了两大瓶可乐和果汁,又从一堆年货中翻来了“露露”,“山楂树下”,“可乐”,都是些广告头条的热销货。</p><p class="ql-block">“我看有一壶黄酒?”小孙子立声答道“有,是我爸爸的朋友送的”,“那叫你奶奶热了,拿来尝尝,好多年没喝黄酒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分钟的功夫酒就热好了,小孙子看着冒着热气的黄酒,“嗯,好一股酸味啊”,顿时满屋子都能闻到酸甜的黄酒味,“是啊黄酒的特点,就是有一种特殊的酸味”。我随机饮了一口,“嗯,不错是地道的黄酒”。小孙子这时好奇的问道“爷爷,啥味道”?“好喝,微酸,香醇,是正宗的家酿黄酒”。这时,他不大相信我的话,端起酒杯喝了一小口,呲着那小嘴“这么难喝,你还说是好酒”?我顿时有些口馋,再一次慢慢品尝着的那浓郁的、酸甜的丶正如当年妈妈酿造的那种回味无穷的黄酒。“啊,这才是妈妈的年味,是家的味道”。小孙子惊讶的问道“哈哈你也有妈妈”?“是啊,人人都有妈妈。多年以前,我和我的妈妈也就像现在的咱们一样,一家人围着火炕上的小桌过年,那些年,没有现在这么多眼花缭乱的饮料,白酒也是稀罕,可是每家都少不了自酿的黄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卅的晚上,整个家族都会自发地端上自家的七碟八碗,提上一大壶热腾腾的黄酒,前去给长辈磕头、一拜年,等高兴的收起了长辈赏赐的压岁钱后最热闹的就是品尝各家的黄酒了,有的酒味太浓而微涩;有的因为发酵时间不够而酒味太淡,缺少酒的浓郁;有的因为配料不当,虽有酒的浓香,但后续有些麻唇。其中以母亲酿的和三叔母酿的黄酒每年都是餐桌上的佳品,醇香、酸甜、爱不释口。我记得有一年妈妈酿的酒特别好喝,且酒劲十足,稍微有一点贪杯,就会陷入醉的梦乡,沉沉欲睡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大了点,才亲眼见到母亲为了这除夕的黄酒竟要付出半年的勤劳。在盛夏的三伏天,就开始动手做酒粬,因为是三伏天的高温,刚好有利于微生物的发酵,把煮好的小麦粒和麦麸用小脸盆压成型,捂在新收的麦桔中发热。大约经过三十天左右,白色的菌毛长满粬块后就可以晾晒备用。到了历的九月,就开始正式酿造了,主要的原料是我们西北特有的一种糯性的小米也叫酒米,是祖传的酿酒原料,再加一些少量的小麦和高粱,有的还添加适量的乌药以提酒劲,拌上碾碎的酒粬,压实蜜封在陶瓷的酒缸里发酵。由于冬天气温低,有时还必须放在热炕的角落上保温,以帮助允分酝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腊月初,视酒糟的味道选择过滤的时间,如果发酵不好,可以适当延长一点时间。然后,用有过滤嘴的陶瓷缸装上一半的酒糟加五到八斤的凉开水浸泡一昼夜后过滤两次,经过沉淀就成了色泽橙亮丶清香浓郁的成品黄酒了。</p><p class="ql-block">如果原料充足,妈妈还会特意多酿造些,过年喝不完了就存酒缸里,到来年的春、夏季,托着疲惫、炎热的身躯从田里干活回来喝上一碗久存的黄酒,那才是另一番清凉爽快的感觉,远比那些“可乐、雪碧”要适口、舒服的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悠悠岁月,改变了年的味道,有的被遗忘;有的被失传;传有的被更替;有的又比淡化, 但却没有改变这千年的传承。在这盛妆欢庆的节日里,唯一让人回味、追忆的还是童年里妈妈的那个年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