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秘境”里的古村黄上,(026)

王彦(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黄上村隶属松阳县竹源乡,黄上村是黄庄行政村里的一个自然村,距县政府16公里,车程约40分钟,村落海拔445米。旧名王庄,后演变为黄庄。以黄庄廊桥为界,廊桥之上称黄上。有耕地247亩,林地2443亩。村民以潘姓和王姓为主。王姓始迁祖王虎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入驻于此,潘姓始迁祖潘太金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自大竹溪村迁居于此。2014年,被国家公布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  黄上村落传统建筑资源丰富,现存最早建筑修建于明代,传统建筑集中修建于清代及民国,建筑功能种类丰富,有传统民居、廊桥、三坦社殿、三元正终殿、石谷殿、谷仓等。黄上村座落在黄庄山半山腰的山坳中,从山谷拾阶而上,路过一小片古树林,可见高高在上横跨山坳两端的一座廊桥。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木构廊屋桥,桥面卵石铺设,上覆廊屋七间,重檐抬梁结构,廊屋东端设观音阁,从廊桥起往上就是黄上村,整个村庄把山坳填得满满当当,并延向两侧山岗之外,村庄上方是开垦的山地。一条山涧小溪穿村而过,把村落分成两边,村民把北边叫王边,因为北边多数是王姓人居住,南边叫潘边,多数为潘姓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  黄上村现存传统建筑及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原貌保存完好,建筑质量良好且分布连片集中,风貌协调统一,村民生产生活依然使用,保持了传统村落的活态性。村落格局和谐优美,高山阶梯式村落内部格局完整,传统风貌保存良好村民生活安宁、祥和,富有浓郁的农耕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黄上村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古村落。村落绝大多数建筑采用民居经典的三合院、一字屋等,结构合理,造型美观,保留了民居的早期做法,建筑风貌协调统一。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墙脚以卵石修砌,夯土墙,内部以木材构建,辅以木雕、石雕等精美装饰,尤以木雕广泛运用于梁枋、牛腿、雀替、门窗、回廊等各处,充分传承了山地民居的传统建造工艺,做工精细,装饰精美,体现了较高的工艺美学价值,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乡土气息和农耕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黄上村至今日民居营造过程中讲究传统禁忌,沿用村里的习俗,非常重视房屋选址、朝向,在动土、上梁、搬迁时,都要择吉日、吉时,举行特定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  黄上村民世代重视家训的传承,继承了良好的家风。村里的文化礼堂墙上至今还挂着家训十条:父子之训、兄弟之训、 夫妇之训、朋友之训、妯娌之训、安分之训、务本之训 、勤俭之训和祠规六条。</p> <p class="ql-block">  村中零星搭有晒台,远远看去,正如一个个舞台,在这舞台上,总演着古往今来一年四季的戏。春季,晒台上晒的是咸菜、梅干菜、笋干;春去夏来之际,除凉晒油菜籽小麦等令作物外,人们总会搬出家里的箱子,把箱里的东西晒个遍;而秋季,金黄的稻谷定是晒台的主角;秋去冬至之时,还可看到晒台上妇人在晒絮缝被。还有油茶籽、萝卜片、番薯干等等,也会走上去唱一曲。</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红柿满树之时,散落村中十余株柿树总是热闹非凡,十余种小鸟总在争吵抢吃最红的那个柿子,它们中叫得最响抢得最狠的算是红嘴蓝鹊,红红的嘴甲,长长的尾巴,显得格外优美,它响亮沙哑的叫声总能划破村庄的宁静;屈居第二的当是领雀嘴鸭了,短短胖胖的脖子看去有点木,但争吵起来却非常灵活,绿衣黑领是它的特色;色彩最漂亮的当数橙腹叶鸭了,暗绿与橙黄搭配的身子,给人感觉非常艳丽;参与抢食的还有白头鸭、绿翅短脚鸭、栗背短脚鸭、山麻雀及暗绿绣眼等十余种鸟,而当天空中老鹰盘旋之际,柿树上争吵的鸟突然没了踪影,村子顿时显得特别宁静。</p> <p class="ql-block">  黄上村落除有几幢不大的三合院民居外,都是无天井房子,门前道路成了他们夏天纳凉冬天晒太阳的地方,也成为村民间互相交流沟通的地方。或许正因为如此,黄上村民显得特别亲和、纯朴、热情。说亲和,他们充满互爱互助精神, 当你走进每一家,端茶问饭,寒暄问候总让你倍感亲切,总被村民的纯朴热情所感动。</p> <p class="ql-block">  村中石砌的路,空隙处长满了青苔和野草,那一级级磨得光亮的石阶,是村民数百年艰辛的记印。这里不是小桥流水式的枕水村庄,这里没有气势恢宏的豪宅大院,也没有精雕细琢的木雕、砖雕、石雕。但是,这里却接连不断地吸引一批又一批画家、摄影家和学生前来创作、写生。</p> <p class="ql-block">  黄上村吸引人的是她纯朴的民居,纯朴的风景,还有纯朴的村民。或许,这些原生态就是黄上村吸引众人的魅力所在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