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隆冬时节朔风凛冽、雨雪飘飞、阴霾重重,让人冬装紧裹心生寒意,而甲辰龙年尤甚。按常理春节在立春之后应大地回暖,但长假前后一个多月,强寒潮一波又一波,阴冷天一日甚一日。农历“雨水”已过、“八九”出头,可暴雪冰灾冻雨沙尘暴依然肆虐,没完没了、无止无休 ……</p> <p class="ql-block"> 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上,若大的疆域连续多日黑云盘踞、雨雪交加;只留下大西南一条追逐阳光、奔赴温暖的川滇通道。</p> <p class="ql-block"> 一脚踏进潞江坝,心都醉了!~和风扑面,阳光沐浴,浑身热暖。这块位于滇西怒江河谷的宽坦坝子,蓝天温馨,阳光绵长,气温宜人,树绿花繁 —— 让趟过雨雪、走出风寒的人们在这里回暖解冻 ……</p> <p class="ql-block"> 咆哮了夏秋两季的怒江,这时已没了脾气 —— 清澈碧蓝,悠缓舒畅,弯出一丛丛清水石,留下一片片白沙滩。松弛的碧水环山绕岫、推渚还滩,与百里江段昂首怒放的攀枝花相互映衬,那景观才叫“温柔的典雅,泼天的富贵”!</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树这里的草,这里的庄稼这里的人,从来都不急不缓、恬淡从容,春种秋收、草木枯荣 …… 按自然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生命周期笑迎一天天日出、目送一缕缕晚霞。</p> <p class="ql-block"> 神奇的潞江坝深藏在云岭山脉和高黎贡山之间,东接保山、西达腾冲,北上六库丙中洛、南抵龙陵和芒市,历来是滇西重要的商贸交通枢纽。从最早的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到抗日战争时期滇西几十万军民苦干八个多月建成“滇缅公路”,有力打击日寇而扬名中外。</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孩子们在怒江边平安生活、开心玩耍,或许压根不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初,数以千计的退伍军人转业来此,屯垦戍边安家落户。1955年昆明青年垦荒队员自愿支边,唱响激动人心的“边疆晓歌”。1970年代,更多的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的知识青年来到这里,以建设兵团的名义砍树烧岜、毁林开荒,轰轰烈烈红红火火建设国家“第二个橡胶基地”。</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G219“景观大道”从潞江坝一路向北,溯江而行穿越“怒江大峡谷”。沿途花丛夹道、绿树成荫,美不胜收。驱车途经傣族、白族、景颇族、傈僳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领略不一样的风情。轻车熟路跨急流、攀险山、过隘口,疾驰400多公里,即可抵达丙中洛以北的滇藏界,成为由滇入藏的第八条大通道。</p> <p class="ql-block"> 从北方天寒地冻的农历正月,来到艳阳高照、午间气温达26℃的暖冬潞江坝,你会有一种不真实的穿越感:蓝天碧水群山苍茫,奇花异草向阳开放,各式各样的亚热带水果更是琳琅满目 —— 从高速公路服务区到乡村道口、大青树下,经常能看到这些品种丰富的水果摊位。</p> <p class="ql-block"> 初春上市的水果有菠萝蜜、杨桃、释迦、柑橘、草莓、木瓜、香蕉、芭蕉、黄金果、百花果。到了盛夏荔枝、龙眼、鹰嘴芒、火龙果 …… 也会陆续上市,潞江坝出产的水果有四十多种。大小摊档都能办理鲜果快递,不论京沪成渝、还是广深陕甘、长沙武汉……,保证“当天发,三日达”。</p> <p class="ql-block"> 天气晴朗的下午,我驱车驶上陡峭的盘山路。万万没想到,危崖陡立的高山坡上,现在种满了阿拉比卡优质咖啡,早春二月就已挂果成熟。更没想到,当年知青们流血流汗、徒手开凿的西大沟引水渠,土埋草掩踩在脚下早就废弃了。而新的供水管网建在海拔更高更陡的山头,四通八达。更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在五六十度的高山斜坡上,用钢梁架设起“高山咖啡馆”、“悬崖观光酒店”,凭空打造了一处“文旅网红”地,喝杯咖啡20多块,住宿一天上千元,若不预订,一房难求!</p> <p class="ql-block"> 登高望远俯瞰潞江坝,高天流云、远山近树,怒江如带环山抱渚;沃野平畴满是农田果树咖啡园,没见一处温室大棚。此行走过的大理、保山坝子,白花花的大棚首尾相接密密匝匝,只有在元谋、盈江和潞江坝,还能见到本真的土地和自然生长的农作物,品尝到纯美香甜的瓜果。</p> <p class="ql-block"> 回望当年自己呆过的高山连队“老水井”,比起“悬崖酒店”和咖啡园,海拔低了近百米。全连职工起早贪黑、伐树挖坑种下的橡胶苗,十年八年长大成林,却因那场违背科学常识、红红火火的蛮干,导致“高山种胶”大面积低温冻害烂皮病,成片成片的橡胶林无法开割,最终被迫毁弃重新种了咖啡。…… 看着眼前抗寒耐旱的“潞江小粒咖啡”,从坡下到坡顶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已经结满了红彤彤的咖啡豆。我就想:一样的天,一样的地,一样的潞江坝,当年的我们咋就那么蠢!</p> <p class="ql-block"> 潞江坝地处高黎贡山东麓,海拔跨度600~3510米,年均气温21.3℃,年日照时数2336小时,年降雨量721~1000毫米,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宜小粒咖啡生长,是全国最优质的咖啡产区,也是全球精品咖啡的原产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潞江坝建有十几座咖啡庄园,在坝区形成了咖啡种植、采摘、晾晒的完整产业链。而庄园“前厅后厂”的设计,主要对公众普及咖啡文化——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咖啡引种的历史,参观咖啡初加工生产线,实物比较咖啡豆的品级与差别,当场鉴赏不同烘焙豆的品质特色。除此之外,还有专业技师指导大家萃取冲泡☕️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展示大厅的一面墙,高高低低陈列着国内外精致的咖啡杯具,厅内还专门辟有“咖啡科普馆”,向参观者详尽介绍咖啡怎么从南美发源,何时何因传入中国、哪年哪月进入云南;并客观介绍“饮用咖啡的好处”,品尝咖啡的要领……。最后,游客们再 DIY 做一杯香浓的咖啡犒劳自己,更是难忘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离开咖啡庄园来到临近江边、拥有龙潭活水的赧浒队。当年往稻田送秧苗、挑谷子的软脚坡是层层叠叠的水稻田,曾出产香糯绵软、粒粒晶莹的“赧浒大米”。如今弃粮种果,连片的梯田改种了鹰嘴芒。初春恰是芒果树的盛花期,粉嘟嘟的花蕊暗香浮动 —— 到了七月,一只只比拳头还大的果实就会坠满枝头,连空气都弥漫芒果的香甜 …… </p> <p class="ql-block"> ……谁会想到50年前在这里挥汗劳作、艰难挣扎的好姐妹们,如今不约而同又回到富饶美丽的潞江坝,航班动车、高速公路方便又快捷。当年支边时从成都来,火车转汽车要六七天,现在航班两小时、动车朝发夕至、自驾车1200多公里两天轻松抵达,这才吸引大家南来北往,在此避寒长住。</p><p class="ql-block"> 这个冬天,镇上的酒店旅馆和出租屋都住满了老知青。他们因缘相聚,像远方的候鸟回到第二故乡 —— 晒太阳、赶街子、逛风景、打麻将,逍遥自在如神仙一般!</p> <p class="ql-block"> 当下蹿红互联网,使潞江坝声名鹊起的,是一个上了热搜的“勐赫小镇”。每天当红主播、旅游博主、抖音短视频,在各大平台争先恐后、竞相霸屏 —— “糖厂变小镇,成就田园梦”,“工业旧厂址摇变网红区”成为了话题大王。</p><p class="ql-block"> 我还真在勐赫小镇里看到自媒体的红男绿女,高举手机云台声情并茂对粉丝们说:“看到没,这里的攀枝花是红色的~那种很纯粹的大红噢;怒江边的休闲椅子不花钱,随便坐,坐一天也没人撵你走”~ 让人大开眼界,又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 1956年前苏联援建云南省第一批国有企业,怒江糖厂就名列其中,它曾是保山地区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骄傲,也是潞江坝历史上有名的“大厂”。每年冬季怒江河谷的甘蔗大面积收获时,汽车运、马车拉、拖拉机跑起来“嘎嘎嘎”!</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不论农场还是村寨,若有家人在糖厂上班,穿上工作服、能买职工糖,那得多少人眼红!知青们两年一次探亲,回城前若能到糖厂买点红糖、冰糖、白砂糖带给远方的爹妈,也得靠通天的本事。</p> <p class="ql-block"> 2003年国企改制,国有资本退出,怒江糖厂更名后改为股份制公司。2011年被广西某糖业集团承债式收购。2014年底由于原材料供应不足,糖厂被彻底关停。…… 红火甜蜜了60年的糖业时代最终落幕,成为一抹历史的陈迹。</p> <p class="ql-block"> 直到2020年,当地政府招商引资请民营企业来开发“世外乡村 . 勐赫小镇”,破败寂寞的老糖厂迎来了生机。开发项目取得糖厂地块172亩,进行土地流转400多亩,瞄准“康养宜居,特色文旅,生态种植,低空飞行,江中漂流”几个目标,充分利用防疫新冠三年的寂寞时光,埋头施工,潜心建成了这座占地600余亩的特色新镇。</p> <p class="ql-block"> “勐赫”是当地人对潞江坝的称呼,傣语意为:“太阳怒江红土地,一家人嚒抱成团”!老糖厂原先所在的“芒旦”傣族寨名,反而逐渐被人遗忘。</p> <p class="ql-block"> 所幸老糖厂原有的布局和旧厂房、老建筑,还有沿江的攀枝花、厂区的大榕树,都被精心保存下来。有的改建成酒店,有的将建成工业博物馆,还有怒江边、榕树下分列成阵的茶座、酒吧、咖啡屋 —— 天然去雕饰,浑然成佳境!真是大都市里踏破铁鞋也寻觅不到的“出片网红地”。</p> <p class="ql-block"> 大象和孔雀是傣族的吉祥物,开发者巧妙的把它们融入勐赫酒店的建筑中。你不会相信,这些装饰新颖、风格独特、花木环绕的二层小楼,改建之前竟然是建于1956年的怒江糖厂职工宿舍!</p><p class="ql-block"> 开发者完整保留了原始院落及珍稀老树,增设了户外阳台、温泉泡池和落地窗等。老照片与新酒店两相对比,真为改建者的巧思匠心折服。</p> <p class="ql-block"> 勐赫小镇新建了20多栋康养楼宇,楼层不高配备了电梯,小区内就有医院诊所,房间里有各种适老设施;宽敞的单元门厅还设置了轮椅坡道、会客桌椅,非常适合老人们长住久居。</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勐赫的楼群会亮起成片的LED装饰灯,璀璨且节能,华丽又时尚;从山头俯瞰、隔怒江眺望这座熠熠灯城,那是几十年前在高山上的“老水井”靠煤油灯照明的我,做梦也梦不到的奢侈!</p> <p class="ql-block"> 这里原为怒江糖厂锅炉房(也称“动力车间”)始建于1956年,为糖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见证了老糖厂60多年的红火与落幕。沉寂多年之后,这座高大结实的厂房被精心改造,华丽转身为“糖舍餐厅”,成为大厨们施展厨艺的舞台,也是八方游客大快朵颐的美食天堂。</p><p class="ql-block"> 开发者极致保留了厂房原有的建筑结构,仅增加了屋顶窗洞和两侧玻璃幕引入自然光,营造了通透明亮的现代工业风格的就餐环境。一楼大厅是数百宾客欢聚的主场,二楼小间是三五密友餐叙的独享;而槟榔树下的露天长廊,则是清修心境的食客“与大自然共餐”的独特所在。</p> <p class="ql-block"> 横断山中的怒江两岸,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从六库城外著名的“登埂澡堂会”到勐赫芒旦,一路分布了多处地热温泉。近处的石头寨、登高村、省道停车区,现在都成了房车、床车和骑行者的温泉宿营地。勐赫小镇有自己的“温泉中心”,大大小小二十几个泡池热气袅袅、汤池氲氤,是游客和业主们共同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勐赫小镇还建有“雪茄品鉴馆”,介绍雪茄的品牌、烟叶品种、各种烟具,以及品鉴方法。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潞江坝独特的自然条件正适合烟叶种植,或许有人从中发现了商机。我带着好奇心观看品鉴馆的展示,开眼界长知识,更欣赏这座南美洲风情的草庵似建筑。</p> <p class="ql-block"> 甲辰龙年,从除夕到元宵,勐赫处处洋溢着热烈激扬的节日氛围:非遗打铁花、舞龙闹春、直升机巡游、萌宠乐园、惊天大马戏、江滩焰火秀等几十项文旅活动,让这个新兴的边疆民族小镇充满了幸福快乐与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在即将结束这篇文章时,我在保山新闻网上看到当地政府对开发勐赫小镇的整体设想:“总规划用地面积14000亩,开发周期10至15年,预计总投资约200亿元。…… 依托潞江坝‘一山一水一坝’的独特地貌及周边生态、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国际级康养度假目的地,每年带来旅游客群100万人次”。</p><p class="ql-block"> 作为干过蠢事的过来人,作为“建设橡胶基地”的拓荒者和失败者,我发自内心地希望“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放眼地球村,莽莽横断山中只有一座高黎贡,千里怒江的两岸也只有一处潞江坝;规划宏大的“一山一水一坝”,在这样国宝级珍稀自然资源环境,只应适度开发、精心呵护,才能让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世代兴旺。因而,由衷祝愿“高黎贡勐赫小镇”能高瞻远瞩、独辟蹊径,永续发展、不负众望, 真正造福于子孙后代!</p> <p class="ql-block"> 特别鸣谢:短短几天的潞江坝之行,我们这些当年的劳动者、今天的过来人终于有机会旧地重游,遥祭青春。</p><p class="ql-block"> 彼此相知深交50多年的知青老友陈先生、董女士对这里情有独钟,近年一直在“第二故乡”避寒长住,对潞江坝了如指掌。感谢他们的热情相邀、悉心向导,还分享了好多精彩的照片和视频为我的美篇增光添彩,相信这会成为我们共同的美好记忆。 </p><p class="ql-block"> 再次由衷的谢谢二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