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苏州北寺塔

明心

<p class="ql-block">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1918号,始建南朝梁时(502-557年)。</p><p class="ql-block">报恩寺塔为九级八面砖身木檐混合结构,高76米,占地878平方米;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备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报恩寺塔是中国2000多座楼阁式宝塔中“上为令盛,下为重楼”的典型,各层塔门过道和塔心室门上的砖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构装饰,结构复杂,是研究宋代小木作形制的实例。</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报恩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历史沿革</span></p><p class="ql-block">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年),报恩寺始建。</p><p class="ql-block">南朝梁时(502-557年),报恩寺塔建有11层塔。</p><p class="ql-block">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报恩寺塔重建为9层。</p><p class="ql-block">南宋初建炎四年(1130年),报恩寺塔再次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报恩寺塔改建成九级八面宝塔。</p><p class="ql-block">明清,报恩寺塔几度修葺。</p><p class="ql-block">1965年至1967年,报恩寺塔又全面整修。</p><p class="ql-block">2006年,报恩寺塔又进行整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建筑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报恩寺塔为九级八面砖身木檐混合结构,高76米。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备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砖砌塔身每面分三间,正中一间设门。木结构部分曾于清光绪年间重修,檐角高耸,又在平座上加了许多擎檐柱。副阶柱间连接有墙,平面直径30米。</p><p class="ql-block">报恩寺塔底层副阶周匝,占地约878平方米。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塔心室组成。每层施平座、腰檐。各面以八角搛柱分为三间,当心问辟门,供登临出入。第八、九层中央立木刹柱,直径约0.85米,下以东西向大柁承托,上端蹿出塔顶支承铁刹。塔刹高耸,长度约为塔高的五分之一。</p><p class="ql-block">报恩寺塔整座宝塔气宇轩昂,雄伟壮观。尺度巨大,比例不壮硕,翘起甚高的屋角、瘦长的塔刹,使报恩寺塔在宏伟中又蕴含着秀逸的风姿,体现出江南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北塔报恩寺~姑苏最悠久的庙宇</span></p><p class="ql-block">北塔报恩寺俗称北寺,是苏州最古老的佛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北寺塔是中国楼阁式佛塔,塔八面九层,规模宏大,重檐复宇,占地1.3亩,塔高76米,为江南第一古塔。</p><p class="ql-block">在现存姑苏古塔乃至江南古塔中,堪称第一高度。</p><p class="ql-block">全寺可分为塔院、后院、观音院、华藏世界、梅圃五个部分。</p><p class="ql-block">牌坊、山门、塔院等在南北轴线上,塔院有古塔梵宫佛国的庄重气氛,梅圃中花木布置和各景点题名扁额都围绕梅花为主题。</p><p class="ql-block">与寻常寺院不同,北寺庙没有天王殿,也没有大雄宝殿,一入山门就能看到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弥勒佛的背面,依然是韦陀菩萨</p><p class="ql-block">弥勒佛和韦陀供奉在院子里,在露天,或坐或立,这在中国的佛寺中并不多见</p><p class="ql-block">北寺院中弥勒佛的右方,是一幅很震撼的《盛世滋生图》漆雕画廊,是根据徐扬画卷制作,全长32米,高2米,共12块。</p><p class="ql-block">再现了清代“乾隆盛世”姑苏城的繁华</p><p class="ql-block">苏州不愧是“园林之城”,在塔东北有园,园林虽小,但山石峭拔,水池萦回,亭榭廊桥各得其所,名为梅圃,独具情趣。</p><p class="ql-block">穿过北寺塔,向后深入几进,在最后一进大殿边角处,会看见一个不起眼的月洞门,上书“梅圃”两字。</p><p class="ql-block">迈入梅圃,一片绿意袭来。</p><p class="ql-block">左右绿竹丛生,面前一溜短篱,篱下一湾水,通向黄墻之外。</p><p class="ql-block">墙根下有“花明溪深”四个字,一股曲径通幽的意境便升起来了。</p><p class="ql-block">沿着小石子路走三五步,左手边半壁亭,右手边小桥横跨。</p><p class="ql-block">过桥,一排黄墙、一行绿竹、三两株梅子树,几棵鸡爪槭枝叶横生,夹着一湾水,通向茶室前的小湖。</p><p class="ql-block">走过茶室,前面是一道曲折的水廊。</p><p class="ql-block">水廊位置极好,有众多附近居民坐在那里,或是一个人静静看手机,或是俩仨好友东南西北地聊天听老苏州人给科普说:为什么江南园林水榭中都喜欢石桥,因为桥架在水上,弥补了人不能站漂在水上的遗憾,而且连通前后,把美景给串起来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时候,恰好有一对新婚伴侣在拍婚纱照,新郎英俊帅气,新娘美丽大方,与园林美景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水榭正对着湖,湖对面矗立着黄石叠成的小山,叫铁石崖,崖上立着一座疏影亭,亭边竹影婆娑。</p><p class="ql-block">绕湖而走,踏过小石桥,抬腿登上竹林小径,就到了疏影亭。</p><p class="ql-block">梅圃虽小,作园林,可谓五脏俱全,可看的不止于此。</p><p class="ql-block">说来寡淡,身临其境才有意思。</p><p class="ql-block">在老苏州人的眼里,北寺塔有着很高的地位,一直是姑苏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物有日:未进苏州城,先见北寺塔</p><p class="ql-block">游览北寺塔是免费的,游人不多,是个很值得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离苏州博物馆、拙政园以及平江路都很近。</p> <p class="ql-block">旅行时间:2024年2月8日</p><p class="ql-block">旅游地点:江苏苏州</p><p class="ql-block">摄影摄像:杨大明</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杨大明</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4年2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