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的“老物件”

璐不露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也被称为中国现代史,它也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阅读八下课文我从家中找到了一些与这段历史相关的物件,作为纪念以及展示。</p> <p class="ql-block">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无法做到敞开供应,难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于是,粮票应运而生,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p><p class="ql-block">“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生活的年代。大到电视机、自行车,小到粮油米面,都需要凭票购买。</p><p class="ql-block">当时的粮票分为全国通用和地方流动两种。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全国使用。出差的人必须持单位介绍信去粮店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才能出发。转机发生在改开之后,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p><p class="ql-block">1993 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p><p class="ql-block">粮票样图↓</p> <p class="ql-block">老一辈的结婚证,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结婚证,从1950年开始,经历了多次变化。</p><p class="ql-block">在1950年代初期,结婚证主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内页多印有和平鸽、稻穗、棉花、并蒂莲等特色图案,整体绘图鲜艳漂亮,喜气洋洋。</p><p class="ql-block">到了1960年代,结婚证逐渐简洁,绘图颜色以大红色为主,整体设计更加突出婚书的主题。</p><p class="ql-block">而到了1970年代,结婚证又发生了变化。1970年出现了折本式结婚申请书,极具历史色彩,数量相对较少。同时期的结婚证款式各地也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进入1980年代,为了携带方便,结婚证的样式由奖状式转变为护照式,同时添加了男女双方照片,没有了复杂的图案。</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老一辈的结婚证经历了多次变化,但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和价值观</p><p class="ql-block">老一辈结婚证样图↓</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大家看的报纸,对比如今的报纸,形式变得多样,时代突飞猛进的发展,让我现在才知道以前的报纸模样!!</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的报纸样图↓</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软件上看到的,觉得很有价值便保存了,据我猜测,这些东西都是五十年代时各个职位的证件照和纸币,这么多的老物件让我感觉自己就仿佛在中国的五十年代那会一样!</p><p class="ql-block">证件照、纸币样图↓</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用的电话和计算器如今很少见了,现在时代发展,使用的手机都是智能机,打电话、聊天、刷视频、视频通话、玩游戏、工作等样样精通。但以前的手机只能打电话、拍照,最厉害的也只是玩点俄罗斯方块罢了。</p><p class="ql-block"> 我很喜欢以前人们的生活,不会被手机里的游戏困扰,大家聚在一起天真纯洁的玩耍,想想都高兴。</p><p class="ql-block">电话计算器样图↓</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我搜集到的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物件。</p><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