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秦岭之子午峪

阳春白雪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华龙脉”、陕西人民后花园的大秦岭,她时刻都在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引无数人为之向住,漫游、寻幽、探秘是许多普通老百姓的追求。虽然寒冷的冬天,却无法阻挡我们漫游的热情,今天我们要去的是秦岭七十二峪之一的子午峪,主要是西安市长安区的这一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西安出发,沿着子午大道一直向南开,大约四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秦岭脚下的长安区秦岭保护总站,因为是在春节假日,大部分游客都是自驾游,站前人声鼎沸、车来车往,小吃摊、特产摊叫卖声此起彼伏,甚是热闹。站前一块巨石刻着“子午古道”, 提醒着今天的行程将从这里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目前该景区是免费的,门口有几位工作人员热情提示着各位游客进行扫码登记,以防火灾。而后便可沿着一条蜿蜒曲析水泥道路向着深山走去。原以为我们来的算早了,但是在上山的途中碰上了不少的返程人员。一路上,人来人往,有两手空空的轻装上阵者,有带着好吃好喝的负重前行者,有带着专业设备的登山爱好者,一个个精神换、神采奕奕,向着心中的圣地进发。今天天气不错,天空晴朗高远,冬日的阳光很是温暖,山色虽有些许潇瑟,但远山的松柏和沿河的竹子依然清翠碧绿,小溪流水淙淙,河岸较宽的地方聚焦着一群一群的小朋友,他们在家人的引领下嬉戏玩耍,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图画。</p> <p class="ql-block">  从峪口进谷没多久,一座具有古色古香的小石桥呈现在眼前,近前一看原来是左氏桥,即清朝时期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所建的石桥。该桥横跨子午河上,很是特别,是一座上下两层石拱桥,即为“桥上桥”。目前现存的石桥看似古仆,实则为现代重修的,桥身上有龙头排水口,桥上的垛口均为门墩石,有些石墩上还雕刻精美图案,据说当时修复该桥共从民间收集门墩石800余块呢。桥的一边建有左公亭,纪念左宗棠;桥的另一边建有左氏桥重修碑,碑上记载左公桥的历史及重修事迹。碑的上方有一牌匾“荔枝驿”。据说,子午道又叫荔枝道,唐朝时因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整修了从四川涪陵到长安的道路,快马传递荔枝到长安。于是每年“飞骑驰进,七日七夜至京,人马多毙于路,百姓苦之”。而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更是鞭鞑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骄奢淫逸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路继续前行,大约行者4公里,来到了道教名观—金仙观。该观依山背阴而建,规模不大,气势不凡,不可小觑,据历史记载,晚唐时期留学长安的新罗人金可记在此修道,中国道教由此传入韩国,所以金仙观也被冠以“韩国道教祖庭”,每年都有韩国的道教人士前来拜谒。从观门口进入,拾级而上,来到金仙观的大殿前,主殿在中,左右两边分别是慈航殿、财神殿,殿前左边是一棵巨大的许愿树,挂满了信众的红色彩带,右边是一个藏经阁,现在好像没有启用。正殿的右方依山势、依次相继建有药王殿、金仙殿、太岁殿等。我们参观时,正是道观例行法事,门前聚集一些群众和香客围观,梵音悠悠、香火氤氲。而我们今天的重点不是此,所以简单参观后即奔赴下一站―玄都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玄都坛位于金仙观后方,是一座冲霄石山,周围五座山峰环绕,遗世独立。山顶原为西汉时期修建皇家祭祀天神的坛,是为天坛,正对着汉长安城的子午线,与朱雀大街、三原县天齐村五帝祠皇家祭祀大地之处同在东经108度,是汉长安城规划起点和中轴线,作为国家祭祀活动中心,比北京天坛早1600年。唐朝时期,玄都坛是终南捷径汇聚之地,大诗人李白的好朋友丹丘生就长期在玄都坛下隐居修道,杜甫也经常来这里看望他,并为他写一首诗《玄都坛歌寄元逸人》,诗中对子午峪以及玄都坛仙家境地的描述,千百年来令无数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金仙观的后方穿过竹林小径,沿着山路一直向上攀爬,由于积雪溶化,道路很是狭窄泥泞湿滑,向上向下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路边的树枝,手脚并用、相互搀扶,稍不留神就摔倒在地,满身泥泞、一脸苦笑。遇到下山的人时,更时要提前找好借过的地方,一般是上山的等待下山的人走过时才能继续向上。沿途也不免有一些人打道回府,心中甚是遗憾,但是路况确实难行,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积雪尚溶的泥泞,很是考验一个人的信心和毅力。我们坚持继续上行,原来只有二十分钟的行程,差不多用了双倍的时间。踏过一截又一截的泥泞,越过一段又一段险要,侧身穿过石缝,手拉着手,跨上两座山石之间的小钢桥,再穿过仅能一人容身的山道,最后冲上山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山顶平整,面积不大,呈圆方形,上面立着一块不大的石碑―玄都坛,西侧则新建一个很小的庙宇实在有点有碍观瞻。站在山顶,环顾四周群峰,即可遥望对面的小五台,又可通过峪口眺望关中平原。山顶上游客不多,有坐着休息的,有登顶抑制不住狂喜的拍照者,也有遥看群山默默沉思的。也许这些人当中也有和我一样,是因为杜甫的诗,踏着诗人曾经的足迹来探访玄都坛,感悟大秦岭之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