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锡崇安寺(公花园)梁溪首刹,吴会名胜,1600多年的崇安寺自古以来,就是无锡的政治中心、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与之相邻的洞虚宫有500多年的历史,其三清殿的偏房为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的故居。</p><p class="ql-block">建于1905年的公花园是中国最早期建成並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园,故誉为“华夏第一公园”。主要景点有方塘书院、池上草堂、绣衣拜石、草堂话旧、松崖挹翠、白水试泉、兰移听琴、樱丛鸟语等24景。由于“公花园”地处繁华的市中心,闹中取静、环境优美、又被市民誉为“城中绿宝石”。市因寺兴、园因街荣、商业繁华的无锡被誉为“小上海”,崇安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成为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苏州玄妙观齐名的江南四大特色街区。现在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一百年前的公花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公花园中山路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公花园东大门</p> <p class="ql-block">元宵节的公花园中山路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公花园九老阁。1905年公花园创建初期,建茅亭于园内,1934年无锡地方耆老楊筱荔、楊荫北、楊幼梅、楊心栽、楊遹声、江焕卿、蒋遇春、邹同一、丁坚如等九老拆除茅亭兴建九老阁,至此公花园的建造初具雏形。</p><p class="ql-block">当时公花园的规模南靠玉皇殿,东至白水荡尽头,北至多寿楼,西南至九老阁。</p> <p class="ql-block">公花园中山路入口处刻石“绿宝石”</p> <p class="ql-block">无锡市老图书馆钟楼及国际著名民间音乐家、二胡演奏家阿炳铜像</p> <p class="ql-block">公花园有一块“寿字石”,原置多寿楼西侧一百米处“艺术广场”一棵大树下,2015年移至“九老阁”向南三十米绿化带,现在己不见踪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几年前春节正月初二是我六十岁生日。一大早我就前往市中心的公花园艺术广场上一棵大树下的“寿字石”拍照留念。当时手机在农村和落后地区及城市低收入人群中还没有普及。正在普遍使用的手机还都不带拍摄功能,即使高挡手机有拍摄功能但配置像素也不高。于是我又携带了一架日本原装进口数码相机,出发前匆促之间没有带三角架。</p><p class="ql-block">到了公花园艺术广场,只见百余老年市民正在艺术广场围着大树晨练,无法取景拍摄。</p><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等到晨练人群散场后,单靠自身又无法完成自拍或延时拍摄功能。正在一筹莫展、举手无措之时,来了几个外地游客,领头的是一位戴眼镜的女青年,还有一对五十多岁的老年人,一对三十岁左右的夫妻,手里抱着一个孩子,后面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我便向他们打招呼,请求帮助按一下相机快门。年轻夫妻首先表示没有使用过照相机,不会按相机快门;老年男子接着说:“我们安𡽪农村大部分人连手机都不会用,也没见过数码相机;戴眼镜的女青年则表示:“如果能调节好相机镜头、光圈,示范一下操作方法,可以试试。”于是我便设置好照相机拍摄参数,提示了按纽位置,把数码相机递给了她,我便坐在寿字石旁,顺利完成了拍摄。我又打开数码相机,当相机屏幕上当即显示出刚刚拍摄好的照片时,她的老母亲十分惊讶,连续不断地对她女儿发问:你怎么会拍照了呢?是在哪里学的呢?又是谁教你的呢?真可谓惊喜交加!</p><p class="ql-block">我连连向她们一家表示感谢!一边向她们介绍公花园的景点,一边与老人交谈。得知她们一家来自安𡽪农村,有一子二女,除大女儿外,都在农村务农为生,收成还好,吃穿不愁。大女儿读完职业学校后在无锡郊区堰桥镇打工,今年拿到好几千元年终奖,特意请她们全家来无锡过年、旅游。</p><p class="ql-block">看到来自安𡽪农村的外来务工普通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是纯朴、和善、幸福、豁达,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于是乎我就提出为她们全家拍摄一张合影,並承诺彩扩后寄给她们。那一家人喜出望外,随着我的指点她们在无锡公花园“中央艺术广场”上的“寿字石”旁边的大树下排好了位置,随着“喀嚓”一声大功告成。打开数码相机屏幕显示让她们观看、审阅,她们也甚感满意。由于老年夫妇和年轻夫妻带着孩子正月初四就要回安徽农村老家,收寄信件不方便,她们就向我提供了她们在安徽老家的地址和在无锡堰桥乡镇企业打工的地址,要求分二封信分别邮寄,並提供了联系电话。她们要给我摄影和邮寄的钱,被我婉言拒绝。</p><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五照相馆开门营业后我立即彩扩好照片,分别寄送给她们。一个星期后,知悉了她们已经收到照片的回复。</p><p class="ql-block">几年后春节将至,我正在海外,我的手机里突然收到一个陌生手机的短信:“我是前几年你在无锡公园里给我们全家拍照的人,谢谢你这个热心的城里人,拍照过后我们夫妻也离开农村到了城里打工,现在我们家盖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我妹妹今年春节要嫁人,想寄喜糖给你,请提供邮寄地址。”</p><p class="ql-block">安徽农民的短信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由于我人在海外有一段时间,国内不方便代收,春节过后气温升高,喜糖时间长了会变质。于是我回复:“我人在国外,听到你们的喜讯,甚感欣慰,並表示诚挚的祝福!喜糖不用寄过来,你们的心意我心领了,也谢谢你们的关心,好长时间了还记得我这个素不相识的外地人!祝你们全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新娘子喜结良缘、百年好合!”。</p> <p class="ql-block">我在公花园艺术广场大树下“寿字石”旁为幸福快乐的“安𡽪农民一家人”拍摄了这张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从花甲之年又步入古稀老人行列,我旧地重游,来到公花园在“寿字石”旁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公花园水景广场</p> <p class="ql-block">公花园水景广场名家书法石壁</p> <p class="ql-block">现代语译文:“万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之”</p> <p class="ql-block">石刻译文:“福寿延年”,图中翩翩起舞的是仙鹤,寓意“寿”字,圆圈由蝙蝠图案组成,寓意“福”字,蒃体文字为“延年”二字。</p> <p class="ql-block">海瑞手书“寿”字石刻</p><p class="ql-block">海瑞,明代清官,被当时百姓称颂为“海青天”,他的知名度与北宋时期的清官包拯齐名。</p><p class="ql-block">海瑞既是“读圣贤书,干国家大事”之人,又是重亲情尽孝道之士,不仅涵盖了其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同时也铸就了海瑞书法艺术的独特风骨。我们从其遗留给其母亲的这一幅书法作品“寿”字,可见一斑。这个“寿”字,是海瑞传世的书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精妙之处在于,此“寿”字暗含有“生母七十”和“生老百年”几字,结体巧妙,情感浓郁,意义深刻。“寿”的上半部分是个“生”字;下半部分是个“年”字;整个字去头去尾则是个“老”字;“生”字的最后一横和“老”字的下半部构成了“百”字。由此可见,海瑞书法功力深厚,加上孝情融于字中,情字相融,相得益彰,为后世所称颂。</p> <p class="ql-block">古体字:“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说的是古籍记载:以前无锡所在地区山上盛产锡矿,引发战争;后来锡釆完了,也就安宁了。现代有专家对此提出异议。(另文介绍)</p> <p class="ql-block">公花园白水荡涵碧桥旁有一隆起高地“龙岗”,上有一座小白塔,塔身遍嵌瓷砖,虽然简陋,但小巧玲珑。白塔是1921年无锡初级师范的侯保三在公花园同庚厅后捐建西社之后,1927年锡金师范同学会效仿侯保三此举捐造的,如今也已有近百年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砚韵流芳</p><p class="ql-block">取材于大书法家王羲之洗墨典故,相传王羲之府邸位于崇安寺旧址,曾经在此挥笔泼墨,留下一洗砚池,雕塑站立池头,池边还建有书法墙,右军洗砚碑。</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砚池旁竹林里有古人乘凉、喝酒、品茗、抚琴等铜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崇安寺是无锡最古老的寺院,距今已有1600多年。崇安寺相传曾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宅第所在地。</p><p class="ql-block">364年晋哀帝兴宁二年改为寺院,命名为兴宁寺</p><p class="ql-block">977年宋太平兴国二年改为崇安寺。</p><p class="ql-block">清乾隆时封为静慧寺。以后几经毁建,辛亥革命后,神像陆续被毁,房舍改作它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原来是清净的佛 教道教圣地,后来寺毁却名存,发展为商业繁华区,因位于无锡老城的地理中心,行政中心,成为无锡市中心的代名词。</span></p> <p class="ql-block">华彦钧雕塑</p><p class="ql-block">华彦钧(1893—1950),小名阿炳,和崇安寺有着不解之缘。这里是生他养他的故土,是他经历种种坎坷磨难成为杰出的国际著名民间音乐家的摇篮,这里留下他心灵的创伤,也赋予他音乐创作的灵感,这里有他对邪恶势力欺压的呻吟,也有他伸张正义的呐喊。崇安寺,是阿炳艺术人生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多寿楼始建于1911年,当时无锡耆老华海初六十寿辰,相约同庚华子随、吴俊夫集资兴建。后几经修缮、翻建。</p> <p class="ql-block">公花园“多寿楼”1911年,同盟会会员秦效鲁等人在多寿楼前发动了辛亥革命无锡誓师起义;1923年无锡第一个共青团小组在西社成立,还有1925年无锡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也是在这里成立的。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后的第二天,无锡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冉冉升起。</p> <p class="ql-block">1925年1月共产党人董亦湘在城中公园多寿楼旁空地上召开秘密会议,成立无锡第一个党支部,孙冶方任无锡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而无锡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则于1923年10月在西社成立,后成为组建中共无锡地方组织的基础。每年都有多批团队来城中公园凭吊烈士,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p> <p class="ql-block">草坪会议雕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秦起烈士是无锡工人运动领袖,第一届无锡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参加工人运动被捕牺牲,年仅20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祟安寺遗迹玉皇殿</p> <p class="ql-block">玉皇殿旁有一块太湖石,名“绣衣拜石”,玲珑剔透,颇有天女散花的风姿。顶上有紫藤,石身满面铁线纹,如水信云,仔细找的话,可以找到有“绣衣峰”三个字,这是明朝俞宪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在冬日暖阳下同庚厅门前聊天喝茶的市民</p> <p class="ql-block">正在公园里下象棋的市民</p> <p class="ql-block">正在公园里跳广场舞的市民</p> <p class="ql-block">歌舞升平、欢乐祥和的迎春元宵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