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奇才,人杰之怀

老屋

<p class="ql-block"> ——记滨州市乒乓园丁相怀杰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惠民地区(今滨州市)体育界,尤其乒乓球业内,提起相怀杰,相老师,几乎无人不知,没人不晓。相老师的名字是随着惠民地区乒乓球运动的崛起、发展,而声名显赫的,这显赫足足覆盖了近半个世纪。虽然他曾做过市体委主任、党组书记、市体校校长、书记、市体总主席等要职,却很少有人称呼他职务,人们口口相传,熟悉而亲切的称谓是相老师。那是他终身职称!因为他是永远的乒乓球教练,是学生们心中一生都敬重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1959年,已经上初中二年级的相怀杰,平生第一次见到乒乓球,当即就被那飞转的银色小球迷住了。他后来回忆:“那清脆悦耳的击球声,小球在空中划出的美妙弧线,神奇而变化多端的各种旋转,进攻者大力扣杀的八面威风,防守者魔术般以柔克刚的削球,花样繁多捉摸不定的多样发球,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紧张刺激的对攻。这一切让我看得如醉如痴,乒乓球就像磁铁一样瞬间把我深深吸引住了。那才是一见钟情呢!”从此,他对乒乓球爱得如痴如狂,并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他读初中的学校只有一张球台,老师们打球还排不上队,他们几个爱好乒乓球的学生只能倚在门口、窗外望球兴叹。偶尔老师们休息或恰好忘记了关门,他们才能溜进去挥上几拍,过过球瘾,享受一下短暂的乒乓快乐。这种欲练不能,欲停不甘,反而更加激起了他要打球的强烈渴望。</p><p class="ql-block"> 1961年相怀杰考上了惠民师范学校。他入校头一件事就是寻找学校有无乒乓球台,有没有打球的场所。那天他霍然发现学校有一个好大的活动房(据说是旧社会科举考试的考场,拆除了隔墙形成的),里面居然摆着七八张乒乓球台。他顿时像发现了新大陆欣喜不已。从此他只要一有时间,哪怕是课间十来分钟,也要跑到这里,挥动起球拍尽享快乐的乒乒乓乓。虽然那时没有老师指导,也不懂得规范的技术动作、训练方法、训练内容、球拍类型,他和伙伴们凭着兴趣,凭了感觉,在灾年饿肚子的艰苦日子里,废寝忘食,稀里糊涂地打球,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新中国第一次在北京举办了二十六届世乒赛。我国夺得男女单打和男子团体三项世界冠军。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在体育领域取得的空前伟大的胜利!鼓舞了人民大众,提升了民族自尊心。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席卷全国的群众乒乓球热。容国团、庄则栋、邱钟慧等更是成为了多少青少年的榜样和偶像!勇于胜利,夺得冠军,为国争光,成了无数年青人的梦想! </p><p class="ql-block"> 年少不羁的相怀杰自然也是梦中之人。为了梦想,他更加拼命地练球,但那是在没有老师指导下,无计划,无方向,无标准,无要求,稀里糊涂的盲目练习。这种方式的练球,无论你多么痴迷,多么卖力,多么拼命,都不可能打出高水平,打出好成绩。一段时间的“疯狂”追梦之后,相怀杰逐渐冷静下来。他悟性高,理解力强,几年后便如梦初醒:痴迷和成功不能划等号,不是任何人都是大才、奇才,都能成为世界冠军的,夺冠军必须具备若干主客观条件且缺一不可。尤其是当了老师以后,他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更是浮云般飘然离去。然而,他对乒乓球的热爱已深入到骨髓,欲罢不能。当一个人对某一种热爱达到痴迷时,他会特别用心、动脑去钻研,非同寻常的琢磨、学习、提高,相怀杰正是如此。他靠了悟性,勤奋,好学,发现自己虽然从未经过专业教练指导,更没有专业系统训练。尽管没有参加过大的比赛,也没有取得过出色的成绩,但他对乒乓球技术理论有一定的积累、理解、体会,技术动作规范方面也说的过去,教学、训练、传授能力尚可。(他这种感觉在1983年春天进一步得到验证。该年,在山东省体委组织并在济南举行的《体育技术职称晋升专业理论和论文考试》中,他以总分97.8分的成绩获得全省第一名)他豁然开朗:要当一个好老师,好教练,他要把对乒乓球的热爱以及实现冠军的梦想转移到学生身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上图:学生时期的相怀杰。下图:1966年春,博兴师范附小乒乓球队到北镇第二小学交流比赛合影。后排中为相怀杰老师)</b></p> <p class="ql-block">  相怀杰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年轻人,这团火无论到哪里都要燃烧出绚丽的星光。1964年他分配到北镇第二小学当老师,先教了一年数学,后教了三年语文。期间,业余时间,用他的热情在师生间掀起了一股爱好乒乓球的风潮,那乒乒乓乓的声音像动听的音乐,满校园里不绝于耳。他甚至未经领导同意,就自作主张,从他任教的四年级两个班中,挑选了几名男女学生,教他们打乒乓球,开始了他的乒乓球教练生涯。</p><p class="ql-block"> 相怀杰是个办事特别认真,又十分执着的人,一旦确立目标,就决心干出名堂。他励志在教练乒乓球中有所作为,为达目标,几乎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当时的地区体委和小学紧邻,学校没有操场就去体委场地上体育课,体委没有食堂,就去小学就餐。这种地利之优似乎是在为相怀杰准备了一扇即将开启的大门。1966年春节后开学不久,春寒陡峭、乍暖还寒,他带着学生在室外水泥乒乓球台上坚持每天训练,经常耽误吃饭。一位体委领导在去学校食堂打饭的路上,多次目睹了这个生动的场面,一打听,知道了情况。不由欣赏地点头道:“嗯…..这个小青年有股劲头,有培养价值。”领导这句话说过没多久,幸运就向相怀杰招手了。那年三月初,省里举办了一期为期半月的乒乓球专职教练员培训班,体委领导马上想起了这个“有培养价值”的小青年,竟破格派了他去参加。天时地利人和,就这样瞬间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p><p class="ql-block"> 相怀杰,这个生长在边远农村从未见过大世面的小青年。那是他第一次去济南这么大的城市;第一次参加正规训练;(在训练班年龄最小,资历最浅,最缺少见识)第一次接触到省队及其他地市的专职教练;第一次聆听省队教练技术理论课;第一次听到了各地市教练的工作交流和体会;第一次看到省队队员完整高质量的训练课;第一次欣赏到省级高水平运动员规范的基本功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第一次看到、并认识到用多球训练是突破重点、难点技术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巨大的幸运让他激动不已,但没有冲昏他的头脑。若干的第一次让他大开了眼界!他十分珍惜并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半月内他没有一次外出游览城市的繁华,一心扑在训练班上,认真的听,仔细的记,反复的看,使劲地练,不厌其烦的问。他像久旱的禾苗遇到了及时雨,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乒乓球的所有技能和理论。他痴迷到何等程度?期间发生了邢台地震。在那一刻,他还在聆听省队教练的讲课,听得入迷,浑然不觉。直到人们纷纷向球台下钻,向外面跑,他才最后意识到是地震了。培训班使他增加了知识,明确了方向,树立了信心,少走了许多弯路,为他以后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培训班结束回到学校后,地区体委聘请他担任北镇业余体校兼职乒乓球教练,他的业余乒乓球训练阶段正式开启。经体委协调,在工会俱乐部活动室里,放置了两张乒乓球台,那是他的训练基地,也是他第一次在室内上乒乓球训练课。每天课余时间,他仍在校内水泥台上教球,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星期六下午、星期天,他带领孩子们步行好长距离,到工会练球,风雨无阻,天天如此。要知道那时他还不是体育教师,他仍在教语文课,任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正式训练了两个多月。六月,惠民地区举行了乒乓球分区赛(黄河以北六个县加地直)他们参加了小学组。这是相怀杰第一次以教练员身份参赛,他还没有任何指导比赛经历,学生们更是初出茅庐,对比赛知识一无所知,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赛了下来。让人喜出望外是,他的小学生贾焕芹居然获得了女子单打第三名。就是这个小小的第三名,让他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训练效果,看到了桅杆上鼓起的风帆。</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后不期而遇的文革,打乱了一切社会秩序,他失去了训练的应有条件,他的刚刚起步的乒乓事业戛然而止。两年的时间,离开了乒乓球台的他深感失落和寂寞。</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始终充满活力的相怀杰岂能自甘沉沦?为实现自己梦想,他想方设法又调回到第一小学。因为他知道第一小学有球房,里面放置了四五张球台。这样,在学校里他又能教孩子们打球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72年7月,惠民地区首次向省乒乓球队输送队员,这是欢送合影。前排三名小队员左起:王胜,遇秀萍,李亮。几年后,他们个个成了惠民地区乒乓球队的顶梁大柱。相怀杰老师在后排左四。)</b></p> <p class="ql-block">  上天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志者又如此勤奋之人的。这次他和体委主任侯炳章住在了一个院里(侯的爱人是该校教师)。某天,侯炳章在校门口遇见了相怀杰,第一句话就是:“小相,你怎么不抓乒乓球训练呢?”相怀杰:“我刚来,还不知道校长什么态度……”侯主任大手一挥,“校长那里我去说,你大胆抓起来。”一句话,激起了他满腔斗志和激情。本来就跃跃欲试的他,仿佛一匹蓄势待发的骏马,不用扬鞭自奋蹄了。</p><p class="ql-block"> 正值学校放寒假前夕,还没等到校长召见,他就先斩后奏,迫不及待地把学校乒乓球队建立起来了。从此,无论寒暑,不分昼夜,他近乎疯狂地抓起了乒乓球训练,一发而不可收。学校领导被他的执着和拼命精神所感动,让他弃文从体,安排他做了专职体育教师。不教文化课了,这样他就更顺理成章,有更多时间训练了。</p><p class="ql-block"> 1971年前的那几年,全国上下各项体育赛事还没有恢复,真正兼职从事业余训练的痴迷者不多。他为了让学生多参加实战,就在学校里搞各类小比赛。如全校赛,年级赛,班级赛等,通过比赛提高队员的实战能力和荣誉感,能发现问题,还能吸引更多学生来打球,这对选才大有好处。</p><p class="ql-block"> 两年多的时间,见缝插针,争分夺秒的艰苦训练(每天的训练时长和强度都相当于现今的体校),撇家舍业,近乎忘我的奋斗拼搏,成果初现。相怀杰的小学生们技艺突飞猛进,渐渐名声在外,社会上慕名来观摩的,切磋的,挑战的络绎不绝,大都铩羽而归,这让他愈发增加了信心。</p><p class="ql-block"> 1971年4月份,第一次作为惠民地区教练的相怀杰,带队参加了在枣庄举行的全省乒乓球集训比赛,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全省正规乒乓球赛场露面。正在文革时期,还不能大张旗鼓地搞赛事设冠军,只是省体委的一次摸底。他带去的两名九岁小队员惊艳了全场。两个孩子在场上的表现,引起了省体委领导、省队教练的极大兴趣。是年底,省体委指派省乒乓球队专门到惠民地区及有关县巡回表演,点名相怀杰带领他的四名小学生同行、同台表演。省体委这个动作,实际是对惠民地区刚刚萌发的乒乓向好形势的调研、督导,对小队员们进一步摸底、考察。那次省乒乓球队持续一周的惠民地区行,所到之处观众爆满,引起不小的反响,对推动全区乒乓球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考察结果得到了省领导、省队教练的认定。</p><p class="ql-block"> 1972年6月,省体委一纸调令,把他三名小队员调入省队。顿时在惠民地区引起轰动。自建国以来,省乒乓球队从来没有惠民地区的运动员。能向省队输送队员,说明了他的训练水平和训练效果,相怀杰也一夜之间成了“名教练”。连县里也有人想把孩子送给他训练。然而一切才是刚刚起步。</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日子里,相怀杰连续不断地创下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惠民地区整个体育界许多个第一:他是第一个打开山东省乒乓球队大门,输送四名专业运动员的教练;他也是那个时期向省里输送专业队员最多的教练员;在山东省建国后举办的头十届四年一次的综合运动会上,惠民地区从未获得过任何项目的团体冠军,是他的学生为地区夺得第一个单打冠军,第一个团体冠军;他的队员在山东省第十,十一,十二届三届省运会上都有冠军入账;他的学生一度入选国家乒乓球青年队(与蔡振华同批队员),在当时惠民地区绝无仅有;他的学生曾获得全国锦标赛男子团体亚军,全国比赛专业运动员组女子青年单打第三名,男子单打第七名。这些个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如同一道道亮丽的光芒,汇成一片辉煌,映红了惠民地区体育领域的半边天。正如省内同行业人士评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惠民地区少年乒乓球队犹如一匹狂奔的黑马,异军突起,震惊山东乒坛!至今滨州乒乓球依然具有雄厚的优势和影响。这其中相怀杰老师力拔头筹,居功至伟!”</p><p class="ql-block"> 相怀杰——性情直爽,心地善良,作风顽强,执着信仰。他用青春似火的激情点燃了多少青少年心中的火焰,这火焰照亮了他们人生的路程。相怀杰靠了拼搏,靠了不懈的努力,硬是用一己之力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惠民地区体育运动的轨迹。在这方面,说他是创造历史的劳模并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相老师与在滨的部分学生,个个都曾是叱咤乒台的风云人物。前排左起:张小慧,遇秀萍,王欣欣,相老师,岳丽萍,张虎。后排左起;王富国,梁勋,魏星,李亮,周燕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2年老年大学,相怀杰老师脚部手术后,在不能穿鞋的情况下,仍坐着讲课,并坚持站着送多球,导致术后感染,其敬业精神感动了许多学员。)</b></p> <p class="ql-block">  面对无数的荣耀,相怀杰本人却十分冷静。他这样分析自己的成功:“个人努力只是一方面。我的成功主要来自各级领导及学生家长的支持,本人没有家庭拖累(他有一个极为贤惠的妻子,使他无后顾之忧)从大环境看,当时全国中小学里,真正开始恢复各项体育训练的并不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起步早,争得了先机。”</p><p class="ql-block"> 或许由于业务功绩显著,以及各个方面表现突出,他自然被推上了领导岗位。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作为既干过业务又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过来人,他感觉尤为深刻。他承认,官场学问奥妙,复杂,不像抓训练、做业务工作那样单纯、单一。尤其是做一把手,需要有当主要领导的必备素质和驾驭能力,在这方面他自我感觉一般。他自嘲道:学历不高,却书生气十足;为官一任,能力有限,但办事公道;威严不足,但以身作则,为政清廉。当了二十来年“副、正七品芝麻官”,期间始终坚持这样信念:生活作风要规规矩矩;工作作风要踏踏实实;思想作风要正正派派;廉政方面要干干净净;工作思路要清清楚楚;本质业务要明明白白;处理问题要公公正正;为人处事要本本分分;对待组织要老老实实。举一个他身上的例子:他当一把手其间,给职工盖了一栋面积大,质量好的宿舍楼。他却不要,坚持住在七十平米的老房子里,干部职工口服心服,分房工作平稳顺利。现今做到像他这样领导能有几人?正是这样信念和作为使他赢得了良好口碑,也让他“稳稳当当靠了岸”。退休后他写了首打油诗总结自己:“风风雨雨几十年,摇摇晃晃没翻船,认认真真干工作,清清白白身洁廉。小小心心怕出事,磕磕绊绊有愁烦,稳稳当当靠了岸,平平安安度晚年”。这的确是他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他在回忆录里这样写到:“退下来的感觉真好!那真是无官一身轻。我不再为发展事业经费紧张而发愁;不再为几百名体校学生的安全提心吊胆;不再违心蹩脚地应酬那些厌烦的接待;不再纠缠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各类矛盾;我还从极个别势利眼和权欲眼的发难中解脱了出来。”他不像有些退居二线的领导有巨大差异和失落感。相反,他却没有丝毫的不适应。而之所以如此超然心态,是因为他从没有太大“官瘾”,也不太懂官场学问,缺少“官架”,更没把手中权力看得过重,当然最终还是本性使然。也因此,他那“无官一身轻”的感叹真真切切,发自肺腑。</p><p class="ql-block"> 退居二线的他闲暇不到半年,就又回到了他所热爱的乒乓球领域。先是在他一个学生任校长的市体校内乒乓球学校当一名普通乒乓球教练员,后又到老年大学当乒乓球老师,再后来又被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聘任为乒乓球教师。算起来他重操乒乓球教鞭的时间已有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他依旧努力的学习乒乓球的有关技术理论,技术动作,不断改进教学训练的方式方法,试图紧紧跟上乒乓球发展的步伐。他深有体会地说,理论上有了新的提高,技术动作更加规范,教学热情更加高涨,教学训练手段更加丰富,对乒乓球的感情更加深厚。无论在哪里,只要和乒乓球沾上边,他立刻浑身充满活力,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状态。今年已八十岁的他,在老年大学一周上四次课,每堂课两个小时。在活动中心每周上两次课,每堂课一个半小时。六个半天全泡在课堂上,这在一般年轻老师来说也是很难做到的。</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怪,他年轻时经常感冒,闹肠胃病,腰间盘突出等毛病,到了老年反而都消逝了。近二十年来,从没闹过大病,偶有不舒服的时候,也从未因病请过假,更没有耽误过学员一节课。他幽默地说:“我偶尔长的病,都选择在假期里”。这似乎应验了乒乓球界那句流行话:“乒乒乓乓,快乐健康。”</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相老师依然身板挺直,昂首挺胸,走起路来步履矫健,虎虎生风。从身后看犹如十八小青年,哪像八十岁的老人?这是乒乓球运动的神奇,也是相老师为人坦荡作风磊落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年轻时,他培养学生们如何打球,还教孩子们怎样做人,到晚年更是身体力行地与老学员们“乒乒乓乓,快乐养生”。他在训练中尽心尽力,一丝不苟,亦师亦友,教球交心,正派做人,赢得了所有学员及领导的信任和尊敬。也因此,在他老年并不想获取名利时,一些荣誉却接踵而至,又登报纸,又上刊物,又当模范……真是不负夕阳也。</p><p class="ql-block"> 他带领老年学员们参加了十几次全省老年人比赛以及五六次全国比赛,曾取得过冠军、前三名、其他获奖名次。老年学员丁某,在相怀杰指导下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他十分兴奋地给老师发微信,全文如下:“相老师,十分佩服您的指挥作战能力。比赛技术是一方面,心理状态更为重要,有您临场指导比赛是非常幸运的。您的指导一针见血,对症下药,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您的英明指导我是不会出组的。我走到哪就说到哪,无论谁能遇到您是福气。感恩老师。”</p><p class="ql-block"> 相怀杰一生都在为乒乓球事业拼搏,到老年依然努力为发展群众性乒乓球活动,推动乒乓球事业发展尽微薄之力。正如网名“快乐生活”所言:“相老师为滨州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八十岁的高龄老人了,仍然在为滨州老年人的体育事业燃烧着自己,奉献着自己。”</p><p class="ql-block"> 是的,为了乒乓球事业,他始终在燃烧着自己,燃烧着他的宝贵的青春,燃烧着他曾经茂密的黑发。他和乒乓球已融为一体:乒乓球—相老师,相老师—乒乓球,似乎密不可分。就连晚年他那毫发无存的光头也是银球一般的标志,闪亮而又辉煌。</p><p class="ql-block"> 相怀杰——学生眼中永远的乒乓球教练!人们心中永远尊敬的相老师!</p> <p class="ql-block"><b>2015年,相怀杰老师率队参加全国老年人乒乓球比赛(北方赛区)他的学生遇秀萍(左一)获得单打亚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