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果老师心语】

宁博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奇者”三个字背后,隐藏着极大的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子说:“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这里,老子并没有用“作恶者”,而是用了“为奇者”,说明“为奇者”还有一重含义:一些人是与众不同的、是不畏死的,但这些人未必是恶人。如何判断和对待“为奇者”,背后隐藏着极大的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中说“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意思是,行走于世间的众生千姿百态,有人引路开创,就有人跟随守持;有人喜欢温热,就有人适应清凉;有人体魄强健;就有人娇小羸弱;有人幸福安稳,就有人忧患衰败……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同一条路、展现同一种相,“为奇者”天生就在,不要因为他与我不同,就排斥、打压甚至灭杀,心量这么窄,人生路不会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有“为奇者”都有用,都是天道演化的一个面向,关键看我们怎么去看待他、运用他。历史上,存在很多有用的“为奇者”,比如提出新思想的,发现新理论的,甚至对君王进行死谏的。当&nbsp;“为奇者”出现时,如果善加利用,他的作用很可能是推陈出新,大大加速社会的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老子对待“为奇者”的态度,首先是以开放的胸怀去接纳,并没有把所有与众不同的都一杆子打死。其次,强调了对于“为奇者”是否该杀的判断,只能有一个:就是“得执”才能杀——绝不能凭主观好恶,就断人生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得执”?这个“执”在甲骨文中,画的是一个人在右边,把手伸出来,在左边被拷住的样子。</p><p class="ql-block">所以“执”在古文中的意思是追讨、拘捕之意。谁会被拘捕?只有有罪之人才会失去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怎么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在人道上凭集体商定的法律,在天道上凭他是否违背规律——这两者都是客观的,是集体的智慧,是预先设定好的红线。而不是冒出一个“为奇者”,就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妄下论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奇者”这三个字,背后隐藏着有道者的智慧。有道者不对人妄加评价,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接纳他们当下的样子,这样能消除世上大部分烦恼。所以,不要一遇到与自己不同频的就排斥,甚至打压。最好的方式是先守护内心的清静,再感受对方的心意。很多事情,一念清净,化解千愁;一旦允许,当即解脱。一个人对“为奇者”的处理方式,展示了他的大智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涉及生死的事,绝不能不慎重。</p><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74章原文:“孰敢?”&nbsp;</p><p class="ql-block">如果百姓都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在幸福安康中,谁愿意放弃生命呢?这时候,即使有个别为非作歹者敢铤而走险,只要稍微用一点刑罚,就能以儆效尤,谁还敢再去踩红线?但&nbsp;“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后面有两个关键字:“孰敢”——这个“孰”到底在说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孰敢”从表面上看,是对作恶者说的:“那些带头作乱的人已经伏法,看你们谁还再敢?”</p><p class="ql-block">但从更高层面看,“孰敢”是在问自己、问帝王:“即使那个人触犯了我,我也有杀他的理由和能力,但真的敢杀吗?”这是一个心灵叩问,让人不由想到了上一章中,老子所说的“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天道的好恶,连圣人都难以判断,更何况是普通人?所以,在勇与敢之间,需要智慧做桥梁。因为,真正的智慧背后必是玄德深厚;而玄德的背后就是道。一个人只有以心印道,才能了知天心,感悟真相,做出正确的抉择。&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子曾在第四十九章中说,圣人的玄德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为什么?因为圣人对众生的态度是“皆孩之”——天道孕育众生、养育万物,天下万有本身就是天道的孩子。而圣人以心印道,也能感知天道的大爱,也把一切都视为自己的孩子。在圣人眼中,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圣洁的小孩。因此,圣人永远爱护他们、托起他们、谅解他们,也教化他们、等待他们,这就是圣人“皆孩之”的父母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的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天下父母的心愿都一样:第一,希望孩子过得比自己好,成就比自己高;第二,孩子遭遇痛苦时,宁可由自己去代替;第三,孩子遇到危险时,宁可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孩子;第四,即使孩子有再多缺点,犯了再大的错,也绝不会杀死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孰敢”这两个字,很重!这是一条红线,不只是对作乱者的警告,更是对上位者的喝止。任何涉及生死的事,绝不能不慎重——如果“为奇者”不该死,却被杀,他的父母能不找仇人算账吗?所有人都是天的孩子,天若想惩戒谁,他躲到碧落黄泉都逃不掉。因此,任何人都不能超越规律,妄言生杀,这样的越位者必然反受其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安!人生,是认真与看淡,也是合道与放下。万事尽心尽力,而后顺其自然。你若计较,鸡毛蒜皮也能伤你。你若坦荡,风风雨雨也不畏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妙果老师心语】</p><p class="ql-block">人心中蕴含着世间最强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能规范言行的力量,不在法条里,只在内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章开篇便是一句千古名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p><p class="ql-block">这个世上,不怕死的确实不少,一般分两种,一是为人,二是为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因“为人”而不畏死: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人把正义、国家、亲人以及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命更重要。当危机来时,他们会奋不顾身地去帮别人,那是源自内心闪闪发光的慈悲。</p><p class="ql-block">这种因“为人”而不畏死的人,他的成就与寿命长短无关。每个人到生命大学中,都是为了完成升级考试。有人的寿命合约虽短,但考试成绩却很出色,相当于作为学霸连续跳级,甚至直接毕业,这实在是一件幸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因“为己”而不畏死的人:这样的人虽然也不怕死,但这种不怕死是因为信奉了错误的价值观,所以把世间有形的享乐、财货、名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p><p class="ql-block">但人生永远逃不过内心的审判——享乐带不来充实与绽放,财货买不到尊重与平安,名誉换不了健康与和谐。为了这些身外之物,敢于为非作歹,甚至草菅人命,以至于葬送了大好前程,是世上最不划算的买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这两种人,想用死亡去震慑,效果都不大。因为,在他们心中,另一样东西的价值超过了生命——只是这样东西,一个是顺道而生的慈悲,另一个却是背道而行的蒙昧。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来自内心,不受外界的控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有来自内心的力量,才能塑造言行,而法律和武力对社会的意义,只是维护正义的最后底线。如果需要用法律,人才能守规矩,最后只会法条越来越多,人却越来越不规矩。因为,内因才是蜕变的根本,就像鸡蛋只有从内部打破,才能成为生命,若从外部被打破,最多成为食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好的治理不是让人畏惧,而是打造一个“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的和谐大环境。君王是执掌天地规律、顺道而行的人,他若不以教令苛责大众,不以私利伤害大家,天下四方都慕其至德而来,所有人在他身边都能安享平静康泰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有人都以亮化品质为荣,那才是真正的和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人人的良知被点亮、人人的道德被亮化时,哪还用得上以死相逼?每个人都有力量规范自己,因为他觉得自己本来就该如此。所以说,能规范言行的力量,不在法条里,只在内心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权利等于责任,掌权只为服务,位高要成表率。</p><p class="ql-block">“以死惧之”是外界的威逼利诱,而“民常畏死”则是源自内心的自然状态。在管理上,这两者哪个效果更好,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是治国治企、还是治家教子,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清楚“权利等于责任,掌权只为服务,位高要成表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权利的来源是众人认可,如果大家都不认可了,这份权利也就消失了。大家为什么要认可他?因为,他能做到“万物恃(shì)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三十四章,意思是当万物需要道时,道从不推辞;万物都依仗道的生成之功时,道从不彰显;万物都承受了道的养育之恩时,道却不去主宰。道于纤毫不弃,可以谓之“小”;涵容天下,可以谓之“大”;仁爱蓄养,不为主宰,可以谓之“忘功”——道能小能大,又非小非大,它执掌天下,却只承担责任,只提供服务,只做出表率。正因如此,道才堪称天下至大,也才有四海归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国的君王,要以“天下好,我才能真的好”为信条,爱民如子;一个企业的老板,要给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要听得进反对意见;一个家庭的长辈,要做孩子的表率,做孩子的知心人。当大家心中都以道为最高准则时,所有人的心才能拧成一股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尤其在教育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告诫,更要引起重视。治家不能用强,要用爱;教育不能靠逼,要启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教育是影响江山社稷的头等大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修德为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越来越叛逆,就算家长骂得再难听、打得再狠,也没用了。其实,孩子叛逆是因为没有出路,父母只要透出一点光,孩子就会自动向光生长。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爱不是控制,爱要给出方向,让孩子看到希望;爱要给出空间,让孩子提升自信;爱要稳定输出,让孩子感受安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遇到问题,父母要先做好表率;孩子若犯错,家长要先检讨自己、改正自己。这样一来,孩子也能学会这个方法,凡事自己先觉知、先改正。当全家都向内走时,这是整个家庭在修行,环境的磁场就开始提升了,一家的力量也出来了。幸福家庭培养出的孩子,不会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个道理无论用在教育、还是管理中,都具有普适性。所以说,无论是治国治企、还是治家教子,都要清楚“权利等于责任,掌权只为服务,位高要成表率”。每个人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担当自己的责任,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周围因自己而更美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如何找回自己内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本章的第一段中,老子最后说“吾得执而杀之,孰敢”,这是警示所有人:即使有理,也要讲爱;即使有权,还要用慈。慈爱是内心的力量,这股力量远比世上所有力量都强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天道主慈,世间能显化的最强大的力量,不是用力量本身去制服别人,而是能调理自己的心,让慈爱回来,让宽容回来,让清静回来。其实,每个人内心的力量远比这世上所有力量都强大——心是一切的主宰,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只要激活内心,就能成长自己,然后牵起大家的手,一起向幸福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找回内心的力量?道上走,事上磨,心上炼。</p><p class="ql-block">第一,道上走:大道至简,就是常理,就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就是“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人只有坚持在正道上行走,道的力量才能震撼我们的心,我们才能悟透这个规律。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生米永远煮不成熟饭。</p><p class="ql-block">第二,事上磨: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自己有没有道,不在事情里是看不出来的。老子向来很积极,所以他总说要“为”才谈得上“不争”;要“利”才谈得上“不害”。如果把道理放在脑子里想,道理是不会化为自己的道的。做事是最好的修行,修行能让所有事做得更好——修行者的功力叫“道行”,由此可见,知道不行道,功夫肯定就不行。</p><p class="ql-block">第三,心上炼:修行的道场在自己心里,不在别人身上。想激活内心的力量,要降服自己那颗心猿意马的心,让心重归清静。但这个“静”不是耳边无声,而是心中无争。生活中,什么能扰乱我的心,什么就是我的道场——抓住这点,专注修觉知,觉的功夫深了,进步的速度就快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道德经》从不说空话,五千言中的每个字都能落地到生活中,让事情如有神助,让人生插上翅膀。关键是:第一要真信,要“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始终走在正道上;</p><p class="ql-block">第二要践行,要“强行者有志”,不断在事情里打磨自己、亮化品质;</p><p class="ql-block">第三要专注,要“抱一而为天下式”,要用聚精会神来击穿心中那个屏障,让心光大放,从此照亮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间能显化的最强大的力量,从来不是用力量本身去制服别人,而是降服自己的心,激活心中的力量。人心中什么都有,我们心中的慈爱能消融一切卡点,让所遇的一切都化为成长的资粮。一个敢于挑战自己、善于走进内心的人,才能成为世间的真强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安!人生,是认真与看淡,也是合道与放下。万事尽心尽力,而后顺其自然。你若计较,鸡毛蒜皮也能伤你。你若坦荡,风风雨雨也不畏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